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合肥市逍遙津公園7月1日起恢復開放

2021年06月30日18:16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合肥6月30日電(楊賽君)備受廣大合肥市民關注的逍遙津公園即將滿載城市記憶重歸大眾視線。人民網安徽頻道從合肥市廬陽區獲悉, 7月1日逍遙津公園主體對外開放,與游客見面。

“逍遙八景”盡顯文化底蘊

從“逍遙古津”入園,一條青石鋪就的大道映入眼帘,兩旁古樹林立,中間張遼橫刀策馬的雕像,仿佛於千年之前疾馳穿越而來。“該景點屬‘威震江東’景區。”逍遙津公園負責人介紹:“本次改造以公園大門框景為標准,對張遼像基座進行抬高,並按原來位置北移5米,整體視覺效果更好,張遼像顯得更加威武。過去簡陋陳舊的混凝土座基,換成了紅棕色的整石,與張遼雕像的恢弘氣象相稱。”基座背面首次雕刻了張遼的生平事跡。

在本次逍遙津公園全面提升改造過程中,相關部門本著“最大限度做好保護與傳承,保留、保護代表城市記憶的景點和設施,加強三國文化的傳承延續”的思路,對公園景點進行全面梳理,邀請園林專家、文化學者多次討論、推敲,充分挖掘逍遙津公園內各處景點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內涵,並將景點重新命名為逍遙古津、威震江東、大象希聲、閣湖秋月、魏吳遺蹤、藏幽拾貝、梅榭吐翠、九天攬勝,合稱“逍遙八景”。

匠心慧制 滿載城市記憶

體驗過了“威震江東”的厚重滄桑,遠遠地就能望見合肥人記憶中揮之不去的大象滑滑梯。

據逍遙津公園管理處負責人介紹,以前由於技術資金問題,磨損后只是進行簡單刷漆,粗略修補,上世紀70年代用水磨石材質建造的滑滑梯,經過歲月的洗滌,褪去了原本的光澤,早已顯得斑駁。本次改造,邀請了蘇州古建園林工匠除去大象滑滑梯身上斑駁的油漆,按照傳統的工藝精細打磨修復,還原本色,神彩翊翊。

以前游客熟悉的草原英雄小姐妹、雞毛信兩處雕塑。過去由石膏混凝土制成,經過多年日晒雨淋逐漸風化,改造前已很難找到原型。本次改造用漢白玉石材進行藝術復原,煥然一新。

好戲連連 回歸人民公園本色

逍遙津的蘧庄曾是文化名流雅聚場所。光緒年間,龔心釗恭請其廷試主考官陸潤庠題寫齋名,並書“豆隱大千界,池環小五洲”為聯懸於蘧庄之門,留存有吳昌碩等諸家題詠、姜筠繪制的《蘧庄圖卷》。

上世紀末,在市場經濟的刺激下,蘧庄對外租賃,成為經營性場所,損壞嚴重。本次公園提升改造,地平線設計團隊精心研磨,還邀請蘇州、安徽古建園林工匠共聚雕琢,打造了一方古色古香的露天戲園。

據逍遙津公園管理處負責人介紹,逍遙津公園重啟開園后,黃梅戲、徽劇、京劇等傳統戲劇將在蘧庄戲園輪番上演,別有一番風味。 7月1日至7月7日,每日19:30至20:30都有專場演出。市民可在此處沐浴夏日涼風,靜坐聽戲品茗。

此外,逍遙湖渡津橋北側的湖面上,新增了音樂噴泉。7月1日起,每日17:00至17:30定時“綻放”,華彩非凡。

閣湖秋月 坐享生態休閑之樂

逍遙津公園一大特色就是園內有湖,湖中有島,島上有亭。逍遙津公園佔地約38萬平方米,其中河道水體面積就達9.9萬平方米。乘船暢游逍遙湖,近觀逍遙閣、遠眺湖心島,成為無數市民游覽逍遙津公園時必游玩備的項目。

“由於建園時間長,逍遙津公園的水質在改造前下降嚴重,僅是∨類水,湖中的水草品質不佳。”遙津公園管理處負責人介紹,本次提檔升級,對整個公園的水系進行徹底改造。在對公園北部及南部的老渠道進行疏浚拓挖的基礎上,對所有湖床、湖底進行全面徹底清淤,打通了園區兩大水系,增加了內水系流動性,擴大水體的環境容量,並栽植了適應性水生植物,進行生態性底改,使水質得到大幅提升。目前,湖水水質已達到Ⅲ類水標准。

本次提升改造實施過程中,還對全園喬木進行全面梳理,對古樹名木進行“一對一”的挂牌、裹杆保護,對大喬木進行修剪整形,對一些倒伏、傾斜的喬木進行換植,對高、中、低搭配不合理的林相進行調整,使樹木布局更加合理、疏朗有致。

目前,逍遙津公園綠地率與綠化覆蓋率分別為84.79%和90.73%,挂牌保護的古樹名木16處40余株,陸地植物200余種2萬余棵。

重啟歸來 與您相約盛夏

據逍遙津公園管理處負責人介紹,逍遙津公園於2020年8月6日開始實施閉園提升改造。經過10個月不分晝夜的緊張施工,將於今年7月1日主體對外開放,與游客見面。

公園恢復開園后,游客可通過南門、西門出入公園,飽覽公園美景,回望城市記憶,參與文化活動,對話歷史滄桑。

逍遙津公園夏季開閉園時間為5:30——22:00。當日晚間21:00后不再接待游客入園,閉園前半小時開始清場,完成清場后,按閉園時間完成閉園。 

(責編:吳西露、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