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地市新聞>>馬鞍山

詩歌節:馬鞍山人民的節日

2022年11月19日13:51 | 來源:馬鞍山日報
小字號

秋天走到了最深處!此刻,桂花的香,楓葉的紅,詩篇的曠達,組合成了屬於“詩歌之城”馬鞍山獨一份的浪漫。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是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權益的基本途徑。作為馬鞍山重要的文化盛會,每一屆馬鞍山李白詩歌節都以詩歌為媒、以節會為平台,精心籌備各種文化活動,讓詩歌與文化交流、旅游推介、市民生活完美融合,不僅給群眾帶來了詩歌盛宴,其間舉辦的系列文化交流活動也給群眾送上豐盛的文化大餐。廣大詩歌愛好者以及更廣泛的群眾參與,使馬鞍山李白詩歌節成為人民的節日。

堅持以文化人,經典滋潤市民心田

中華文明燦若星河,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五星出東方”是傳奇的見証者,是歷史的講述者。五星是向往,是力量,是傳承,是夢想!今天的中國,如一顆璀璨的明珠,傲然屹立於世界的東方……9月9日下午,以“喜迎二十大 奮進新征程”為主題的馬鞍山市第二屆“經典誦讀”群眾文化活動決賽在馬鞍山大劇院歌劇廳精彩上演。活動由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教育局、市文聯主辦,旨在進一步豐富“詩歌之城”的經典誦讀氛圍,引領社會大眾特別是廣大青少年更好地熟悉詩詞歌賦、親近中華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台上選手動情朗誦,台下觀眾用心聆聽。決賽現場,座無虛席。全市眾多學校師生代表、市民觀眾等700多人現場聆聽比賽。採秣小學四年級六班的翟晨希是朗誦作品《你是誰》的領誦之一。“很慶幸自己能夠參加這樣的活動,感受經典的力量、詩歌的魅力。”翟晨希從暑假開始就為比賽進行練習,有時一練就是一整天。她表示,通過參加朗誦活動,她重新認識了一些歷史人物,想要通過自己的朗誦講好他們的故事。

雖然坐在觀眾席上,東苑小學五年級二班的先緣同學激動的心情卻和台上的同學們一樣。先緣告訴記者,自己平時很喜歡閱讀經典名著,“經典名著可以讓我在書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今天孩子參加台上演出,我特意請假趕過來觀看。”市民鄭女士說,性格內向的女兒自從參加了“經典誦讀”活動后,不僅膽子變大了、見識增長了,還多了一個興趣愛好,愛上了古詩詞。

一年一度的詩歌盛會——馬鞍山李白詩歌節,自1989年至2021年,已連續舉辦了33屆,不僅被確定為我省五大節慶活動之一,而且成為享譽國內外的重要節慶活動品牌。2021年第33屆馬鞍山李白詩歌節期間,馬鞍山市共舉辦了8項系列主題活動,吸引了線上線下近1600萬人次參與其中,進一步擴大了馬鞍山在國內外的覆蓋面和影響力,凸顯了詩歌節的品牌效應。

第34屆李白詩歌節更加注重群眾的參與度,擴大地區的覆蓋面,進一步提升馬鞍山市的知名度。據了解,作為第34屆馬鞍山李白詩歌節系列活動之一,自4月起,第二屆“經典誦讀”群眾文化活動以詩文誦讀的方式,緊緊圍繞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活動主題,在三縣三區及全市教育系統、朗誦學會拉開帷幕。幾個月來,三縣三區宣傳文化工作者積極宣傳發動,組織3000多名基層詩歌朗誦愛好者和中小學生積極創作、踴躍參與,親近中華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廣泛面向群眾,延續城市歷史文脈

滔滔長江水,千年詩意濃。這幾日,採石磯風景區因“採石城遺址”的發掘和“長江不夜城”項目刷爆了馬鞍山人的朋友圈。

山崖聳立,驚濤拍岸,千百年來,江水不止,文脈不息。近年來,馬鞍山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資源,推進長江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一體實施長江文化的保護、傳承和利用,形成了具有鮮明地域特色、地方風格的長江文化,著力打造長江文化的“新時代坐標”。

加強傳承保護,馬鞍山先后投入近8億元對凌家灘、太白樓、朱然墓等長江馬鞍山段重點遺址、文物進行日常管理和保護性修繕,延續城市歷史文脈。累計搶救修復出土文物65件,展陳利用27件,通過市博物館、劉禹錫紀念館、林散之藝術館等綜合性、主題性博物館,每年舉辦主題展覽150余場,系統展示長江文明和地域文化。拓展產業結構,以凌家灘遺址列入“全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為契機,加快推進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積極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建成“當涂民歌”等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促進長江流域非遺保護傳承創新發展。打造主題光影秀、長江不夜城、山水實景演出等文旅項目,豐富夜間文旅消費新業態,讓長江文化融入群眾生活。圍繞長江大保護和文化遺產等主題,創排兒童劇《小江豚歸來》、話劇《特種鋼》、現代舞劇《李白》等十余部文藝精品,講好長江文化承載的“馬鞍山故事”。

青山作幕,江水為台,今朝秋風又起時,第34屆李白詩歌節如約而至,期間將開展多項活動,充分展現“詩潤生態福地,相約智造名城”詩歌節主題,為廣大市民奉上一場豐盛的文化盛宴。

其中,詩歌節開幕式將開展情景式文藝演出,以歌舞、詩歌朗誦、大合唱等表現形式,通過“與詩歌相會”“詩意馬鞍山”“生態幸福城”“奮進新時代”“領航”等篇章,充分展示全市社會各界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良好氛圍,展現馬鞍山市“詩歌文化”“長江文化”的獨特魅力,進一步激發廣大人民群眾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豪情壯志。

相較於以往,本屆詩歌節將更加注重群眾的參與度。整場開幕式的文藝表演基本由本地演員和群眾文化隊伍組成,把舞台交給百姓,讓群眾切身領略中華優秀文化的獨特魅力,感受江東大地歷史文化之美。與此同時,開幕式將在冬奧城市文化廣場設分會場,通過電子大屏將開幕盛況進行同步傳送,以便讓更多的市民參與到詩歌節的互動活動中來,讓文化的力量愈發深入人心,讓“詩歌的盛會”真正成為“市民的節日”。

喚醒文化自覺,傳承千古悠悠詩情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郎今欲渡緣何事?如此風波不可行。”“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雲。”……游園廣場,隨處可見古詩的影子﹔大小舞台,總能聽見綿延千年的吟唱﹔字裡行間,流淌著馬鞍山人對詩歌獨一無二的偏好……

一句句吟誦,一滴滴澆灌,猶如春風化雨,在幼小的心靈中播撒下詩意的種子。一台台演出與活動,如暮鼓晨鐘,喚醒市民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

30多年來,每到詩歌節,馬鞍山名家薈萃,高朋滿座,一大批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作家、詩人、學者來到這裡,他們或贊嘆城市之美,或稱道文化底蘊,通過這種盛會相互交流,思想相互激蕩,創作出更多膾炙人口的詩歌,將詩歌文化傳承和發揚出去。30多年的發展,市民的文化素質和文學修養不斷提升,馬鞍山的城市文化內涵和品牌效應持續釋放,吟詩、唱詩、寫詩,早已成為馬鞍山人的生活常態。

11月16日上午,馬鞍山市“秋果飄香”詩詞吟唱會詩意盎然,來自全市老年教育系統各單位的20余支表演團隊奉獻了精彩的表演。或講述愛黨愛國、舍生忘死的感人事跡,或謳歌祖國山河秀麗,或贊美城市巨大發展變化……演出現場,從歌舞表演到大合唱,再到深情朗誦,一首首詩詞通過多種文藝演出形式生動地再現了讓人難忘的歷史畫面,訴說著對黨和祖國的感恩情懷。

家住長江邊,怎能不知長江事?尤其是長江文化故事和詩歌。和大多數市民一樣,草根詩人陶廣亨對長江文化與詩歌有著特殊的情感。近年來,他獨自創作了200多首詩歌,有現代詩,也有絕句、七律,多是他自己的所見所聞和所想,記錄鄉村生活和變化。他還帶著自己的孩子和愛人一起讀書、創作,他的家庭也被評為首屆全國“書香之家”稱號。與此同時,作為一名基層文化工作者,他一直致力於農村孩子的詩歌啟蒙教育。在他義務擔任《皖江晚報》萌芽小記者通訊社博望區分社社長期間,就領著小記者們去江邊採風,了解和長江有關的人文歷史遺跡,在採石磯景區現場創作詩歌,在薛家窪生態園看美麗長江,在霸王祠追溯歷史淵源等。十年間,陶廣亨先后領著超4000名村娃娃們一起寫文章、詩歌,鼓勵孩子們創作。

一脈相承的積累,讓這座城市浸潤在濃濃的詩意中,且行且長。(余萍)

(責編:蘇恆、李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