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蕪湖灣沚:近郊展遠見 后發可先至

汪瑞華
2021年10月26日17:11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發源於黃山北麓的青弋江,和長江一起,滋養著擁有2500多年歷史的蕪湖,鮮為人知的是,溯源青弋,逆水而上是灣沚。

但距離蕪湖主城區40公裡的灣沚,在過去似乎給人“偏居一隅”的印象,當地人也一度自嘲“沒什麼存在感”。

近年來,一系列數據和榮譽,“刷新”了人們對灣沚的認知:全國文明縣城、全國縣域經濟競爭力百強縣、全國電商示范百佳縣,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330億元,財政收入50.6億元,人均GDP及財政收入均位居安徽全省縣域前列……

俯瞰灣沚區。灣沚區委宣傳部供圖

從20年前並不起眼的農業縣,演變為蕪湖市經濟發展的標杆,繼而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樣板區。一路走來,灣沚區的“逆襲”,得益於多年來一以貫之地搶抓、狠抓招商引資。

在灣沚區投資促進中心黨組書記、主任孫忠良眼裡,招商引資是灣沚區撤縣設區以來高質量發展的絕對生命線。

灣沚區之所以能在20年間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最關鍵的因素之一,就是一張藍圖繪到底,不折騰,狠抓經濟發展,堅持把招商引資挺在第一位。

灣沚的變化,處處可見。以產業為例,20年來,不亞於是從過去的“一張白紙”,變成現在的“五彩斑斕”。

產業集聚和智造升級更讓城市充滿內生動力。

從20年前確立“工業立縣”,到如今提出建設全省高質量發展樣板區的定位,灣沚錨定強產興城,注重高端前沿特色產業集聚,目前已形成航空臨空、電子電器及健康生活家電、汽車零部件及高端裝備制造的“一新一輕一重”三大產業地標。

根據目標任務,到“十四五”末,“一新”航空臨空產業產值規模達1000億元,“一輕”電子電器及健康生活家電產業產值規模達1000億元,“一重”汽車零部件及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產值規模達500億元。

說起灣沚的變化,交通最為直觀。

經濟發展,交通先行。灣沚區委宣傳部供圖

“過去的交通一直是我們的短板。”孫忠良坦言,屈指可數就兩條路:一條省道(現329國道),一條皖贛線。因為交通不便,加上離市區又遠,這對灣沚的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產業發展制約很大。

經濟發展,交通先行。今天的灣沚區,三條高速穿區而過,商合杭高鐵正式開通,蕪宣機場已經通航,孫忠良說:“現在呈現出的是‘空鐵公水’立體化的交通,這就好像打開了一扇門,讓我們走上了發展快車道。”

城市發展,關鍵在人,這也是城市的核心競爭要素。說到底,其實就是人才的競爭。

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灣沚區淨流入4.98萬人,年均流入人口1萬人。一座受周邊城市虹吸效應影響的區域,引人、留人,而且流入趨勢進一步加快,靠的是什麼?

“產業!”孫忠良一語中的,有產業才有人來,這不單單是增加了數量,也提升了質量。

2001年,灣沚區設立開發區,明確了工業強縣的路子。20年時間,灣沚區先后引進1100余家企業,工業產值達1100億元,規上工業企業達356家。

正式通航的蕪宣機場。灣沚區委宣傳部供圖

中電科鑽石飛機、德力西、飛科、航瑞發動機、安信工、中公教育安徽航院等一批央國企、500強及上市公司成功落戶。此外,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 30多家外資企業落戶,世界500強法國施耐德電氣、西班牙銀峰鑄造等項目相繼進駐。

奮進“十四五”,崛起長三角。孫忠良介紹,灣沚區全面貫徹實施省市“雙招雙引”一號工程,不斷優化招商體制機制,強化招商隊伍建設,充實專業招商人才,設立了工業、航空、數字經濟、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文教衛旅等六大產業招商中心,組建了30支專業招商隊伍進行專業招商和分產業招商。

今年1-8月份,該區新增簽約項目180個,協議總投資287.32億元,億元以上項目達56個。

如今的灣沚,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郊縣”。在蕪湖市公布的“十四五”規劃中,灣沚是蕪湖市域東南新興發展極。 

(責編:吳西露、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