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地市新聞>>蕪湖

蕪湖:從省域副中心進擊長三角第一方陣

2022年01月17日17:39 | 來源:大江資訊
小字號

隨著中國經濟數十年的高速增長邁向高質量發展,區域一體化正在成為引領經濟轉型發展的主引擎。

自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以來,中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四區域協同發展的規劃被合盤托出,劃入長三角中心區的27城迎來多重戰略機遇,開始以更快速度向前奔跑,各展所長,力爭在新一輪的城市競爭和產業競速的博弈中拔得頭籌。

長江巨埠,皖之中堅

作為27城之一的蕪湖,坐擁長江黃金水道,是安徽第一個開埠城市,被孫中山稱為“皖之中堅、長江巨埠”,從中國民營經濟第一商販“傻子瓜子”到網紅零食品牌“三隻鬆鼠”,從自主汽車品牌奇瑞到水泥巨頭海螺集團,蕪湖誕生過很多具有時代意義的企業,也造就了汽車和零部件、材料、電子電器、電線電纜四大支柱產業,孕育出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工業機器人、通用航空、現代農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進入“十四五”,安徽首次明確支持蕪湖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並打造成長三角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現代化大城市。在剛剛過去的2021年,蕪湖市生產總值增速領跑長三角地區,增長11.5%以上,首次邁入4000億元大關,主要經濟指標領先於全省平均水平。

在“高手如雲”的長三角,東面面臨上海、南京、杭州、無錫、蘇州等都市圈的虹吸壓力,北面是快速崛起、晉升“新一線”城市的省會合肥,如何闖出高質量發展新路,切實成為安徽第二增長極,躍升至長三角第一陣營?

帶著時不我待、隻爭朝夕的緊迫感,等不起、慢不得的危機感,蕪湖邁上“進擊之路”。

2021新年破局:奠定“雙招雙引”一號工程

蕪湖經濟綜合實力一方面牢牢佔據安徽第二位,另一方面與省會合肥的差距逐漸拉大,面臨“標兵越跑越遠、追兵越來越近”的不利局面。據蕪湖統計公報顯示,2020年蕪湖GDP3753.02億元,合肥GDP10045.72億元。與進入“萬億俱樂部”的合肥相比,蕪湖落后6292.7億元。

埃夫特機器人應用於奇瑞汽車生產線。

究其原因,蕪湖市統計局曾在《2019年全市經濟運行情況》中分析指出蕪湖經濟運行存在的三大問題:轉型發展任務依然較重、部分企業生產經營仍較困難、新開工大項目帶動不足。

除了產業問題,“人”的問題也比較突出。安徽省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合肥、蕪湖常住人口分別為937.34萬、364.44萬,蕪湖的人口總量與經濟總量與省域副中心的定位不夠匹配。

彼時的蕪湖面臨著“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的發展態勢。

危機與機遇並存之下,2021年春節后的首個工作日,蕪湖市主要領導、相關縣市區、開發區和市直部門負責人60多人,兩天行程450余公裡,調研了蕪湖10個載體單位的20個具有代表性的重點產業項目,查問題、找差距、談不足,圍繞“怎麼看、怎麼辦、怎麼干”展開討論,明確了把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當作蕪湖高質量發展的“一號工程”,發起經濟高質量發展攻堅戰的“第一攻勢”。

鍛造比較優勢:獨創“1%工作法”,量化企業獲得感

企業是經濟的基本細胞,細胞的造血能力是企業生存發展根本。而吸引企業落戶、支持企業壯大的核心指標,則在於利潤。

對標長三角,“如何讓企業在蕪湖獲得比其他地方更高的利潤,提高政府的企業服務水平”成為蕪湖落實“雙招雙引”一號工程的“核心打法”。

在對影響企業利潤的制約因素和提升路徑進行研究后,2021年5月,蕪湖市出台了《蕪湖市服務企業“百分之一工作法”實施方案》,從技術、物流、用工、能源、融資、稅費等方面挖潛提效,推動重點企業、重點行業和全市企業平均利潤率在現有基礎上提高1%。

在物流成本方面,重點推進“江海聯運”,減少轉運環節,初步測算每個集裝箱物流成本降低2000元左右﹔用工成本方面,鼓勵企業加快“機器換人”,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5萬工人每人每小時減少支出1元,節約用工成本5億元﹔稅費成本方面,全市1.7億平方米工業用地,每平方米下調土地使用稅3元,減繳土地使用稅5億多元。2021年1-10月,蕪湖市規上工業利潤總額增速在安徽省排名較年初上升3個位次,營收利潤率較上年末提升3位。

推動洋山—蕪湖“聯動接卸”和蕪湖口岸“船邊直提”模式改革,每個集裝箱可壓縮運輸成本約30%。

2021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通報,對國務院第八次大督查發現的48項典型經驗做法給予表揚,蕪湖“1%工作法”名列其中。

“約飯”出圈:“暢聊早餐會”聊出“親”“清”好味道

去年以來,蕪湖市領導“約飯”破圈,累計回應和推動解決涉企訴求150余項,促進近300個億元以上招商項目落地……

“暢聊早餐會”是2021年蕪湖創新推出的政企溝通新方式、新場景。早餐會邀請企業家與蕪湖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面對面話發展、提建議,在家常小吃的“煙火味”裡碰撞真知灼見,聊出發展之路。

從陽春三月到炎炎仲夏,再到料峭凜冬,早餐會以每周一場的頻次舉辦,至今共舉辦了36場,共邀請了來自人工智能、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電子商務、文化教育等行業的190多位企業家和社會各界人士參加,奇瑞控股集團董事長尹同躍,海螺創業董事會主席兼執行董事郭景彬,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洪泰基金創始合伙人、董事長盛希泰,曠視科技CEO印奇、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本土網紅“蕪湖大司馬”等都是早餐會的座上客。

暢聊早餐會現場

早餐會的最大特色不在於“會”,而在“暢聊”,不設主題、不安排主持人,不准備講稿。在寬鬆和諧的氛圍中,傾聽企業家對營商環境的意見,了解企業遇到的堵點痛點難點,最大化碰撞出解決問題和經濟發展的新思路、新方法。

“企業發展最缺什麼”“對政府的服務有什麼要求”是蕪湖市委書記單向前常常對企業家的提問﹔企業所反饋的建議和提問,單向前都在現場給予回應、協調。目前早餐會已建立形成問題收集、辦理、跟蹤、問效的閉環管理機制,從第一場早餐會以來,共匯總建檔涉企事項153個,由蕪湖市督查辦逐一交辦、督辦,閉環管理,市經信局全程匯總建檔、跟蹤進展,截至目前已解決112個,37個問題已初見成效,其余問題訴求均一一落實解決措施。

不僅如此,早餐會還催生了一批項目在蕪湖落地。中聯重機已啟動實施的投資12億元智能化改造和下一步擬投資的新材料板塊項目,美的已動工的投資50億元廚熱智能家電產業園等項目,都是通過早餐會暢聊謀劃產生的。一批建議也正在落到實處。譬如有企業家建議開通灣沚區至蕪宣機場、蕪湖經開區美的園區的軌道交通,已被納入蕪湖市“十四五”專項規劃。

“暢聊早餐會”創辦至今已成為一項為企業服務的重要載體以及優化營商環境的“蕪湖品牌”。安徽省省長王清憲充分肯定了暢聊早餐會這個服務企業家的平台,它既體現了對企業家創意創新創造的充分尊重,又能匯聚企業家創意創新創造的智慧。正如得到APP創始人、蕪湖“共讀計劃”的領讀人羅振宇在跨年演講中提到,早餐會具有政企之間的“接口”功能,從形式內容到建議問題的推進落實無不體現“天也陽光,心也陽光”,彰顯了親、清政商關系。

目前,“暢聊早餐會”創新模式已走出了蕪湖,復制到了全國其他地方。據不完全統計,繼蕪湖“暢聊早餐會”之后,安徽阜陽、亳州、河南南陽、上海普陀區、河北易縣等地也相繼開辦了政企早餐會。

以“紫雲英”之名:打出招才引智“組合拳”

在長三角一體化的城市比拼中,除了有為政府的推動,產業發展、城市崛起歸根到底還要靠人才。作為高質量發展的“第一資源”,如何吸引、引進、留住、用好人才,是必須放在重要位置考慮的問題。

過去一年,蕪湖走在安徽省前列,強力打造人才集聚的“強磁場”,頻頻釋放求賢若渴的最大誠意,創新性地打出系列“組合拳”,讓蕪湖成為招才引智的鮮活樣本。

2021年7月30日,蕪湖市人才發展集團挂牌成立,這是安徽省組建的首個人才發展集團。

2021年7月底,安徽省首個人才發展集團率先在蕪湖挂牌成立,以國有獨資公司形式組建,在業務板塊設置了人才招引獵聘、人才項目投資、創新創業孵化、人才公共服務、人才數字大腦建設、人才公寓管理服務等7項核心業務,探索構建“人才+服務+資本+產業”運作機制,打造人才工作的“總服務商”和蕪湖“城市HR”。

8月啟動“紫雲英人才引進計劃”,實施更具區域競爭力的人才引進行動。該計劃擘畫了“十四五”期間人才引進的目標任務,即啟動“3113”人才工程,新招引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300個,領軍人才1000名,高端人才10000名,累計引進30萬名大學生。

以“紫雲英人才計劃”為綱,涉及蕪湖市直13個部門和10個載體單位的21項政策兌現服務由人才發展集團全面承接,實現了人才政策“當天申請,當天審批,半個月資金發放到卡”,“讓政策兌現像網購一樣方便”。2021年12月30日,“紫雲英人才計劃”首批政策資金集中兌付,658名青年英才領到兌現資金。

2021年9月29日,蕪湖市委書記在安師大“開講” 。

蕪湖高校資源豐富,擁有安徽師范大學、安徽工程大學、皖南醫學院等10所高校,在校生近20萬名,省級以上研發機構400多家。為打通當地人才資源的“任督二脈”,2021年,蕪湖5位主要領導先后帶頭走進安徽高校,向20萬大學生介紹蕪湖的人才政策。此后,以“紫雲英花開、蕪湖等你來”為名,蕪湖市領導分別帶隊前往天津、重慶、南京、上海等地知名高校開展“百校大宣講”,進行現場招聘活動。

在創新創業方面,“紫雲英人才計劃”設計了相關政策給予引導激勵,對建設市級眾創空間、孵化基地、創業社區等人才創業孵化載體最高給予200萬元獎補。2022年初蕪湖設立總規模達5億元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基金,出台9項獎補政策助力蕪湖大學生創新創業。

2021年,蕪湖市共招引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74個、領軍人才150人、高端人才1500人,吸納31013名大學生就業創業﹔去年1-11月份,共兌付各類人才資金3.46億元。

在“雙招雙引”經濟工作的“第一戰場”,2021年的蕪湖開啟了前所未有的加速跑,新簽約億元以上招商項目643個,增長56%,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586個,增長37%。

”雙招雙引”成績單的背后,是蕪湖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長遠的眼光,創新了一整套戰術打法,締造出多個“首創”和“獨創”。

聚焦“十四五”,蕪湖步入黃金機遇期和集中發力期,瞄准長三角第一方陣,經濟總量進入全國50強的目標,蕪湖將從頂層設計上推動創新思想、體制、創新項目和創新管理服務﹔積極參與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建設,共建G60科創走廊和長三角科創產業融合發展帶﹔建設產業、創新、金融、政策等“八個平台”,把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作為首位產業,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打造5家千億級企業、15家百億級企業﹔打造“政府母基金+產業引導基金+市場化基金”聯動發展的“基金叢林”﹔2022年新增規上工業企業260家、上市企業3家,探索實施政府財務顧問、統計管家、上市管家等工作機制,與深交所與深交所簽訂合作共建備忘錄,引導更多蕪湖企業運用資本市場做大做強……

1%工作法、暢聊早參會、紫雲英人才計劃等創新打法也融入了蕪湖未來發展的“作戰地圖”,加快打造省域副中心、建設人民城市的蝶變巨幕即將拉開。

展望2022,“進擊的蕪湖”大有可為。

(責編:關飛、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