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蕭縣開發區:“三個合作”引領轉型發展

2020年以來,安徽省宿州市蕭縣經濟開發區搶抓長三角一體化、淮海經濟區協同發展、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等戰略機遇,努力在省際毗鄰地區合作發展、省際跨區域合作發展、淮海經濟區區域經濟合作發展上爭排頭、當示范。
堅持區域聯動,融入淮海“經濟圈”
突出區域聯動,積極對接徐州。圍繞“一帶引領(蕭國大道經濟發展帶)、三軸聯動(皇藏大道產業轉移軸、符離大道產研一體服務發展軸、徐州淮北快速通道產城一體融合軸)、多點推進”思路,結合區位、資源、人口等特點,打造聯動徐州發展的“橋頭堡”。加快建設徐淮快速通道、歐盤路、永興路等對接徐州五環路的交通路網,大力推進縣城東部片區一體化發展戰略,加快形成雙城對接、一帶撬動、多組團呼應、多產業發展、多動力疊加,內外區域一體化發展的扇面擴展格局。
突出東向發展,主動融入徐州。根據產業發展現狀,在發展首位產業和傳統產業的基礎上,明確功能定位,積極培育發展新材料、裝備制造2大主導產業,主動接受“長三角”輻射帶動。2021年3月,蕭縣與徐州市泉山區簽訂了《深化合作協議》,從拓展招商合作、共建產業園區、共創黨建品牌等10個方面“實打實”攜手發展,園區重點發展無污染的機械裝備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物流業。園區規劃面積5650畝,目前已入駐機械制造、智能制造企業63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7家、高新技術企業4家、在建項目19個,2021年,園區實現產值24.6億元。
堅持高位推動,接受上海“大輻射”
科學規劃產業發展新載體,以經濟開發區、張江蕭縣高科技園為基礎,精心打造產業發展平台,建設高端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電子信息、汽車零部件、互聯網信息技術等園中園,持續提升協同創新能力,加快培育特色產業集群。
張江蕭縣高科技園是上海張江在全國合作建立的唯一縣級示范基地,已被列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十四五”重點實施項目,2020年底園區獲評首批“安徽省際產業合作園區”,已建成10.5萬平方米產城融合社區,2021年啟動鳳城項目和產業轉移轉化基地建設。入園企業從最初需要產業基金股權注資引導入駐,轉化為受張江高端平台吸引主動入駐,累計入駐企業92家,其中蕭縣久有基金股權投資企業17家,投資7.4億。落戶企業中獲批高企6家,高企培育企業2家,省科創專板挂牌企業4家,規上企業12家。園區獲評滬皖合作共建園區、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孵化基地、中國礦業大學等高校蕭縣創新創業實踐基地,示范引導帶動作用逐步增強,發展模式入選“中國改革2021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和安徽省十大改革案例。
堅持承接轉移,結對杭州“好朋友”
堅持樹牢“招商第一、項目為王”的理念,堅持“四共”原則(品牌共享、平台共建、基金共育、合作共贏),創新“四+”模式(基金+基地、投資+服務、平台+招引、科創+產業),深入推進園區建設,加速產業集聚。近三年來承接滬蘇浙地區轉移或合作項目148個,佔全縣項目引進數的63.25%。36家徐州徐工機械配套企業與25家浙江汽車零部件企業抱團入駐,共計投資107.1億元。功能性新材料產業集群現有規上企業39家、高新技術企業20家、省專精特新企業8家,集群去年實現產值148億元。目前,開發區入駐長三角企業130多家,其中徐州企業90多家。
下一步,蕭縣開發區將緊扣“高”和“新”,深入實施項目強基增量、企業梯度培育、產業賦能提升、園區創新升級行動,將蕭縣開發區打造成為“全國具有較強影響力的功能性新材料產業基地、皖北縣域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示范引領區、淮海中心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安徽縣域先進制造業重要增長極”。(徐學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