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宣州區:以學促用 以學促干 以學為進

2021年05月21日17:01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連日來,宣城市宣州區各地不斷創新形式載體,引導干部群眾以學促用、以學促干、以學促進,將學習成效轉化成辦實事的工作動能,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從“紅色家書”到“紅色課堂”藝術宣講遍地開花

連日來,宣州區年輕干部誦讀的《見証初心和使命的“十一書”》在宣州大地回響。革命先輩們雖身處於黑暗,心中卻始終充滿光明,以鮮血喚醒民眾、以理想澆灌理想、以生命捍衛信仰的精神讓人動容。

“我誦讀趙一曼‘示兒書’的時候,經常有人聽著聽著眼圈就紅了,這說明大家很有感觸。”寒亭鎮綜治辦副主任程艷說,觀眾們的積極回應,是革命精神穿越時空歷久彌新的見証。

宣州是一片充滿紅色記憶的土地,對革命先烈最好的致敬,就是賡續他們的精神。全區各地不斷創新“紅色課堂”的形式載體,為黨史學習教育“提趣增味”,讓黨史學習教育“飛入尋常百姓家”。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宣州區聚焦“深推”“真學”,著力在學深悟實上下功夫,通過開展革命傳統教育、紅色誦讀會、微黨課等活動豐富形式,並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色教育基地,講活黨史故事、用活紅色資源、搞活教育形式,藝術宣講遍地開花。

從“為民辦事”到“為民解憂”學習成效有效轉化成工作成效

萬物並秀,蔥蘢情深,夏淺勝春最可人。5月15日,該區狸橋鎮蔣山村村民郝長林看著自家大棚裡長勢喜人的蔬菜,內心說不出的高興。

今年47歲的郝長林患有嚴重的風濕病,雙腿行走困難,與妻子朱愛花共同打理著幾畝蔬菜大棚,卻因技術不到位,隻能勉強維持一家人的生活。

今年3月,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狸橋鎮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要求鎮、村干部深入基層、村組、企業摸排出群眾急難愁盼事項,並列出“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清單,明確工作舉措、進度安排、完成時限、責任領導等,確保在辦實事上見實效。

該鎮蔣山村黨總支書記程春六在走訪摸排中發現,郝長林因不懂種植技術,種植出來的蔬菜品質不高,更賣不上好價錢。

以百姓心為心,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事“零懈怠”。狸橋鎮民政所立即將郝長林的困難列入“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清單,一方面幫助他申報殘疾人創業就業補助資金,修補完善蔬菜大棚,另一方面請懂技術的專家上門對他進行技術指導,補齊技術短板。

狸橋鎮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是宣州區黨史學習教育成效的有效轉化。大到全面落實殘疾人兩項補貼“跨省通辦”,小到修好村口的一盞路燈,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全區各地各部門將黨史學習教育與為民服務、為企服務等結合起來,將學習成效轉化成辦實事的工作成效。

截至目前,通過入戶走訪、數字城管等線上線下渠道共征集群眾意見和訴求7494項,各地各單位今年計劃為群眾辦實事的重點項目有265項,共計是7759項﹔其中已完成6431項。

從“項目引進”到“加速落地”干事創業更有激情

5月7日,總投資30億的廣東海洋衛浴智能家居產業園項目正式簽約,在宣州招商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廣東海洋衛浴智能家居產業園項目從啟動洽談到簽約,僅僅隻用幾十天時間,是宣州招商史上洽談時間最短的項目。“快”字背后的答案,是區委區政府搶抓發展的決心。

宣州區把黨史學習教育與正在全區上下奮力實施的“六大攻堅、三年攀高”行動相結合,將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攻堅克難的勇氣和干事創業的熱情,以努力奔跑、加速攀登的干勁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加速項目落地,是推進宣州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之一。5月16日上午,在宣州經濟開發區鄰裡中心項目施工現場,大型機械正在平整土地,工人們忙著箱涵鋼筋綁扎和擋土牆施工,一期建設正在有序推進中。

該項目是宣州區今年重點投資項目之一,總投資3.87億元,規劃用地面積69.36畝,該項目建成后,將為宣州經開區企業及居民提供全方位配套服務,進一步促進產城融合。

項目開工前,因工程規劃許可証和圖紙審查合格証還在進行辦理,無法取得正式施工許可証。為了讓項目盡快開工建設,宣州區相關部門積極幫扶,通過容缺受理,為企業辦理了臨時施工許可証。

提前開工,讓項目的進展大大提前。宣州區國資集團工程部現場管理人員宋洋表示:“項目提前開工一方面避開汛期,可以提前完成一期科創中心的施工,另一方面也大大節省了施工的成本。”

當前,宣州區各地各部門正以“六大攻堅、三年攀高”行動為主抓手,真抓實干,埋頭苦干,加速沖刺“雙過半”,奮力實現“全年紅”。(馮穎 陳莉)

(責編:黃艷、張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