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安徽省公立醫院領導話黨建

華東師范大學附屬蕪湖醫院:共舞長三角 建高水平醫院

周坤
2021年08月20日16:45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以前父親看病,總要去找上海的醫生,現在上海的醫生來到我們家門口,再也不用我們跑了。”蕪湖市民王賀感慨說。

王賀之所以能夠在家門口看到上海的名醫,是因為2020年,蕪湖市二院正式挂牌成為華東師范大學直屬附屬醫院,更名為華東師范大學附屬蕪湖醫院(后文簡稱華師附院),揭開醫院劃時代發展新篇章,讓長三角區域之間豎立著的醫療資源壁壘,正被逐漸磨平。

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華師附院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黨建為引領,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推進醫療管理、技術、服務、科研等多方面的深度融合,形成了醫療發展、群眾受益、合作共贏的良好局面,讓更多的群眾不必出遠門,就能挂上一線城市的專家號,享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華東師范大學附屬蕪湖醫院院長孫禮俠做客人民網安徽頻道。人民網 張俊攝

入圈

在華師附院院長孫禮俠看來,這既是加快推進健康中國戰略和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加快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推動蕪湖市醫療衛生事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為了加速融入長三角醫療圈,打通優質醫療資源共享的“最后一公裡”,華師附院探索出了一條柔性引才的路子,以“四固定”(固定醫院、固定學科、固定人員或團隊、固定坐診時間)的方式聘請長三角地區專家來到醫院開展坐診、手術、查房及疑難病例討論等工作。

目前,華師附院已經和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心內科、南京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簽訂了合作協議。

“這種模式,不僅滿足患者對高端醫療就醫的需求,而且大大減少了醫保資金的支出,更重要的是能夠降低患者就醫的費用。”孫禮俠說。

蕪湖是皖江崛起的排頭兵,正在向著打造長三角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現代化大城市目標邁進,而華師附院一直是安徽省地級市醫院的行業翹楚。孫禮俠表示,隨著華師附院的建設,將逐步實現優質醫療資源共享,為建設衛生健康系統的“一體化”作出貢獻。

未來幾年內,華師附院將全力打造區域醫療中心,推進皖南腫瘤防治中心和聽力與言語醫學中心項目建設,爭取打造成出一批立足蕪湖、服務皖南、輻射整個安徽區域的高水平臨床診療中心、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高水准的醫療科研轉化平台。

打通

有了長三角的優質醫療資源之后,如何下沉到基層,讓更多人的老百姓享受優質醫療服務,引導群眾合理有序就醫,成為了華師附院深入推進醫改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

為了醫療資源“雙下沉”、技術服務“雙提升”,2017年華師附院成立了醫聯體,短短四年,已經發展了52家醫聯體成員單位,30個科聯體以及26個專家工作室,其中年輕的全科醫學科已經在三個社區設點。

孫禮俠介紹,醫院先后與鏡湖區、三山區建立了緊密型城市醫聯體合作關系,與繁昌區人民醫院、南陵縣醫院建立了緊密型城鄉醫聯體合作關系。近期由多名博士組成的博士工作站也落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把醫院的優質醫療資源進一步下沉基層。

“我們通過專家下沉、技術幫扶、人才培養、雙向轉診等方面與成員單位進行協作,對基層單位不斷進行技術和管理方面的輸入,逐步實現了資源共享和醫療服務的同質化。”孫禮俠說。

四年來,華師附院打出一系列“組合拳”:對於轉診病人開通綠色通道,實行“一免三優先”並設立24小時專線服務﹔高年資護士下沉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組建了13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支持團隊﹔啟動實施“互聯網+護理服務”……

孫禮俠稱,用醫聯體之“通”,解群眾看病之“痛”。通過醫療資源和人才的下沉,優化醫療資源結構,進一步提升了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同時也為群眾提供了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促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

專訪華東師范大學附屬蕪湖醫院院長孫禮俠。人民網 張俊攝

突破

如今,疫情常態化防控給醫院的發展和運行管理帶來了巨大影響,也為新形勢下醫院構建更加高效安全的醫療和公共衛生保障體系,帶來新的挑戰和機遇。

孫禮俠認為,未來醫院“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促進為中心”功能定位的轉變,不僅對多元化的醫療服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將對醫療服務、醫學教育、科技創新、醫院管理模式帶來諸多變革。

用兵之道,先定其謀。孫禮俠表示,在認清當前疫情防控的復雜性前提下,要從嚴從實從細從快落實各項防控措施。並且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處置能力建設,建立健全分級、分層、分流的傳染病等重大疫情防控機制和救治體系,規劃醫療物資和專業人力資源的補充途徑和保障方式。

疫情防控是檢視一家醫院應急能力和服務水平的重要方面。越是在艱難的時候,就越要細化優化實化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疏通群眾難點、堵點,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孫禮俠表示,下一步,華師附院將加快智慧醫院建設,推進線上預約檢查檢驗,借助國家對互聯網醫療的鼓勵政策,將傳統醫療轉型向互聯網線上醫療發展。

同時,突出在疑難危重症診斷與治療、高層次醫學人才培養,爭創區域醫療中心,加強醫院在醫療技術、學科建設、人才培養上與滬蘇浙形成更緊密、更廣泛的合作,進一步提升輻射和帶動能力。

(責編:關飛、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