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合肥經開區:土地“種”工廠,如何增效益?

胡雨鬆 李長龍
2022年01月17日14:48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從地圖上看,位於合肥天門路80號的中國合肥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恰好是合肥經開區整個地理區域的中心。這座國家級人力資源產業園佔地僅有75畝,卻雲集了中智、英格瑪、獵聘等眾多國內外知名人力資源服務巨頭。

很難想象,這一“心臟地帶”,此前曾是一片閑置爛尾的工業廠房。在合肥經開區“騰籠換鳥”后,2019年12月,一座全新的國家級人力資源產業園正式運營,2021年產業園畝均稅收達到153萬元。

“畝產”,原本是一個農業術語。一般來說,一畝地種植農作物,收成在千元上下。

在土地上“種工廠”,又會有怎樣的成果?合肥經開區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合肥經開區智能科技園。合肥經開區管委會供圖

歷經29年發展,合肥經開區在爬坡過坎、動能轉換的關鍵階段,也遭遇著“成長的煩惱”。由於發展初期對土地資源的粗放式供給,帶來了發展不充分問題,低效用地、低效企業、低端產能,佔據了一定空間資源。

為擺脫不利局面,2016年以來,合肥經開區在開啟“二次創業”的新征程上,創造性實施“創轉升”(創新轉型升級)發展行動,以“畝均效益”為導向,著手解決低效用地、低端產能、低效企業和閑置土地(廠房)等難題,實行產業優勝劣汰,激勵和引導企業形成畝均產出最大化的發展導向,走上了一條“高質量的增長、有效益的速度、可持續的發展”的新路徑。

“建立‘創轉升’工作機制,打造畝均效益高產區,既是優化自身產業結構、加快動能轉換的有力抓手,也是對破解國家級經開區新一輪發展所面臨的共性問題的有益探索。”合肥經開區始終堅定認為。

獎“優”罰“劣”

合肥經開區清醒而睿智,在如何提升發展含金量上,建立以“畝均效益”為導向的企業評價機制和資源要素差別化配置機制。

2016年,合肥經開區主動對標浙江省,試水“畝均論英雄”改革,先后出台《“調轉促”行動方案》《促進工業企業增效升級若干政策》等文件,首次打出轉型升級政策“組合拳”。2018年初,該區組建“創轉升”辦公室,集中精力實施“畝均論英雄”改革攻堅。至2021年,合肥經開區“畝均論英雄”改革的成果已全面顯現,形成了“畝均論英雄”的系統化、常態化工作格局。

成功總是青睞正確的路徑。

2017年起,合肥經開區引進第三方中介評價機構,對區內所有佔地工業企業,每年實行績效評價。根據績效評價結果,將300多家工業用地企業分為A、B、C三類。“企業分類后,我們實施差別化的管理機制,重點加大對第一檔企業的扶持力度,倒逼末檔企業主動轉型升級。”該區“創轉升”辦公室主任李正茂介紹說,該區一家機械企業原為C類企業,經過倒逼政策“刺激”,曾一舉從C類提升為A類,為世界500強企業做配套,成為該區第一批提質升級的典型代表。

經濟發展與時俱進,方法策略因需而變、迭代升級。合肥經開區不搞大而全,而是契合企業需求、產業實際,有計劃、有步驟地引導企業轉型升級。

“畝均”,是這一評價體系的核心。“在此評價體系下,我們對經開區每家企業都進行了一輪‘體檢’,企業含金量一目了然。”李正茂說,針對三類企業突出“差別化管理”和“存量挖潛”,給予不同的供地、資金、融資和技術改造政策,一企一策,精准幫扶。

被評為A類企業到底有什麼用?“最直接的影響就是給他們降成本、增資源。”經開區經貿局一位負責人告訴人民網安徽頻道,經開區內的A類企業可以獲得區屬國有擔保公司提供融資擔保,免收擔保費,並優先安排區級財政金融產品,在對落后淘汰企業實施收購兼並、資產重組時還能獲得最高300萬元的獎勵。

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合肥經開區管委會供圖

在經開區管委會,流傳著一個著名的“段子”:以往管委會給企業發A類証書,企業派一名司機來領﹔如今拿到A類証書的企業,都是企業核心人物親自來領。企業重視的背后,其實是企業與經開區的雙贏。

安徽威爾低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典型受益者,公司財務負責人戴詩永介紹,威爾低碳的績效評價一直處於A類,在用地、用電、融資等方面都獲得經開區的優先保障,“有這麼好的政策,公司必須加快技術研發,近期將新上馬濾清器系列產品線,全年產能將增加180萬隻產品。”

通過績效評價、分類管理,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使有限的資源向優質企業、優勢產業集中。合肥經開區的這一做法,無疑為企業樹起“一面旗幟”,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立下“一把尺子”。

退“低”進“高”

機器人專屬操作系統、輕巧型並聯共融機器人、消防滅火機器人……走進合肥經開區哈工大機器人(合肥)國際創新研究院,一批具有國內外先進技術水平的優質成果映入眼帘。目前該機構已培育產業鏈上下游優質企業70余家,助力本地50余家企業轉型升級,逐步培育起配套體系較為完善、具備競爭優勢的產業集群。

因市場原因,原來的一家企業的二期項目建成后,土地和廠房長期處於空置狀態。為合理利用土地,合肥經開區支持這家企業科學規劃產能,將其724畝土地退回,高標准建設智能科技園,先后導入哈工大機器人集團、蔚來中國總部等160多家新興產業項目。2021年,智能科技園實現產值約280億元,稅收3.23億元。

有了“畝均指揮棒”,還要做好“管家式”配套服務,推動產業“退低進高”。

合肥經開區意識到,“畝均論英雄”不僅是政府主動服務監管的體現,也是激發創新活力、打造良好營商環境的有效手段。“將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有機統一,有計劃、有步驟地鼓勵和幫助企業轉型升級,促進企業提質增效,讓企業與開發區共同成長,培育更多的‘優等生’。”合肥經開區強調,“畝均論英雄”堅持的是質量第一、效益為上,突出的是結果導向,以企業提質增效、產業提檔升級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海爾合肥基地。合肥經開區管委會供圖

在推進優化資源配置的同時,合肥經開區緊緊圍繞“打造世界級的集成電路產業集群、世界級的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集群”這一目標,著力優化產業布局規劃,對重點區域進行整體規劃,淘汰一批,轉移一批,升級一批。

一方面,按照“投資強度、畝均預期稅收、畝均預期能耗、畝均預期排放”四個指標,嚴格進行項目准入評價,實施分類監管、“負面清單”、節能減排安全評估等准入政策,更好推動工業經濟向“創新驅動、資源節約、環境友好、技術進步”的高質量方向發展。

另一方面,在現有產業基礎上,實施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行動,給予企業更大自主權,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方面打造更好營商環境。通過一系列配套服務,構建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合理高效地配置資源要素,最大程度激發創新創業活力。

對企業而言,這無疑是轉變發展邏輯的“信號燈”。“畝均”意識的刻入,引領企業思考並行動,或主動實施技術改進,或加大研發投入,或節約資源成本,以適應新的發展導向。

騰“籠”換“鳥”

2017年,合肥濟鋼日力項目有327畝土地和10.7萬平方米地上建筑物長期處於低效利用或閑置狀態。為盤活低效用地,經開區積極採取市場化運作方式,鼓勵和引導海爾集團對濟鋼日力的全部土地和廠房進行收購改造。不到半年時間,年產300萬台滾筒洗衣機和150萬套中央空調等高端家電智能工廠項目就已投入生產。數據顯示,2021年1月至11月,合肥海爾滾筒洗衣機有限公司和合肥海爾空調電子有限公司共實現產值49.5億元、稅收1.57億元,畝均產值1514萬元、畝均稅收48萬元。

騰“籠”換“鳥”,盤活資源增效益。為提高用地效率,合肥經開區還針對合同中明確約定、符合產業布局規劃的項目進行“催建”,要求企業限期開工建設並約定竣工時限。否則,按照“升級改造、項目嫁接、協議收回、退二進三收儲”等方式,清理處置閑置土地。有限的土地被“激活”,更新了工業項目,優化了產業結構,轉換了新舊動能。

數據顯示,自2016年以來,合肥經開區已盤活低效用地8000多畝,成功嫁接、布局了海爾高端智能家電、哈工大機器人、清華啟迪科技城、大眾安徽、蔚來汽車等多個優質項目落地生金,新增產值超千億元。

“畝均論英雄”改革的效應不止於此。數據顯示,合肥經開區自實施畝均績效評價以來,畝均產值、稅收年均增長20%。佔地工業企業A、B類企業數量從130戶提升至161戶,C類企業從213戶降低至167戶﹔A類企業畝均稅收從30.14萬元提升至34.11萬元,C類企業佔地面積從30.2%下降至18.3%,直觀反映了提質增效的良好成效。

合肥經開區認為,“畝均論英雄”改革,還必須以產業規劃為引領,將頂層設計做在先,實現無縫對接。

“產業規劃與‘十四五’規劃一脈相承,根據全區產業發展目標,合理估算各產業用地規模。”合肥經開區投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區綜合考慮區域產業空間關系協調、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等多重因素,充分體現產業集聚、用地集約的導向,引領區域產業向更智能、更高效、更先進的方向發展。

先是浙江省,再到安徽,“畝均論英雄”成地方經濟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用改革謀出路,以畝均論英雄”,合肥經開區行得早、走得實,也最先嘗到了甜頭。

人民網安徽頻道了解到,畝均績效評價體系正在向全省推廣。安徽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明確指出,“發揮‘畝均論英雄’改革的牽引作用,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用最快的速度讓最好的項目獲得最優的資源要素。”

創業即創新。在合肥經開區,“畝均論英雄”並非一個新生現象,而是一套經過幾年實踐探索出的系統性解決方案。從合肥經開區的經驗做法來看,就是轉變發展理念,弱化速度情結,強化質量關切,摒棄粗放型發展模式,以創新為動力,向質量要效益,用盡可能少的土地資源、能源消耗,創造盡可能高的經濟效益。

(責編:關飛、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