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全國行政執法先進個人”任青鬆:從技術尖兵 到執法標兵

汪瑞華 張俊
2023年05月09日07:50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烈日驕陽下,他奔波在田間地頭,隻為推廣水產養殖技術,開展漁業漁政法治宣傳﹔夜幕降臨時,他挑燈夜戰,或蹲點查處違法禁捕案件,或探討改進執法方案……

這是任青鬆的工作日常。

作為一個和農民群眾打交道最多的一線執法部門,任青鬆深諳,行使職權的過程要做到嚴格規范、公正文明,群眾的心裡有杆秤。

在農業綜合執法系統,一年365天,任青鬆參與過很多蹲點禁漁行動,也解決過很多棘手的矛盾糾紛。2021年,他入圍安徽省“十大法治人物”候選人。同年,他所在的南陵縣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又獲評“全國農業綜合行政執法示范窗口”稱號。

轉的是型,不變的是心。

從南陵縣漁業漁政管理中心副主任,到南陵縣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大隊長,對於任青鬆來說,不論什麼崗位,他都以最飽滿的姿態站在第一線。

全國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先進個人任青鬆(右)。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

全國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先進個人任青鬆(右)。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

術業有專攻

任青鬆在大學的時候,不單單是班裡的團委書記,還是院裡的學生會干部,正是這樣的經歷,練就了他開朗的性格,且擅長溝通。加上家裡的兄弟姐妹多,打小任青鬆就很獨立,做事有主見。

2008年,水產養殖專業畢業的任青鬆通過招考,遠離在淮北濉溪的老家,來到蕪湖市南陵縣水產工作站上班,主要從事水產技術推廣和漁政執法工作。

“剛畢業的時候,去上海發展的機會擺在面前,但三思過后,義無反顧來到了南陵,起初家人和輔導員都不理解,但終究是尊重了自己的選擇。”這麼多年過去,再次說起當年的選擇,任青鬆的言語裡,沒有一絲后悔。

說起這其中的過程,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小故事。

任青鬆和愛人王評評既是老鄉,又是高中同學和大學校友,在大學讀書那會兒,一個在動物科技學院,一個在生命科學學院。畢業后,任青鬆選擇了上班,王評評選擇了讀研,盡管兩人不在同一座城市,但絲毫不影響兩人之間的感情。

和任青鬆不同,王評評研究生畢業后去了上海,考慮倆人都已老大不小,到了結婚成家的年紀,就舍棄了上海高薪,“上岸”事業單位,追隨任青鬆考到了南陵縣畜牧獸醫局,專業搞技術。

就這樣,原本兩地的他們,於2013年在南陵縣結了婚,並於次年買了房,有了自己的小家,任青鬆也在2016年當上了父親。

“正是有了這樣的賢內助,才讓我干工作沒有任何后顧之憂,能夠一心扑在事業上。”任青鬆坦言,愛人特別支持,不管是過去的縣市先進,還是這次的全國先進,榮譽有她一大半。

在工作中,身為南陵縣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大隊長的任青鬆,帶領執法人員大膽探索、敢於創新,動真碰硬、嚴格執法,查處涉農案件100余起,有效打擊各類涉農違法行為,無一起執法不公、選擇性執法現象,無一起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案件,農業綜合行政執法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任青鬆(中)帶隊進行農資市場檢查。南陵縣委宣傳部供圖

任青鬆(中)帶隊進行農資市場檢查。南陵縣委宣傳部供圖

轉型不轉心

“過去是專門干漁業漁政技術和執法,口徑相對專一。2020年,南陵縣成立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一下子換到新組建的隊伍,確實心裡也沒有底。”任青鬆直言不諱,壓力不是害怕勝任不了,而是面對一個全新的綜合領域。

當時隻有35歲的任青鬆,打心裡覺得自己資歷淺,關鍵時候,愛人給了他很大的鼓勵,“干執法,要的就是一股闖勁,既然領導信任,何不嘗試一下,也是對自己的歷練。”

任青鬆是一個凡事都力求完美的人,要麼不干,要干就干到最好。

從漁業漁政執法到農業綜合執法,雖然都是執法,但差別很大。任青鬆介紹,新組建的隊伍來自系統的不同部門,有漁政執法、有畜牧執法、有農機執法、有農資執法,還有宅基地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

任青鬆現場給學生們普及長江保護法。南陵縣委宣傳部供圖

任青鬆現場給學生們普及長江保護法。南陵縣委宣傳部供圖

“相當於把過去條塊執法隊伍重新洗牌,整合在了一起。”任青鬆半開玩笑道,剛組建的時候,大家伙的服裝都不盡相同,漁政執法是白色,農機執法是黃色,而農資執法則是藍色。

從分散執法到綜合執法,在任青鬆看來,工作范疇並非簡單的1+1=2。如何規避過去分散的執法方式,避免綜合執法“換湯不換藥”?

“執法成果的好壞,關鍵在人。”任青鬆說,走馬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對新組建的大隊予以人員調整,通過老帶新,劃定了三個執法中隊,其次就是將之前的行業執法調整為區域執法。

人員打亂、區域打亂,看似是“亂彈琴”,這樣的調整,不僅讓綜合執法的效率大大提高,還避免了多頭執法給相對主體帶來的困擾。

突擊執法、常態化執法、多部門聯合執法、跨區域聯動執法……任青鬆舉例道,以前,單單是每年的農資市場檢查,一年就要跑好幾趟,南陵縣184家農資店,幾個人跑下來少則10天,多則半個月。綜合執法改革后,三個中隊全部沉下去,最多兩天就能把全縣農資市場來一輪大檢查,執法效率顯而易見。

任青鬆(右)和同事在執法一線。南陵縣委宣傳部供圖

任青鬆(右)和同事在執法一線。南陵縣委宣傳部供圖

執法有“一套”

長江十年禁捕史無前例,漁政執法管理需要多措並舉、各方發力。

有著多年漁業漁政執法經驗的任青鬆知道,處罰不是目的,教育才是初衷,故率先提出來“首違不罰”,針對禁捕范圍內首次垂釣的,信息造冊,不沒收魚竿,不罰款,隻進行批評教育和政策宣傳。

在任青鬆看來,“首違不罰”是柔性執法、溫度執法的體現,主要在於幫助當事人主動糾錯、消除隱患。

“柔性執法之后,效果很好,不僅有效遏制了違規垂釣的行為,好多其他縣市的同行還來學習取經,借鑒經驗。”任青鬆自己也沒有想到,因為禁漁,讓南陵縣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的名氣不脛而走。

下一步,南陵縣還將持續把“首違不罰”制度貫穿到各項行政執法檢查中,加大普法力度,提高企業群眾守法意識,真正體現農業綜合執法的“剛柔並濟”。

而南陵縣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的先行先試不止於此,在任青鬆的帶領下,還專門組建以退捕漁民為主的護漁隊,並在涉及禁捕水域的四個鎮成立護漁協會,對漁業漁政執法起到了很好的補充。

“哪片水域偷捕頻發,哪個時間容易作案,哪些跡象表明存在偷捕偷釣,老漁民經驗豐富,護起魚來更高效。”任青鬆說,取長補短,讓捕魚人成為護漁人。

南陵縣漁政智慧監控信息指揮中心。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

南陵縣漁政智慧監控信息指揮中心。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

在南陵縣,禁捕流域共計97.36公裡,單單依靠人防,不僅壓力大,而且容易有疏忽。為了讓禁漁禁捕無死角,南陵縣在安徽省率先打造智慧漁政監控系統,通過高清探頭、可見光熱成像,做到車過留牌、人過留影,讓十年禁漁有了科技加持。

值得一提的是,該系統自2020年11月份啟用以來,查出的案件中有80%都是通過系統查出,過去靠人眼盯,現在有了“千裡眼”。

三年大隊長,做好綜合執法,任青鬆總結了一套自己的經驗。“首先要知法學法,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其次要以人為本,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再之,就是要秉公執法,一碗水端平。”

今年,是任青鬆奮戰執法一線的第16個年頭。作為一名“執法老手”,在日常執法工作中他從來不擺老“資格”。

提及獲評“全國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先進個人”,他總是謙虛地說:“成績是大家的,我只是替大家捧回來榮譽。有壓力,更有動力,將帶著大家伙,拿出更多實實在在的成績,把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干得更出彩。”

(責編:關飛、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