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融長”五年 “滁”類拔萃】系列報道之三

產業鏈上“手牽手” 合作發展“肩並肩”

周坤 陶濤
2023年05月12日16:23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安徽昕銘亞電子有限公司生產一線。人民網記者 陶濤攝
安徽昕銘亞電子有限公司生產一線。人民網記者 陶濤攝

“十三五”期間,滁州地區生產總值連跨2000億、3000億2個千億元台階﹔去年,滁州GDP增速居安徽第一﹔今年一季度,在安徽省“賽馬”評議中,滁州經濟運行和營商環境兩項指標均位列安徽省第一……

作為安徽東向融入長三角的“橋頭堡”,現在的滁州,正處在歷史上最好最快的發展時期之一。如果要總結近年來滁州華麗蛻變的原因,一個不可忽視的關鍵因素就是長三角一體化。

自2018年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產業,是滁州變化的最大的地方,也是未來推動滁州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如今,滁州每年新簽約項目中,50%承接滬蘇浙轉移或合作項目,涌動的資本正在加速改變滁州的產業格局。

項目為王 產業鏈缺啥補啥

“快”,是滁州隆基樂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隆基光伏)副總經理步懷強對滁州經開區光伏產業的第一印象。

“2018年剛來的時候,滁州經開區的光伏企業還是一片空白,我們是第一家落戶這裡的光伏企業。”步懷強說。

作為全球生產規模最大的單晶硅產品制造商,5年前,隆基光伏落戶於滁州經開區,投建了年產13GW組件項目。自此,龍頭企業相繼落戶,上下游企業紛至沓來,這不僅是滁州經開區,更是滁州市光伏產業發展的裡程碑。

“五年來,我們兩次追加投資,擴大產能,目前不僅成為了除總部之外的最大生產基地,也是整個隆基集團的新產品導入基地,這發展速度不可謂不快。”步懷強感慨道。 這是滁州光伏產業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滁州市依托鳳陽百億噸優質石英砂資源和區位優勢,敏銳搶抓“雙碳”機遇,牢牢把握新興產業發展新動態。

除了前瞻布局,滁州還巧用“無中生有”。滁州堅持 “產業鏈缺啥補啥”,緊盯頭部企業,全球光伏20強企業有9家落戶滁州,構建起硅片、電池片、組件、光伏玻璃、邊框、封裝膠膜、焊帶、背板等全產業鏈。

2022年,滁州光伏產業產值達到873億元,連續兩年增長超100%。今年,光伏產業產值預計突破1500億元,成為名副其實千億產業。

時至今日,滁州堅持“項目為王”“產業鏈招商”這個看家本領,做好創鏈建鏈、穩鏈固鏈、強鏈補鏈文章,光伏、汽車、新能源電池、醫療器械、智能家電、新型化工等一批行業都已成鏈成群,產業創新集群蔚然成風。

去年滁州市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478個,其中350個是八大產業項目,佔比73%。依靠多年來對產業鏈的前瞻布局和持續經營,“上下樓就是上下游、產業鏈就是產業園”已成為滁州產業發展的真實寫照。

營商“沃土” 企業缺啥送啥

滬蘇浙企業為什麼選擇滁州?或許從滁州的“土壤”裡找到答案。

在滁州市定遠縣,如果問一家小店的老板,定遠營商環境怎麼樣?他可能會覺得問題過於抽象而無法作答。

但如果問他,開這家店手續是不是復雜?他一定能給出明確的答案。開店手續復雜與否正是衡量營商環境的一個指標。

過去一年,定遠縣推行“一窗受理”等服務,企業隻需要一套材料、一次申請,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0.5天,網辦率100%。

除了“一窗受理”,還有“一網通辦” “一件事”“一聲哨”等等,定遠的政策文件裡,以“一”開頭的專有名詞越來越多。

在定遠縣企業服務中心副主任李少梅看來,這些“一”字,反映了政府角色的轉變:從原來以政府部門供給為中心轉向以市場主體需求為中心。

當談到滁州的營商環境時,立訊精密工業(滁州)有限公司負責人羅意的腦海裡都是“主動”二字,主動幫扶幫辦、主動聯系用工、主動宣講政策……“他們永遠把服務做在我們的需求前面”。

2014年一期投產,2016年二期投產,2022年三期投產,不到九年的時間,企業年產值從2300萬元到突破百億大關。在羅意看來,之所以能做到這些,都是有政府主動幫企業排憂解難,才能讓企業心無旁騖謀發展。

經營主體青山常在,經濟就能生機盎然。“激發強勁新動能,構筑活躍增長極,滁州就要放大比較優勢、增創競爭優勢。”滁州市發改委產業科科長柴棟棟說,滁州打造“亭滿意”營商環境的道路上,不僅繪就了經營主體蓬勃發展的城市底色,更是成為滁州行穩致遠,進而有為的動力密碼。

(責編:歐愷、李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