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10萬多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

“我家住在新馬橋鎮農村,家中人口多,土地少,身為家中老大,為了掙錢養家,我從2004年起就四處打零工,主要是在建筑工地干精裝工,這個工種干活時間靈活、技術含量低,就是力氣活,但報酬較高,2006年11月份我在干活過程中摔傷,雖然工地老板給了醫療費,但我落下了跛腳的殘疾。由於當時農民工沒有保險,我沒有得到足夠的賠償。”蚌埠市慶豐建筑勞務服務公司總經理陳大發回首往事,眼睛裡泛出了淚花。“后來,蚌埠市有了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的政策規定,我就尋思可以開家建筑工地勞務服務公司,為鄉裡鄉親找活干,並為他們購買工傷保險。2012年底,我注冊了現在的慶豐建筑勞務服務公司,前前后后使用了2000多名農民工,他們掙錢了,我的利潤也不錯,實現了自己的財富追求,開這種公司的底氣就是有農民工優先單獨參加工傷保險政策的支撐”。
陳大發的個人經歷折射出近年來農民工工傷保險制度的發展——近年來,蚌埠市逐步建立完善務工農民優先參加工傷保險制度,擴大覆蓋到更多務工農民。截至2022年11月底,全市參加工傷保險的務工農民已達10萬多人,佔全市參加工傷保險總數的三分之一,每年工傷保險基金用於支付受傷農民工待遇達4000萬元。
為了幫助務工農民脫貧致富,切實解決他們掙錢的后顧之憂,蚌埠市於2006年12月24日下發《關於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有關問題的通知》,正式將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納入法治化軌道。后來隨著社會形勢的發展和農民工務工領域的不斷擴大,蚌埠市先后印發了《關於做好蚌埠市建筑業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工作的通知》《關於印發<蚌埠市推進鐵路、公路、水運、水利、能源、機場工程建設項目參加工傷保險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關於進一步做好基層快遞網點優先參加工傷保險工作的通知》等規范性文件,將應保盡保的要求擴大到全市所有工程項目務工的農民,擴大到用工量大、用工靈活的基層快遞網點的務工農民和超過法定退休年齡的務工農民。
“我2021年3月在某項目工地干活時摔傷,導致左肱骨骨折,住院6個多月,治療費840194.85元都是工傷保險基金給付的,我本人一分錢沒掏。經過傷殘鑒定十級又獲得了一次性補貼43560元,市人社局又安排我到902醫院進行了康復治療3個月,也是工傷保險基金出的錢,現在我已經完全康復了,我目前又到這個工地來干老本行了,又優先參加了該項目的工傷保險,這個給我們農民工上的項目險確實好,讓我沒有一點后顧之憂。”城南某在建樓盤務工人員張成龍感慨地說。
“我們企業搬遷到化工園后,一些服務性崗位比較缺工,比如門崗、保潔、倉庫保管員等,考慮招用附近村庄的農民,但現在年輕人大多外出了,剩下的都是年紀較大的,難免會有行動遲緩、眼花耳背的情況,很害怕他們出現工傷,以前政策沒納入參加工傷保險范疇,我們不敢用,現在這兩年政策變好了,我們大膽招用了20多名超齡務工農民,優先為他們參加了單獨工傷保險,有個小磕碰就有了保障。”某化工園危化企業安全部邱主管說。
“我們不只是擴大了務工農民優先參加工傷保險的范圍,更是在參保、認定、鑒定、支付待遇、康復治療上,全程開辟綠色通道。同時,大力精簡農民工所需材料,盡量縮短辦理時間。開展工傷一件事打包辦、綜合櫃員一窗辦、線上線下7×24小時辦,以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市人社局工傷科負責人說。下一步,蚌埠市將積極探索各類新業態中務工農民的職業傷害保障,真正使農民工掙錢有門、就業有路、傷殘有保、致富無憂,讓廣大農民共同富裕的夢想早日實現。(郝玉琳 通訊員 薛正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