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大附一院心臟介入新導管室啟用

全國百余位知名心血管病專家匯聚 40余台高難度心血管介入手術造福安徽人民

2021年05月20日10:57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有了更先進的心血管介入導管室和完善的硬件條件,更要把咱們的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提上去,把青年人才培養起來,一代代接續奮斗,更好地造福人民健康。”5月15日,在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介入導管室改造升級啟用會開幕式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大附一院院長葛均波對安徽省心血管病診療能力提升給予更大的期待。5月14日至15日,來自北京、上海、廣東等國內20多個省市的頂尖心血管病專家齊聚合肥,在中國科大附一院改造升級的8間導管室內完成40余台包括冠脈復雜病變、左心耳封堵、二尖瓣夾閉等高難度心血管介入手術,為眾多安徽心血管病患者帶來福音。

中國科大附一院心血管內科是安徽省在心血管病領域唯一的臨床重點專科,也是安徽省心血管病專業質量控制中心,在安徽省內率先創建了中國胸痛中心、心衰中心、房顫中心、高血壓達標中心和心臟康復中心,也是目前安徽省內唯一的中國胸痛中心示范基地和房顫中心示范基地。

為進一步提升醫院心血管內科的醫療服務能力,中國科大附一院對心血管內科介入導管室進行改造升級,導管室數量由2間增至8間,並配備國際最新型的血管造影機、血管內超聲等先進設備。新導管室的啟用,更為安徽省心血管疾病診治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堅實基礎。

立足學科體系建設 培養高端醫學人才

5月15日上午,新導管室啟用活動在中國科大附一院南區舉行。中國科大附一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葛均波線上致辭。他表示,新導管室的建立無論是對優化醫院的醫療資源配置,還是促進心血管內科急危重症治療水平的提高都將起到積極地推動作用,是醫院又一項為民、利民、惠民、便民的好措施。優質醫療資源缺乏、醫學教育和醫學高端人才供給不足,仍是制約安徽全省衛生與健康事業發展的瓶頸。培養一支優秀的心血管人才隊伍,是提高學科技術、促進學科建設的基礎。醫學作為一個獨立的學科門類,醫學人才的培養必將經歷相當漫長和艱苦的奮斗過程。作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附屬醫院,未來醫院將借助強大的高校資源,進一步完善醫教研協同創新機制,不斷提升醫院的學科水平以及科研教學能力,努力讓安徽省的老鄉看病無需四處奔走,在省內就能解決疑難雜症與常見病的就醫問題,更好地守護安徽百姓的生命健康。

葛均波表示,心血管臨床醫生除了要做好心血管病患者的治療和診斷外,還要重視上游的預防和下游的康復,讓更多患者有尊嚴有質量地生活,回歸社會,回歸家庭。

中國科大附一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葛均波線上致辭。

中國科大附一院黨委委員、南區分黨委書記魯朝暉在致辭中表示,作為擁有123年歷史的百年老院,近年來,醫院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在新一輪全國三級公立醫院“國考”中,醫院躍居第24位、等級A+。在復旦版中國醫院排行榜,醫院三年三連進。此外,醫院以胸痛中心、心衰中心、房顫中心、器官移植中心、臨床病理中心等特色醫療中心建設為抓手,持續發展領先技術,推進亞專科建設,發展優勢學科集群,打造學科品牌高地,以建設一流醫院和心腦血管疾病診療中心為目標,著力提升“高、精、尖”技術,持續提高醫療質量、服務水平和科研能力。未來醫院將持續對接長三角優質醫療資源,集中精力建設重點學科和高品質的醫學及科研中心,持續不斷地推動疑難重症診療水平的提高,讓更多先進的醫療技術惠及安徽百姓,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中國科大附一院黨委委員、南區分黨委書記魯朝暉致辭。

大會執行主席、中國科大附一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馬禮坤教授介紹了心血管內科導管室從“2”到“8”的飛躍進步。他對全國百余位頂尖權威心血管病專家的鼎力支持幫助表示深深的謝意,並指出,為進一步提高安徽心血管內科整體診療技術水平,中國科大附一院特別聘請了國內多位權威心血管專家作為臨床、研究等方面的學術顧問。他希望更多專家能夠加入顧問團隊,為安徽的心血管發展提出真知灼見,提供全方位的幫助,讓中國科大附一院心血管內科專業能夠與國內頂尖的心血管病診療中心並肩同行。

大會執行主席、中國科大附一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馬禮坤教授主持開幕式。

學術交流、技藝切磋 40余台手術造福安徽患者

開幕式后,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趙世華教授、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陶凌教授分別就“精准治療離不開影像學診斷”和“藥物球囊在冠脈大血管病變的治療”做了精彩的主題演講。

趙世華教授從心血管疾病的診斷出發,圍繞心血管影像技術的基本特點、應用及價值,不同影像學技術的選擇以及影像學診斷評估方面進行分享。趙世華教授強調,臨床精准治療離不開影像學診斷,目前心血管影像學新技術仍在不斷發展之中,心血管的精准治療方法層出不窮,日新月異,對精准影像學的需要更加迫切,因此治療的需求和影像學的發展可以說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趙世華進行主題演講。

陶凌教授指出,藥物球囊是一種非支架治療技術,它可以通過局部向動脈血管壁釋放抗增生藥物,達到抑制血管內膜增生的效果。藥物球囊在介入治療中的地位越來越被重視,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是臨床心血管醫生關注的要點,因此其所帶領的團隊在全國包括安徽省的四家醫院正在進行一項球囊在介入治療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的研究,希望借由此次研究的結果,能夠為臨床介入無植入的理念的實施提供循証証據支持。

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陶凌進行主題演講。

“既是學術交流的盛宴,更是診療思路、臨床技藝學習提升的良機,對我們中青年醫生的成長進步幫助很大。”中國科大附一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馬禮坤感慨地說道。兩天時間,來自北京、上海、廣東等20多個省的國內頂尖心血管病專家完成了40余台包括二尖瓣夾閉、冠脈復雜病變、左心耳封堵等在內的高難度介入手術,為眾多安徽心血管病患者帶來福音。

5月15日,在台灣榮民總醫院宋思賢教授的視頻連線指導下,中國科大附一院心血管內科心律失常亞專科徐健教授團隊在心臟超聲診斷中心楊冬妹教授團隊全程心臟超聲引導支持下,運用經皮二尖瓣鉗夾系統,圓滿完成安徽省首例微創介入二尖瓣修復術,成功幫助一位二尖瓣脫垂、極重度二尖瓣反流的79歲老人解除了病痛,這一手術額的成功,也讓眾多由於高齡、合並症等原因,無法耐受或拒絕外科手術而得不到有效治療的患者看到了重獲新生的希望。(趙家玉 方萍 方雯/文  趙家玉 吳家煒/ 圖)

(責編:劉穎、張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