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地市新聞>>安慶

安慶:在“希望的田野上”闊步前行

2022年06月11日18:40 | 來源:安慶新聞網
小字號

   2021年,安慶市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交出了一份亮麗“成績單”:全市村級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總量突破6.35億元,村均達45.24萬元﹔年經營性收入50萬元以上的經濟強村198個,強村佔比達14.1%。村均收入、強村總數及佔比等關鍵指標連續3年穩居全省第一方陣,1個縣、2個鄉鎮、10個村(社區)入選全省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典型案例。

   初夏時節,萬物並秀。廣袤的宜城鄉村良田有序,草木蔥蘢,花香彌漫,山川原野都是生機勃發的新氣象。

   近年來,安慶市堅持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組織力、助力全面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摸准實情破解難題,注重創新謀求良方,使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現大躍升。

   如今,山上建林園、水塘養魚蝦、田裡種稻子、盤活閑置地,安慶用活山、水、田、地資源,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風生水起……

   高位推動:

   激發“我要發展”的動力

   抓住農村發展“牛鼻子”,落實政策、整合資源發展村級集體經濟,關鍵是各級黨委重視、書記親自抓。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安慶市在深化“培強扶優”和“去殼消薄”兩個專項行動的基礎上,進一步凝聚全市上下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廣泛共識,構建起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農業農村和財政等職能部門合力推進、鄉鎮和村具體落實的工作機制,形成市縣鄉村四級高位推動的工作格局。

   發展壓力自上而下傳導,發展合力自下而上凝聚。全市樹牢“爭先進、當標杆”的工作導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堅持工業和市場理念,將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與工業經濟同調度、同通報,每到基層調研,必問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情況。

   市級實行“一月一調度,一季一總結”,及時掌握工作序時進度和存在問題。2021年,市集體經濟辦先后開展實地督查調研36次、通報調度48次,以“四不兩直”方式深入扶持項目村、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靠后的村,進行“三問三看三找”清單式督辦問效,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挂圖作戰。

   各縣(市、區)把高質量推動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書記工程”納入縣域經濟發展大盤子,相應出台土地規劃、融資擔保、項目管理、激勵表彰等舉措。太湖縣、宜秀區將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列為政協“一號提案”,由黨委主要負責同志領銜督辦。太湖縣大石鄉堅持“村村建強、整鄉推進”目標,較好地實現了產業發展有效益、農民就業有新路、農戶集體有分紅。各地還把看現場與調度工作結合起來,通過打擂晒績、交流比拼,讓村干部轉變思想、感受壓力、找到差距、增強動力,從“要我發展”向“我要發展”轉變。

   多方協作:

   凸顯“華麗轉身”的張力

   捂熱“冷”土地,從來不是獨角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不是村裡“一家之事”,而是各級各部門的共同之責。

   安慶市用“一盤棋”意識謀篇布局,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整合資源,補齊產業鏈的要素短板,推動從“多條線”向“一股繩”、從“單打獨斗”向“聯合作戰”、從“單向發力”向“多方共贏 ”轉變,形成舉全域之力抓村級集體經濟的生動局面。

   財政資金撬動。2021年,全市累計爭取中央和省級集體經濟重點扶持村項目資金1.77億元,市級配套2215萬元。各地不等不靠,擇優大力扶持,結合美麗鄉村、脫貧攻堅等項目建設,整合各類資金達16億元,帶動村集體增收。

   “三變改革”聯動。全面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量化農村集體資產27億元,累計分紅3048萬元。土地流轉面積達到296.7萬畝,流轉率達到69.6%。實施“三變”產業項目1883個,村均1.3個,村均收益5萬元。村集體投入耕地、山場、水面等50.2萬畝及房屋14.7萬平方米,把農業農村資源引入到工業資本市場,促進工業農業經濟雙贏。

   產業項目拉動。大力實施“培強扶優”工程,以項目帶動農業農村發展,堅持資金跟著能人走,能人跟著產業項目走,項目跟著市場走,儲備產業項目庫5000余個,443個村被列入中央和省級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扶持對象。

   全市堅持以抓工業的思路抓農業,通過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積極探索抓工業帶農業促商業的發展路徑,推動三次產業高質量協同發展。持續豐富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新業態,完善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激勵機制,增強村級集體經濟內生動能,全面推進村級集體經濟提質增效。潛山市黃鋪村堅持“黨建引領、村社一體、村企共建、多方共贏”發展思路,跑出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加速度”,入選2021年全國“高質量鄉村振興實踐案例”。

   挖掘動能:

   呈現“百花齊放”的魅力

   繪就“村美民富,美麗和諧”的新藍圖,組織振興是保障。

   安慶市抓實正向激勵機制,把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情況納入綜合考核評價及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的重要內容,村級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作為評價優劣的重要指標之一。

   2021年,全市63名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突出的優秀村黨組織書記進入鄉鎮領導班子,39人挂任鄉鎮領導班子成員或享受待遇,8人提拔為事業單位副科職務,29人轉任為事業編制人員。桐城市、岳西縣對“十佳”村書記、主任進行評選表彰,“十佳”人選挂任鄉鎮黨委委員、進入事業編制或享受事業副科待遇。

   各地也相繼出台村級集體經濟激勵辦法,實行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績效與扶持政策資金挂鉤制度,對重視程度高、發展效果好的鄉鎮,在下一年政策扶持和資金分配上給予適當傾斜。實行經營管理績效與村干部收入挂鉤,累計獎勵工作成效顯著、集體經濟增收突出的村217個1071萬元、村干部1225人673萬元。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支部強不強,關鍵看“頭羊”。安慶市樹立支部建在產業鏈上、能人聚在產業鏈上、群眾富在產業鏈上的理念,1406名村黨組織書記依法擔任1673個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書記領辦、能人牽頭發展致富項目2380個。懷寧縣積極探索村與村黨組織建立聯合黨委,按照“地域相鄰、資源互補、產業集聚”原則,成立24個村級聯合黨委。全市5個縣(市、區)、8個鄉鎮、18個村(社區)主要做法入編《安慶市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典型案例選》,並成功舉辦首屆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典型案例評選觀摩活動,進一步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推動各地爭先創優,在“賽馬”中競相發展。

   同時,全市精心實施扶持村級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十大專項行動”,依托自身比較優勢,選准產業發展方向和項目載體,打好組織振興“引領牌”、扶持資金“運用牌”、可用資源“開發牌”、閑置資產“盤活牌”、當家產業“帶動牌”,打造“一村一貌、一村一品、一村一魂”。望江縣漳湖鎮六合村有效恢復農田生態,發展稻蝦連作、藕蝦共養、中藥材種植等一批綠色產業,實現了集體經濟可持續發展。宿鬆縣河塌鄉興嶺村創新“五步走”工作法,大力推進整村農田流轉,實行規模經營,2021年集體經濟淨增收超50萬元。

   當下的安慶大地,村級集體經濟猶如“一池活水”流入群眾心田,見証著鄉村振興“化蛹成蝶”的繽紛過程,處處展現出生機與希望。

   辦好農村的事情,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黨。全市將堅持以“抓黨建、興產業、促振興”的理念,立足自身所長,積極探索農村產業發展新思路,將致富新曲譜寫在山間地頭,助推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進入“快車道”,一幅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新畫卷正在徐徐展開。(嚴超 范志鵬)

(責編:吳西露、李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