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25歲的她,已“背”了弟弟20年!

胡雨鬆  陳若天
2021年08月26日15:58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整個下午,王倩都在商業廣場裡忙碌著,她負責的工作事項較多,基本停不下來。等到下班,王倩回到工位,還未坐定,馬上掏出手機監控,查看家裡客廳的實況。

攝像頭被窗帘遮住了,隻能聽見電視聲音。王倩微微皺起眉頭,操縱攝像頭轉向書櫃的玻璃,通過反光,看見母親和弟弟安穩地坐在沙發上,王倩鬆了口氣,一切平安。

王倩的心一直被家人牽動著。母親早年因為癲癇落下了嚴重的精神疾病,弟弟王成財出生5個月時被診斷為腦癱,生活不能自理,弟弟有時還會出現自殘或傷人行為﹔父親曾是家裡頂梁柱,但6年前腰椎滑脫,手術后也喪失了勞動能力。

照顧一家人的重任,一下子就落在了王倩的肩上。

25歲,正是最燦爛的年紀。然而,與其他女孩相比,王倩的25歲又是如此不同。

工作中的王倩一直是團隊裡的業務骨干。人民網 陳若天 攝

“我已經快背不動他了”

王倩一家四口租住在六安市金安區三裡橋街道陽光社區的一處公租房內,面積不大,距離王倩單位騎車隻要5分鐘。

對於王倩來說,就是這5分鐘的路程,她還是覺得長了。每天中午,王倩在單位食堂吃完工作餐后,就騎上電瓶車火速趕回家,給母親和弟弟做中飯。

“一般都是煮面條,我弟弟不會咀嚼,隻能吃點稀的。”狹窄的廚房裡,王倩熟練地炒了兩個雞蛋,放進水煮面裡給母親和弟弟補充營養。趁著面條冷卻的工夫,王倩要把弟弟從臥室背到客廳,幫他先進行洗漱。

從臥室門口到客廳沙發,大概隻有一米五的距離。弟弟今年21歲,體重接近65公斤,王倩每天都要馱著他在走道上走上幾個來回,步伐蹣跚,十分吃力。“他比我要重,我已經快背不動他了。”王倩一邊給弟弟擦洗,一邊笑著說。

等待午飯冷卻的間隙,王倩給弟弟理發。人民網 陳若天 攝

與幫助弟弟洗漱相比,每天哄弟弟喂飯,是一項更加艱巨的工程。弟弟有時會故意把頭埋進沙發裡跟王倩撒嬌。為了哄弟弟吃飯,王倩總是要想各種辦法,“有時候給他看看之前拍的視頻,有時候要背著他到樓頂看看風景,要哄好了,才能順著我吃下飯。”即使弟弟願意配合,在吞咽的過程中也是不斷搖頭,王倩隻能托住弟弟的下巴,高高地夾起面條,小心將面條送入弟弟口中,弟弟不加咀嚼,直接將面條吞進肚子裡。然后,王倩又要經歷新一輪“哄騙”。

一碗面條喂下來,王倩額頭上已布滿汗珠,好似經過了一場長跑。“一般弟弟中午要吃四碗面條。我有時候晚上要加班,下班時間不固定,所以想讓他中午吃飽些。”聊起照顧弟弟的細節,王倩突然眼眶紅了,“我一直覺得挺對不起他,長這麼大,也沒讓他吃頓好的。”

每天喂弟弟吃飯,都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人民網 陳若天 攝

“我想帶弟弟出去看一看”

小時候,王倩一家住在大別山山區,走在山路上,左手邊是峭壁,右手邊是懸崖,稍不留意就一腳踩空。遇到弟弟需要下山看病,王倩總是抱著、背著弟弟,小心翼翼地在山路上慢慢摸索。

2017年底,大專畢業后的王倩回到六安工作。一天,王倩接到父親的電話,說弟弟不行了,在家裡不吃不喝。等到王倩回到家裡,眼前的弟弟已經是重度昏迷的狀態。王倩背起弟弟輾轉當地多家醫院,都被告知無法醫治。

王倩好不容易帶著弟弟來到合肥,結果很多醫生勸王倩放棄救治。“我怎麼可能放棄救他呢,他是我弟弟啊!”說到這裡,王倩眼裡又泛起了淚花。

最后一次轉院時,王倩實在找不到車,就隻能靠著手機導航背著弟弟硬是走了三四公裡。那幾天,王倩的腳底襪底鞋底全部被血粘在一起。醫生被王倩感動,安排住院,最終“撿”回了弟弟的一條命。

2019年1月,王倩終於搬進了當地政府提供的公租房,這也是她一年來第6次搬家。王倩說:“以前是哪裡便宜我就往哪裡搬,一個人花一晚上時間搬家,這次住進公租房,第一次有種‘家’的感覺。”

受疾病影響,20年來,弟弟從來沒有開口對王倩說過一句話,王倩也背著弟弟走了20年。確實苦澀,但在王倩看來,隻要弟弟和爸媽都在,這個家就還在。有時候工作累了回到家,看到弟弟沖自己笑一下,就會感覺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一直以來王倩都有一個心願,“如果有機會,我想帶弟弟去北京上海的醫院,好好檢查診治,這麼多年來,我最愧疚的就是沒能為弟弟提供更好的治療。哪怕是讓專家看上一眼呢?”

“我沒想過放棄”

一個人支撐著這個在風雨飄搖中的家。有醫生和朋友在了解到王倩家庭的情況后,也曾委婉地勸王倩放棄,或許能讓大家都解脫,然而王倩不肯:“現在的日子雖然艱難,但總比以前要好吧!”

因為母親和弟弟的疾病,在很小的時候,王倩就意識到了自己家庭與別的家庭的不同。讀完初中后,懂事的王倩報考了合肥的一所職業學校,想早點畢業出來打工,分擔家裡的壓力。

上大專期間,王倩一直通過勤工儉學的方式減輕家裡的負擔,一個月最多能掙500塊錢。

每次放假回家,父親會摸出家裡僅剩的錢交給王倩,想讓她在外面過好一點。王倩也總是想盡各種辦法,把錢藏在家裡的某個角落,等到了學校再告訴父親,自己不缺錢。

2015年,王倩遇到了人生中第一個坎。還在合肥上學的她突然接到電話,父親腰傷復發,必須要盡快送去醫院動手術。王倩東拼西湊借齊了醫藥費,回到家后她才意識到,現在她遇到了人生中最難的選擇:送父親去醫院做手術,母親和弟弟在家就無人照顧﹔在家照顧母親和弟弟,父親就無法送去醫院治療。“之前打工吃苦,我都能堅持,但在那一瞬間,我真的不知道要怎麼樣才能照顧好我這個家。”

手足無措的王倩聯系到了自己的老師,老師知道王倩家裡的情況后,二話不說,開車把王倩和父親接到省立醫院,姑姑大伯也趕來幫忙照看母親和弟弟。從王倩父親進醫院手術到出院,總共隻有8天,並不是王倩父親恢復迅速,只是要強的王倩實在不好意思再向別人開口尋求幫助了。

看著父親的傷口還在滲出鮮血,王倩想起來小時候父親干農活時的點點滴滴,下定決心:父親在最艱難的時候都沒有放棄過這個家,我也一定不會放棄。

王倩說,現在她每個月大概能掙四千元收入,在租房和照顧一家人生活之余,還能存一點下來。對此,她很滿足。

“因為淋過雨,也想給別人撐傘”

工作8小時,下班后16小時,王倩長期處於連軸轉的狀態。即使在晚上,王倩也很難睡得踏實,稍不留神弟弟就尿在床上了。但樂觀的王倩一直在說,自己得到了這麼多好心人的幫助,得到了黨和政府的支持,住進了公租房,一切都會慢慢變好。

2019年9月,王倩完成了安徽師范大學教育學函授課程。為什麼選擇了教育學攻讀?王倩說,在人生中最艱難的時刻,是老師給了她精神動力,所以自己也一直視老師為自己的偶像。“如果可以選擇,我也很想當一名教師,告訴山裡的孩子一定要讀書,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

王倩的朋友圈簽名是這樣寫的:“因為淋過雨,所以也想給別人撐傘。”她確實也是這樣做的。工作之余,王倩還積極投身到社區公益事業之中。今年7月,河南鄭州發生洪澇災情,王倩還和朋友一起為河南捐款捐物。社區干部對這個充滿活力的小姑娘印象頗好,陽光社區一位社區工作者說,自去年疫情發生以來,隻要有時間,王倩總是會到社區裡面幫幫忙搭把手,還多次獲得了區級層面的表彰。

疫情防控期間,王倩主動參與到社區志願者隊伍中。受訪者供圖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王倩很愛笑,即使前一秒在回憶過去,傷心事爬上心頭,下一秒她也會因想起周圍人對她的關心而重新綻放笑容。

她相信未來會更好,我們也相信她的未來會更好。

(責編:吳西露、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