安徽淮南:“三个提前”彰显发展的质和量

2020年01月08日13:38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岁末年初是终点也是起点,作为一个“淮南通”时常被问起淮南发展的怎么样、群众的生活怎么样。用一句话概括:昨天的淮南不曾落伍,今天的淮南不甘落伍,明天的淮南不会落伍。当然,要说2019年最具含金量的,笔者认为是“三个提前”。

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经济总量目标,总量在全省较上年提升1个位次。

这是在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背景下,在生态环保、节能减排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爬坡阶段实现的。事非经过不知难。经济的背后是项目,项目是靠一任一任接力奋斗出来,是一茬一茬接续干出来的。

总投资267亿元的中安煤化一体化,十年磨一剑,填补了安徽空白;商合杭高铁淮南段及三个站点竣工投用,淮南到杭州只需约2个小时,进一步缩短了与沪苏浙的时空距离;继孔李大桥、凤台淮河二桥建成通车后投资23亿元的淮上淮河大桥全线贯通,初步形成了城市交通的“大外环”;总投资95亿元的引江济淮淮南段、总投资62亿元的淮干正峡段,牵涉多少利益主体,攻克多少困难。

提前一年,谈何容易?

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5481元、14089元,提前一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翻一番”目标。

“两项收入”增幅分别达到8%、9%,收入增速跑赢GDP增速,而且农村跑赢城市,高质量发展,目的是提高群众的收入水平和幸福指数,体现的是价值观和宗旨,也体现了责任与担当。只有群众收入增加了,才能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

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等连续4年全面提标,提前一年实现城乡低保统筹。

这是弱势群体的福音,也是兜底性的民生工程。在国家减税降费、煤炭去产能等因素影响减收34亿元情况下,在财力非常困难的关键时候,党委和政府最牵挂的特困群体的利益。

大幅压缩“三公”经费,优先保障民生支出,八项重点民生保障支出216.6亿元,增长13%。投入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2亿元,实现15768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16%。“351”“180”政策惠及贫困患者32.2万人次,19.5万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得到改善和解决。

新的一年,机遇和挑战并存,需要跨越的难关不少。决战全面小康,迈向新的征程。只要不惧风雨勇向前、万众一心加油干,淮南390万人民的幸福生活一定会接踵而来,淮南发展的壮丽前景一定会指日可待。(汪轩)

(来源:淮南发布)

(责编:刘颖、金蕾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