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一粒瓜子,都可以成為洽洽

“與君對坐庄門吃瓜子炒豆,不知當復有此日否?”《蘇軾集》中,東坡先生曾在給友人的信裡,提及自己向往的生活。
一粒小小的瓜子,如此令人著迷,也如此令人上癮。於這位大文豪而言,貪戀的或許不僅僅是好滋味,更是那些難得的閑暇時光,亦或某段最簡單愜意的日常。
中國人嗑瓜子的習慣,由來已久。960萬平方公裡的神州大地上,飲食文化繽紛多彩,但瓜子卻始終是國人茶余飯后不可或缺的重要休閑食品。根據中國產業研究院《2022-2027年中國瓜子行業供需趨勢及投資風險研究報告》顯示,2021年我國包裝瓜子行業規模已接近150億元。
鷗水相依。當然,一粒好瓜子的背后,離不開一粒好“仁”,更關系到從原產地到進入千家萬戶的每一步。以洽洽為例,其四大原料主產區,主要集中在北緯40°及以北地區,約600余萬畝的種植基地,層層篩選,自主把握品質,一顆顆酥脆飽滿的瓜子由此誕生。
洽洽原料主產區內盛開的向日葵。洽洽食品供圖
小小瓜子的“秘密花園”
葵瓜子一般指葵花籽,而葵花籽即向日葵的果實。葵花籽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其味道可口。但並非每一粒葵花籽,都有資格成為洽洽瓜子。
在瓜子原料方面,洽洽的四大原料主產區堪稱“頂配”,主要集中在日照時間長、雨水較少,適合向日葵生長的北緯40°及以北地區。這些原料基地面積大、范圍廣,種類豐富,供應穩定。種出來的葵花籽不僅產量穩定,顆粒也更大、飽滿度、均勻度等出品率指標更優秀。
在內蒙古、新疆、甘肅、東北地區等優質向日葵生長地,均建有瓜子自有種植地。3000小時年日照、鹽鹼沙壤土、晝夜溫差大等自然條件賦予了瓜子豐富的營養價值,這也正是自有種植地的優勢所在。
地處新疆的葵園中,每年4月,洽洽公司精挑細選的葵花籽品種,都會達到種植戶手中。種植戶們按時令機械化播種,輔以滴灌、無人機等技術進行耕種。從幼苗期開始,葵花的地下部分迅速成長,很快就能構成強壯的根系。種植戶們按時巡視葵園,查看泥土的濕潤程度,判斷葵花的生長趨勢,好及時調整養分配比。
7天出苗、30天現蕾、30天開花、15-20天成熟……秋風起,百日后,便到了葵花籽收獲的時節。洽洽首創推廣的插盤晾晒法,令葵盤以自然狀態進行風干。手打脫粒后,歷經6道風選、手選工藝,甄選出符合大小標准的瓜子。
浸潤過璀璨陽光的果實,在經歷洽洽獨創煮制工藝,以煮代炒,在保留瓜子酥脆口感的同時,令健康與美味達成平衡。每一粒葵瓜子在歷經了質檢、生產、冷鏈、保鮮等一系列生產制作過程后,完美地呈現在每一位消費者的手中。
行業翹楚是怎樣煉成的
底蘊二十載,鴻鵠志在懷。洽洽瓜子以獨特的文化內涵,匯聚了別具特色的中國味道。
專注於育種研究、研發、種植與品控,洽洽堅持採用當季直採,甄選當季品質最好的葵花籽,並且直接跟原產地農場合作,對全流程的加工方式、廠房設備、誠信體系進行監控,確保每一粒瓜子都是新鮮安全的。
精選每一粒葵花籽的洽洽瓜子。洽洽食品供圖
同時,推行科學種植,先后在新疆阿勒泰、甘肅玉門、內蒙巴彥淖爾、內蒙古赤峰市等地採取“訂單+種子公司+農戶”的訂單推廣模式,穩定的原料回收保障和過程種植指導,給合作種植戶帶來良好收益,這種方式下的葵花籽品類感知也更優良。“要想葵花賣得好,洽洽食葵訂單少不了”在葵花產區已形成良好口碑。
得益於全產業鏈模式的謀篇布局,洽洽已建立健全了從“種植端”到“消費者端”的食品安全和質量管理體系,帶領整個行業踏入了“新鮮質造時代”。
匠心獨運,成績斐然,穩定的高品質助其在行業屢屢奪魁:2017年,洽洽“干堅果貯藏與加工保質關鍵技術及產業化”榮獲國務院頒發的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國家農業部認証為“國家堅果加工技術研發專業中心”﹔獲頒工信部“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通過了BRC/FDA等權威認証,食品安全獲得國際性組織認可……
與此同時,其行業龍頭地位突出,瓜子市場佔率有穩步提升。在包裝流通瓜子領域,洽洽市場份額佔比超過50%,銷售規模是第二名的四倍,牢牢佔據龍頭地位。2022上半年,其核心瓜子類產品表現發揮穩定,為總營收貢獻了18.44億元,佔比近7成,同比增長14.32%。
中國味道沉澱中國文化
“把一粒瓜子要做到極致,做到世界去,讓世界分享中國瓜子的美味。”洽洽瓜子創始人陳先保的這句話始終為這份美味錨定目標。
向日葵源自美洲。起初進入中國時,向日葵主要作為觀賞性植物,食用及售賣也只是偶有記載。現在,中國是世界上食用葵花籽最多的國家之一,同時還是出產向日葵最多的五個國家之一。
小瓜子有大文章。從中國的“瓜子大王”到全球“瓜子大王”,從零食行業的“洽洽經驗”到民族品牌的“國際化樣本”,洽洽食品暢銷世界近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背后,是洽洽食品通過探索,找尋出一條中國民族品牌出海的有效途徑,在不斷向世界傳遞中國味道的同時,更進一步傳播中國文化。
從舶來品到消費品,再到嗜好品,瓜子走出了適合自己的精品化道路。讓老外愛上“嗑瓜子”,自此成為一個真命題。
在海外產品的包裝上,洽洽特地採用中文、英語、法語、日語、韓語、泰文等當地語言,並特意安排一些巧思,在包裝上展示出嗑瓜子的方法,為海外消費者消除不會嗑瓜子的顧慮﹔在產品方面,則會針對各地飲食和習慣有針對性地推出了本土化口味和本土化產品。例如,在東南亞地區推出的椰香、咖喱口味等,就受到了當地消費者的廣泛好評。
撣去附於歷史長河中的時間塵埃,溯源中華文化的發展脈絡,透過中國文化,傳遞承載中國文化,也是其肩負的時代使命。
在韓國部分中文學校裡,老師手裡舉著一包瓜子,在黑板上寫下“瓜子”二字,教學生們學習中文﹔在不少海外大使館裡,瓜子以中國特色零食的身份作為禮物贈送給各國友人﹔很多海外孔子學院中,甚至將瓜子作為教學用具……
在北美大陸,當其他出口品牌都在做產品貿易,隻關注銷量時,紐約、休斯頓、洛杉磯等地的洽洽年貨節順利“出圈”,以瓜子為媒介,外國友人用這種方式懂了年俗、知了年味。
從單向文化內容的輸出到生活方式、生活習慣的輸出,小瓜子以小切口進入,展現的則是中國人對於家庭、生活的全方位理解。(劉萌)
(本文屬人民網登載的商業信息,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僅供參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