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風范 安徽脊梁”系列主題採訪之“國企改革篇”

安徽省屬企業:“改”出一片新天地

宮禮 陳浩 汪瑞華

2021年06月07日06:21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編者按:

“安徽脊梁”有多硬?省屬企業有多紅?人民網安徽、聊時局圍繞安徽國資國企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支撐作用,開展“國企風范 安徽脊梁”系列主題採訪活動。今天,推出第一篇報道。

翻開安徽經濟社會發展史,有這樣一個群體散發著耀眼光芒。

它們中,有冶煉了新中國第一爐銅水、第一塊銅錠的銅陵有色﹔有創造了“世界水泥看中國,中國水泥看海螺”美譽的海螺水泥﹔有主導產品涵蓋商用車、乘用車多個細分領域並持續發力、領跑新能源的江淮汽車﹔還有在我國煤炭工業行業舉足輕重的淮南礦業、淮北礦業……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安徽省屬企業。

歷史長河中,它們是穩就業、貢利稅、促創新的“尖兵”,是推動全省經濟總量由“居中”邁向“靠前”的“主力軍”,更是安徽踐行五大發展理念的見証者、實踐者。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唯有改革者方能留其名。新征程中,它們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謀篇布局下,在安徽省國資委的具體指導下,放下“功勞簿”,肩扛國企改革“大旗”,以《安徽省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0——2022年)》為綱,堅定地向更高質量發展“開拔”。

江汽集團生產線。圖為機器人正在進行焊接。人民網 王曉飛攝

強強聯合,既“追求體量”也“強調質量”

一邊是有著不俗市場表現的自主品牌車企,另一邊是世界領先的汽車制造商。兩者的“牽手”,能夠擦出怎樣的火花?

那是4年前的2017年,一家名為江淮大眾的合資汽車公司“橫空出世”。它由安徽省屬企業江汽集團與大眾汽車聯合創立。

如果評選當年的車市十大新聞,那麼兩者的強強聯合將毫無懸念地上榜。要知道,在這之前,大眾汽車在我國僅有2家合資公司,即早已名聲大噪的上汽大眾、一汽大眾。

到了2020年,合作更進一步。通過增資擴股,大眾汽車在合資公司的佔股比例提至75%,合資公司也正式更名為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

“‘牽手’對於江汽集團的積極意義,怎麼評價都不為過。”一名業內人士指出,“搭上”大眾,江汽集團既能學習到先進的技術工藝、管理理念,還能提升品牌知名度。同時,有了大眾的加持,企業的新能源發展路徑也將“走得更穩”。

受益的不僅是企業,還有整個安徽的汽車工業。

“根據協議,大眾集團將授予合資公司4-5個大眾集團品牌產品,預計2029年產量35-40萬輛。同時,大眾新能源汽車中國總部和基地也將落戶合肥。”上述人士表示,這對於正由“汽車大省”邁向“汽車強省”,並全力建設“新能源汽車研發生產基地及電動出行新高地”的安徽來講,意義非凡。“從這個角度來看,合作是既‘追求體量’也‘強調質量’。”

推動省屬企業通過強強聯合,實現做大做強,是安徽省國資委一直在做的事情。

鋼材切割時,四濺的火星猶如一幅畫。圖為馬鋼H型鋼生產線。人民網 王曉飛攝

走強強聯合之路的,還有“曾經的省屬企業”馬鋼集團。2019年,中國寶武與馬鋼集團重組實施協議在合肥簽署,安徽省國資委向中國寶武劃轉其持有的馬鋼集團51%股權。由此,馬鋼集團由省屬國企“升格”為央企的重要成員。

改革的效果立竿見影。

一方面,經營業績邁上新台階,重組后的第2年,馬鋼的鋼產量即首次突破2000萬噸,營業收入首次突破1000億元。

另一方面,馬鋼非主業公司迎來發展新機遇。據馬鋼相關負責人介紹,重組后,寶武以上述公司為班底,成立數家一級子公司。如將原有的馬鋼重型公司與寶武在上海等地的資產合並,成立寶武重工。“這樣一來,這些公司的發展從原來的‘邊緣’走向‘中心’。”

“‘十四五’時期,我們會朝著優特鋼領域‘領跑者’的目標邁進。”馬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丁毅說,馬鋼將力爭實現粗鋼產量,營業收入、利潤、人均產鋼、人均收入“五個翻番”,在自身跨越式發展的同時,助力中國寶武成為全球鋼鐵業引領者。

“分拆上市”新規出台后,銅陵有色宣布,擬分拆子公司銅冠銅箔至創業板上市。圖為銅冠銅箔研發人員進行技術攻關。銅陵有色組宣部供圖

擁抱資本,既“埋頭苦干”也“抬頭望路”

幾天前的5月28日,在創業板上市委召開的審議會議上,安徽省建筑設計研究總院股份有限公司成功“過會”。用不了多久,企業就會在A股閃亮登場。“巧合”的是,“建研設計”IPO的保薦商,是同為安徽省屬企業的國元証券。

如果把130余家安徽上市公司比作一個“班級”,那麼省屬皖企是班上當仁不讓的“優等生”。

2020年年報顯示,歸母淨利潤前3的上市皖企中,有2家是省屬企業﹔營收排名前5的企業中,有4家省屬企業,另外1家是馬鋼股份。此外,常年佔據營收、淨利潤榜“雙第1”的海螺水泥還是省屬企業。

這難道也是巧合嗎?顯然不是。所謂“巧合”的背后,是安徽以推進省屬企業改制上市為抓手,大力實施國企改革的實踐。以1993年皖能電力挂牌為原點,省屬皖企掀起“上市潮”。一個意外的收獲是:在它們的“助攻”下,安徽上市公司數量穩居全國第一方陣。

市場人士曾這樣評價:“上市,讓企業在市場化的道路上‘更進一步’,從原來一味地‘埋頭苦干’,到現在以‘抬頭望路’的姿態,探索更適合自身發展、更符合市場規律的路子。”

而近年來,省屬皖企在既有基礎上,開啟了在資本市場的新探索——整體上市,這既是《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中的明確要求,也是改善治理、做大規模、提升競爭力的必經之路。

2015年,江汽集團整體上市,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2017年,安徽建工在整體上市的同時,完成配套融資和員工持股﹔2018年,淮北礦業(股份)“借道”雷鳴科化實現整體上市……另據了解,眼下,安徽省國資委正積極推進淮南礦業集團整體上市事宜。

此外,對資本市場愈發熟悉的安徽省屬企業,更加樂意成為新規則的“嘗鮮者”。

前年底,中國証監會發布“分拆上市”新規,第二年6月,銅陵有色即宣布,擬分拆子公司銅冠銅箔至創業板上市。其在公告中稱:分拆有利於銅冠銅箔提升品牌知名度,並通過直接融資,為業務提供資金保障。

安徽省港航集團旗下的合肥港國際集裝箱碼頭。人民網 張俊攝

掃清障礙,既“做好加法”也“算好減法”

如果把強強聯合、擁抱資本比作“加法”,那麼安徽整合全省港航資源,成立安徽省港航集團,可以視作是一種“減法”。

“小散弱”,是幾年前業內對安徽港航資源的第一印象。2018年,隨著安徽省港航集團的成立,過去省內各港口、航線“各自為戰”的局面被徹底打破。

“當年,我們僅用時3個多月,就基本完成全省港航資源的整合,實現了‘握指成拳’。”安徽港航負責人表示,100多家相關公司現在成了“一家人”,原先的內耗,被眼下通力協作取而代之。

“做減法”的直接好處,是業績年年“上台階”。2019年,實質性運營首年,安徽港航即實現整體扭虧為盈,生產經營多項指標創新高,船舶過閘量、港口吞吐量增幅在全國主要港口企業中位居第1。到了2020年,企業“逆勢上揚”,營收和淨利潤分別同比激增360%、1120%。

更具深遠意義的是,整合提升了物流效率,降低了成本。據了解,整合后,合肥、淮河流域集裝箱發至上海的成本分別降低800、1000元/箱。

算好“減法賬”的,還有皖北煤電集團。

兩年前,皖北煤電旗下淮化集團進入破產清算階段。這是一家成立於1958年,曾在煤化工領域創造過佳績的老國企,在冊職工超過3000人。

“2015年前后,由於環保不達標、安全缺保障、機械設備老化、產品傳統落后,淮化集團陷入連年虧損境地。” 皖北煤電總工程師、原淮化集團董事長傅崑嵐介紹,到了2018年,淮化正式停產,不僅自身扭虧無望,還成為皖北煤電的“沉重包袱”。

鑒於這種情況,2019年,安徽省委省政府、省國資委果斷決策,以“先安置、后破產”的方式對淮化進行破產清算。這一過程中,皖北煤電勇擔社會責任,對職工安置進行兜底。當年9月,3000余名職工安置工作全部完成。“掣肘皖北煤電高質量發展的不利因素被掃除,企業從‘負重前行’走向‘輕裝上陣’。”傅崑嵐說。

改革,鑄就輝煌。

在安徽省國資委的推動下,安徽省屬企業改革成果累累:2020年實現營收9228億元、利潤總額866億元,均創歷史新高﹔營收和利潤總額繼續保持全國第一方陣、中部領先,其中利潤總額居全國第3位、中部第1位﹔海螺水泥、銅陵有色雙雙蟬聯世界500強,並實現爭先進位……

改革,永無止盡。

“我們要把2021年作為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攻堅之年、關鍵之年,確保年內完成三年總任務量的70%以上。”安徽省國資委主任李中表示,今年,省國資委將進一步推動省屬企業加快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積極穩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著力構建更加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加速做大做強做優,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在‘十四五’開局之年,我們將力爭實現‘一跨兩沖’,即省屬企業營業總收入跨越1萬億元,利潤總額沖擊1千億元、資產總額沖擊2萬億元。”李中說。

(責編:吳西露、張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