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人民日報看安徽>>游儀

安徽省阜南縣秸稈資源化利用率達98.5%。夏收時節,記者跟隨秸稈經紀人,探訪秸稈綜合利用的“收、儲、用、管”路徑——

秸稈資源化這樣做(人民眼·鄉村振興新氣象③)

本報記者 游 儀
2022年07月15日07:2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 人民日報 》( 2022年07月15日   第 13 版)

阜南縣林海生態技術有限公司苗集生物天然氣站。

阜南縣委宣傳部供圖

阜南縣林海生態技術有限公司苗集生物天然氣站站長劉明在查看設備運行情況。

本報記者 游 儀攝

阜南縣海建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駱海建在檢查秸稈質量。

本報記者 游 儀攝

引子

小秸稈,大考題。夏收糧食要顆粒歸倉。安徽省阜陽市阜南縣海建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駱海建最近一個多月走村串戶忙收儲,不過他收購的不是糧食,而是農作物秸稈。在阜南縣,170多名像駱海建這樣的秸稈經紀人活躍在田間地頭,成為一道別樣風景。

農作物光合作用的產物一半在籽實,一半在秸稈。2018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提出,深入實施秸稈禁燒制度和綜合利用。2021年10月,國務院印發的《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提出,加快推進秸稈高值化利用,完善收儲運體系,嚴格禁燒管控。2021年11月,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要求,全面實施秸稈綜合利用行動,健全秸稈收儲運體系,提升秸稈能源化、飼料化利用能力。

地處黃淮海平原的阜南縣,是全國糧食生產大縣,每年糧食產量約90萬噸,產出農作物秸稈120萬噸左右。2015年起,阜南開始嚴格執行秸稈禁燒政策,探索推進秸稈綜合利用。2017年7月,阜南縣被確定為中央財政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試點縣。

如今,依托44個農機合作組織和8家企業,阜南縣建起了27個標准化秸稈收儲中心、84個鄉鎮級秸稈收儲站、320個村級秸稈收儲點,形成縣、鄉、村三級全覆蓋的秸稈收集體系,現有秸稈綜合利用企業135家。2021年,阜南縣秸稈收集量128.22萬噸,資源化利用率達98.5%,實現產值近55億元。

怎樣將秸稈變廢為寶,解決好農民關心的這項關鍵小事?近日,記者走進阜南,跟隨秸稈經紀人,實地探訪秸稈綜合利用的“收、儲、用、管”路徑。

收——

村裡來了秸稈經紀人,鄉親們對秸稈態度變了,從過去“一燒了之”和“想燒不敢燒”變為“不舍得燒”

夏收時節,麥浪翻涌。阜南縣王化鎮王寨村的田野上,大型收割機縱橫穿梭,摟草機緊隨其后,將四散的小麥秸稈圍聚歸攏,經秸稈打捆機吞進吐出,一個個斷面整齊的圓柱形草捆隨即被壓實打包成型。田壟邊,村民劉維付倚在一棵樹下納涼。隻用了半個多小時,他家的6畝小麥秸稈便收完了,草捆錯落有致地碼放著。

隨著打捆機緩緩駛入下一田塊,駱海建從車窗中探出頭來揮了揮手,示意劉維付前來裝運草捆。

“村裡來了秸稈經紀人,我們省心省力又增收。”說話間,劉維付將農用車開進地頭。已等候多時的叉車旋即夾住草捆,將其穩穩地摞在了車后斗中。

近年來,每逢夏、秋農作物收獲期,一支由摟草機、打捆機、叉車等組成的秸稈收儲隊便如約開進王寨村,每噸秸稈收購價200元左右。一些村民還能把自家農用車租給秸稈經紀人從事代運,每捆秸稈收取運費8元錢。今年夏收期間,劉維付駕車跑了7天運輸,掙了8000余元。

江淮地區夏收作物以小麥為主,夏收后、夏種前得清理田塊。60歲的劉維付種了大半輩子地,以前沒少為遺留在地裡的秸稈犯愁。一家一戶打捆清運效率低,既費勁又耗時。前些年,不少農民索性一燒了之,導致空氣污染,影響交通安全。還有村民燒秸稈時,火苗仗著風勢蔓延開來,把別人家尚未收割的小麥燎沒了,引發鄰裡糾紛。

“一株成熟小麥,除去頭部麥穗后,剩下的就是秸稈。”阜南縣農業農村局科技教育室負責人王建東說,焚燒秸稈不僅污染空氣,還使地表溫度急劇升高,導致土壤板結加重、肥力下降、微生物層受破壞。通過鎮村干部勸導、監管,有些村民不再露天焚燒秸稈,但將秸稈堆放在河溝中,長期浸泡腐爛后造成水體發黑發臭。

既不能一燒了之,也不能一拋了之,麥收后的秸稈該何去何從?阜南縣著力在“疏”字上找出路。

2017年7月,阜南縣被確定為中央財政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試點縣。《阜南縣2017年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方案》提出,“單個收儲轉運企業或經紀人銷售秸稈達到2000噸及以上的,縣財政根據出售正式發票並經鄉鎮核實后按每噸15元獎補。”

秸稈收儲、銷售有了獎補政策,這讓常年跑運輸見多識廣的駱海建嗅到了商機。他轉型當起了秸稈經紀人,先是租用摟草機、打捆機等建起一支秸稈收割隊,收儲后銷售給有需求的企業。隨著收儲規模擴大,駱海建開始購置農機,並於2019年10月牽頭成立了阜南縣海建農機專業合作社。

每年夏、秋農作物收獲前夕,駱海建都會走村串戶與農民簽訂秸稈收儲合同。今年夏收期間,海建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秸稈收儲訂單超過5萬畝,覆蓋阜南縣3個鄉鎮的10多個行政村。今年,王寨村種植小麥5000余畝,每畝小麥通常產生400斤左右秸稈,海建農機專業合作社進村收儲,隻需一周即可完成清運打捆。

“過去一燒了之,后來想燒不敢燒,如今不舍得燒。”劉維付見証了鄉親們對秸稈的態度之變。

儲——

形成縣、鄉、村三級全覆蓋的秸稈收集體系,變露天堆放為專業存儲,暢通秸稈由田間進車間的“最初一公裡”

夏雨驟至,駱海建披上雨衣,沿各收儲倉庫逐一巡查:抬手拽拽雨布,將秸稈垛子蓋得更嚴實……一路巡查下來,駱海建未發現漏雨滲水點。這座位於王化鎮的標准化秸稈收儲中心,佔地面積23畝,收儲量超過4000噸,收儲范圍覆蓋方圓7公裡內的農田。

“秸稈收得來,更要儲得好。”駱海建說,夏收通常在汛期,過去秸稈露天堆放,遭遇強降雨后浸泡發霉影響品質,改善秸稈收儲條件勢在必行。2018年8月出台的《安徽省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提出,“按照合理半徑規劃建設規范的秸稈收儲點,形成縣有龍頭企業,鄉鎮有標准化收儲中心,村有固定秸稈收儲點的收儲運網絡”“鼓勵社會力量和企業資本投入秸稈收儲運體系建設”。

“政府給補貼,村裡優惠多,我們經紀人投資意願也高,這不,秸稈‘住’進了遮風避雨的專屬倉。”駱海建說,王化鎮秸稈收儲中心於2020年11月建成投用,總投資220余萬元,其中政府專項獎補60萬元,收儲中心所在的王寨村則按每畝每年900元的優惠價格流轉了設施用地。

步入這座不鏽鋼頂棚高達6米的收儲倉庫,隻見一捆捆秸稈整齊碼放成垛,一台台高位叉車往返穿梭作業,經電子地磅稱重后,秸稈即可入庫收儲。駱海建帶著記者邊走邊看:秸稈草垛之間預留了消防通道,每隔一定距離都裝配了消防栓、增壓水泵等設施,倉庫內還安裝了攝像頭,方便實時了解倉內情況。

2021年12月,安徽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農作物秸稈標准化收儲點建設技術導則》,從選址、布局、安全防控等多個方面提出明確要求。如今,海建農機專業合作社已分別在阜南縣苗集鎮和王化鎮建成兩個標准化秸稈收儲中心,總倉儲面積達4000平方米,秸稈存儲能力逾萬噸。

“倉儲建在田間地頭,打通了秸稈由田間進車間的‘最初一公裡’。”駱海建手持測水儀對秸稈隨機“體檢”,數據顯示含水量均在15%左右,可以直接加工。

走出倉庫,機聲隆隆,工人們正忙著進行秸稈粉碎作業。收儲中心這樣的初加工,既能縮小秸稈體積、降低運輸成本,還能帶動村民就近就業。工棚另一側,幾名工人正在為打捆機、摟草機等裝備加注機油,開展例行維修保養。

“裝備跟得上,秸稈才能收得好。”駱海建說,合作社目前有打捆機、摟草機、轉運車、叉車等秸稈處理設備110多台(套)。購置秸稈處理設備,能享受幾類獎補。駱海建將一張2018年9月14日開具的秸稈處理設備購置獎補明細單遞給記者,各項優惠一目了然——這台打捆機總價10.8萬元,其中國家農機補貼3萬元,阜南縣財政補貼1.17萬元。據阜南縣農業農村局統計,2020年至2021年,阜南縣對秸稈標准化利用企業、標准化收儲中心的設施設備獎補資金達2500余萬元。

目前,依托44個農機合作組織和8家企業,阜南縣建起27個標准化收儲中心、84個鄉鎮級秸稈收儲站、320個村級秸稈收儲點,投用2萬台(套)農用機械參與秸稈打捆、運輸工作,形成縣、鄉、村三級全覆蓋的秸稈收集體系。

用——

因地制宜探索“草變氣”“草變電”“草變肥”等秸稈綜合利用模式,包袱變成了財富

“啪”,燃氣灶開關打開,淡藍色火苗躥出——58歲的王寨村村民李國靈在蒸鍋裡放上一屜饃饃,幾分鐘便餾好了。

“這是我們庄稼地裡‘種’出的天然氣。”過去幾十年用秸稈生火做飯的李國靈笑著介紹,天然氣由阜南縣林海生態技術有限公司供應,主要生產原料正是秸稈。今年,李國靈家種植小麥26畝,夏收前即與駱海建簽訂了秸稈收儲合同。秸稈運往林海生態技術有限公司制成天然氣后,又源源不斷地輸送至千家萬戶。

記者搭上駱海建的秸稈轉運貨車,不一會兒便駛入了阜南縣林海生態技術有限公司苗集生物天然氣站。廠區由秸稈疏解、固液分離、沼氣發電機組等車間構成,可24小時不間斷生產生物天然氣。駱海建在工作人員指引下開始卸車,秸稈首先將被碾磨成5毫米左右的小段,隨后與畜禽糞污攪拌混合,經厭氧發酵后生成生物天然氣。“今年以來,合作社已向林海生態技術有限公司出售秸稈5600多噸。”駱海建說。

阜南縣林海生態技術有限公司苗集生物天然氣站站長劉明介紹,站點日消耗秸稈150噸,生產出的沼氣經脫硫、脫碳提純后,甲烷含量達96%以上即可並入管網供氣。

2017年5月,在上海林海生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技術支持下,阜南縣農業廢棄物沼氣與生物天然氣開發利用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獲批立項。該項目總投資10.44億元,在全縣布局建立了8個生物天然氣生產站及1個中心站,年產天然氣5000萬立方米以上。

項目全部投產后,阜南縣林海生態技術有限公司的年消納秸稈量預計可達36萬噸。根據阜南縣秸稈產業化利用獎補政策,對利用秸稈500噸以上的企業,每噸小麥秸稈補貼48元。為充分調動項目各方積極性,構建利益關系均衡的秸稈沼氣化產業鏈和價值鏈,阜南縣政府給予該項目30年期限的整縣域天然氣供應、廢棄物收集等4項特許經營權。

如今,阜南縣生物天然氣價格僅為液化氣的一半左右,全縣已有1/3的常住居民用上了“自產自銷”的生物天然氣。“這個項目帶來的不僅是居民用氣成本的變化,項目全部投產后,還可中和5.5億千瓦時的燃煤電廠碳排放。”劉明說。

2021年3月,阜陽市政府與安徽省能源集團、上海林海生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簽署的《安徽省生物天然氣產業阜南模式推廣合作框架協議》提出,在全省范圍內推廣“阜南模式”。

目前,阜南縣與135家秸稈利用企業簽訂收儲利用協議,年利用秸稈60萬噸以上,為秸稈綜合利用企業累計發放獎補資金1.6億元,爭取中央財政試點項目資金6000余萬元。通過大力扶持秸稈肥料化、飼料化、基料化、原料化、能源化利用項目,阜南縣因地制宜探索“草變氣”“草變電”“草變肥”等綜合利用模式,助推農業廢棄物變廢為寶。

“通過秸稈綜合利用,包袱變成了財富。”阜南縣副縣長王傳力介紹,2021年,全縣秸稈收集量128.22萬噸,資源化利用率達98.5%,實現產值近55億元。

管——

遙感衛星賦能科學管理,織密秸稈禁燒防控網,全縣連續3年夏季秸稈焚燒火點為零

“阜南縣秸稈禁燒夏季考核連續3年零火點!”7月1日,在阜陽市秸稈禁燒工作視頻調度會上,聽到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倪顯生通報省級以上衛星監測結果,王建東長舒一口氣。根據《阜南縣2022年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方案》,今年5月25日至6月30日為夏季考核期,秸稈焚燒火點為零,意味著今年夏季全縣秸稈禁燒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誰能認定零火點?王建東抬起手臂指向天空說:遙感衛星。近年來,安徽省氣象科學研究所運用衛星遙感技術全時段監測監控秸稈焚燒情況,確保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控制、第一時間處置,有效解決人工巡查視野受限、監管覆蓋面不全等難題。

“衛星遙感無縫監控,織密了秸稈禁燒防控網。”王建東說,過去每到秸稈禁燒期,基層干部分塊包干、嚴防緊盯,仍保不住哪裡會點起一把火。引入遙感監測衛星后,秸稈禁燒監管有了“千裡眼”,確保時間上不留空當、空間上不留盲區。

東經115.64度,北緯32.61度——王建東輕點鼠標,調出一幅阜南縣某鄉鎮此前發生熱異常點的衛星監測定位圖。彼時,阜陽市生態環境局阜南縣生態環境分局接到熱異常報告后立即響應,根據遙感衛星提供的火點發生時間、經緯度和土地類型等信息,工作人員2小時內抵達現場踏勘,並在坐標中心半徑2公裡范圍內開展過火痕跡搜尋。最終,經屬地消防救援站証實,這處熱異常點位為打捆機故障引發的火災,依規向安徽省大氣污染防治聯席會議辦公室申請了火點核減。

據省級遙感衛星監測,阜陽市秸稈焚燒火點數量從2014年的81個下降至2019年的5個,2020年至今未發現火點。倪顯生說,目前在阜陽市,阜南等南部低緯度縣(市、區)已完成夏收和秸稈禁燒夏季考核工作,高緯度縣(市、區)農作物收獲期較長,阜陽市的秸稈禁燒集中督導工作將持續至7月下旬。阜陽市生態環境局將持續借助遙感衛星實施科學管理,實現秸稈禁燒工作制度化、常態化。

阜南縣生態環境分局發布的環境空氣質量月報顯示:2022年6月,阜南縣PM2.5平均濃度為20微克/立方米,較2017年6月下降64.3%﹔PM10平均濃度為34微克/立方米,較2017年6月下降62.2%﹔二氧化碳濃度為5微克/立方米,較2017年6月下降61.5%﹔主要污染物濃度5年下降六成以上。

“夏季考核告一段落,但秸稈禁燒沒有完成時。”王建東說,《阜南縣2022年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方案》提出,實施農作物秸稈全年全時段、全區域禁燒。阜南縣農業農村局將繼續發揮秸稈經紀人聯系農戶、服務農戶的關鍵連接作用,於近期組織開展全縣秸稈經紀人培訓活動。2017年以來,阜南縣已開展秸稈經紀人專題培訓10余場,年均培訓秸稈經紀人300余人次,通過以“用”促“禁”,助推秸稈禁燒常態化。

“培訓干貨多,讓我們對秸稈綜合利用方面的政策掌握得更到位了。”在收儲過程中經常遇到優質秸稈,駱海建感到直接送往天然氣站焚燒有點可惜。去年的秸稈經紀人培訓會上,一堂有關秸稈飼料化利用的講座讓駱海建萌生了自辦秸稈飼料化利用工廠的想法。項目得到了縣農業農村局的支持,目前進展順利,選址已初步確定,預計今年秋收期間可建成投產。

(責編:范曉琳、金蕾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