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合肥的“英雄路”,紅得炙熱!

胡雨鬆
2021年07月06日11:30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航拍延喬路。人民網 陳若天攝

近日,合肥的延喬路火了。

延喬路的命名,源自於革命烈士陳延年、陳喬年二兄弟。隨著電視劇《覺醒年代》的熱播,這條原本僻靜的小路多次登上熱搜,也引發了網友對那段紅色革命年代的熱烈討論和對革命先烈的敬意。7月1日,不少合肥市民還專程往延喬路獻花、留言,用朴素的情感祭奠革命先烈。

人民網安徽頻道了解到,在合肥,以革命先烈的名字或紅色元素命名的路名,遠不止延喬路一條。

以歷史功勛命名,這些道路通往繁華大道

“延喬路短,集賢路長,但這兩條路都通往繁華大道”,隨著延喬路的走紅,這句話引發了網友的諸多感觸。

在延喬路東側就是集賢路,兩條路之間最近距離不到1公裡。

延喬路和集賢路南段同處於肥西縣轄區,按照合肥市道路命名規則,這一地塊的道路命名一般與安慶市、六安市兩地風土人情相關。合肥市民政局地名處處長萬曉源說:“一般在命名道路時,不會依據人物姓名進行命名。但我們考慮到陳延年、陳喬年兩位安慶籍烈士在中國革命中做出的卓越貢獻,特意將這條靠近集賢路的小路,命名為延喬路。”

對於網友提出的,“延喬路與集賢路最終都通往繁華大道”,萬曉源則坦言,在當年編排這兩條道路時,其實沒有像網友考慮的這樣多,“隻能說是達到了大家想要的效果。”

在延喬路附近,還有多條以人物命名的道路,如以“兩彈元勛”鄧稼先命名的鄧稼先路,以革命時期中共安徽首位省委書記王步文命名的王步文路,這些道路和延喬路、集賢路一樣,也都是通往繁華大道。在萬曉源看來,安徽紅色資源豐富,以革命功勛的姓名來命名市內主要道路,就是為了號召后人緬懷先烈。

距離延喬路不遠,還有鄧稼先路、王步文路等以功勛人物命名的道路。百度地圖截圖

合肥已批設近60條“紅色道路”

合肥市民政局地名辦工作人員楊東告訴人民網安徽頻道,對於以歷史功勛命名或者命名中有致敬革命含義的紅色道路,合肥市目前已經批復了近60條。一些是以革命人物名字或者字號相關,如位於長豐縣內的筱齋路,是為了紀念中共在合肥地區早期領導人崔筱齋﹔位於蜀山區內的味韶路,是為了紀念上世紀三十年代,因帶領群眾進行扒糧斗爭而被捕犧牲的共產黨人周味韶﹔比如高新區的傳賢路,是為了紀念皖西革命根據地最早創始人之一舒傳賢﹔一些與歷史事件相關,比如渡江路和淮海大道,就是為了紀念渡江戰役和淮海戰役,比如拂曉路,則是為了紀念抗戰時期新四軍在淮北抗日民主根據地創辦的拂曉報﹔還有一些是用與歷史人物或事件相關的著名地名進行命名,比如輝山路,是紀念在渦陽輝山的皖北地區最早最大的抗日烈士陵園,比如江村路,是在向以江上青為代表的旌德縣江村籍革命烈士致敬。

據楊東介紹,目前已經投入使用的“紅色道路”大概有20余條,“還有一部分道路名稱得到批復了,但還沒能投入使用,所以有一些路名目前在地圖上還看不到。”

這些以革命烈士命名的道路中,最為知名的,是連接合肥市內濱湖新區、經開區、高新區等區域的主干道路——習友路。萬曉源介紹,這是為了紀念烈士盛習友。

1969年山東省章丘市突降暴雨,洪水從四面山坡急流而下,9名婦女被驟然暴漲的洪峰卷入激流。危急關頭,盛習友與戰友奮力救起6名婦女。而他自己卻被激流卷到攔河壩下,壯烈犧牲,年僅26歲。

人民網安徽頻道了解到,為了紀念盛習友,有關部門把盛習友出生地盛崗頭改成了習友村﹔把他母校棗廟小學改成了習友小學,並且撥出專項經費,建立“盛習友紀念館”。而在盛習友紀念館的旁邊,就是以英雄盛習友的名字命名的習友路。

隨著延喬路等以歷史功勛命名的道路走紅,不少市民也產生好奇,合肥市未來在命名道路時是否會更多地使用歷史人名?萬曉源介紹,按照國家要求,合肥在命名道路時,需要遵守嚴格的規定,對於使用人物命名路名,需要滿足兩個條件:該人物對國家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該人物與安徽有著密切的聯系。

“感謝網友給我們的啟發,未來如果有道路需要命名,在合適的情況下,我們也會更多考慮讓它帶有‘紅色屬性’。”萬曉源說。

(責編:關飛、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