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文旅

游“渡江戰役”中的紅色安徽

2021年08月17日15:03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七一勛章”頒授儀式上,第一個上台領獎的,就是來自安徽無為的86歲的“一等渡江功臣”馬毛姐。

1949年4月,在解放戰爭的渡江戰役中,14歲的馬毛姐穿過槍林彈雨,與哥哥先后6次橫渡長江,運送了3批解放軍。如今,循著馬毛姐當年的步伐,跟著“渡江戰役紅色足跡之旅”,在安徽大地上感受70多年前“百萬雄師”橫渡長江時的波瀾壯闊。

渡江戰役紀念館。高斌攝

渡江戰役:“小船劃出來的偉大勝利”

第一站,可以到八百裡巢湖岸邊參觀渡江戰役紀念館。如巨輪一般的紀念館,矗立著高99米的勝利塔,五前委雕塑栩栩如生,庄嚴肅穆。紀念館內,《渡江戰役展覽》和文物956件,用聲光電的特效,講述著當年的故事。

在合肥的渡江戰役紀念館裡,有一座撐船小姑娘的雕塑,這就是當年隻有14歲的馬毛姐。作為渡江戰役船工中年齡最小的一位,馬毛姐榮獲了“一等渡江功臣”“支前模范”稱號。

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紀念館。安徽省文旅廳供圖

合肥瑤崗:驅動“百萬雄師”的“中樞”

第二站,驅動這艘渡江戰役巨輪的“中樞”——渡江戰役總前委,坐落在10 公裡外的合肥市肥東縣撮鎮瑤崗村。這裡共分九個部分:總前委舊址、中共中央華東局舊址、總前委參謀處舊址、機要處舊址、秘書處舊址、后勤處舊址、警衛營舊址、醫院舊址和《渡江頌》書畫展廳。這裡原是清末五品頂戴中書科中書銜太學生王景賢的宅第,三進四廂兩座四合院。此前,總前委設置在蚌埠孫家圩子。隨著戰爭的前移,總前委搬到了瑤崗村。

紀念館現有實物、圖片(表)700余件,以及將帥題詞、書畫作品108幅,黨政領導題詞36幅。一件件老物件,讓人們回到戰火紛飛的歲月。作為渡江戰役的“中樞”,這裡連接著大后方的西柏坡,直通著長江岸邊的前線指揮部……

板子磯 。肖本祥攝

蕪湖印記:板子磯的渡江往事

第三站來到板子磯。長江南岸升起大軍渡江成功的信號彈,在“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的口號聲中,“百萬雄師”登陸在蕪湖市繁昌縣(如今蕪湖市三山區)荻港鎮的板子磯。

除了紅色印記,磯上現在還留存有明塔、黃公閣、鵲起庵、明代石刻等建筑及文化遺跡。

進入江城蕪湖,在蕪湖市十一中校園內風景秀麗的獅子山上,西臨長江,東望赭山,第四站——王稼祥紀念園近在眼前。

作為無產階級革命家,王稼祥曾在遵義會議上投下“關鍵的一票”。想了解他的故事,可以走進王稼祥生平陳列館,六個展廳分別介紹了他在中國革命的各個歷史時期重大貢獻和豐功偉績。(樊立慧) 

(責編:范曉琳、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