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下吳村,在過去可能鮮有人知,它曾是郎溪縣的一個貧困村,也是安徽和江蘇兩省交界的一個邊陲村。
攤開地圖,下吳村的位置剛好嵌入江蘇溧陽,緊鄰洑家村,兩地山水相依,山民共砍一山柴、同飲一溪水,山這邊,山那邊,曾幾何時,雖隻有一山之隔,卻是兩般天地。
說起村子的過去,在下吳村干了11年的老支書向領兵最有感觸,“不比不知道,當年我們的人均收入不及人家的三分之一,要觀念沒觀念、要產業沒產業,更別提村庄環境了。”
下吳村羅市中心村航拍圖。郎溪縣委宣傳部供圖
“發展上的差距,實際上就是觀念上的差距。”向領兵深諳這其中的道理,思想一解放,觀念一更新,改變就不遠了。
看到差距,才有動力。“不能再滿足於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跟著市場走才有出路。”向領兵意識道。
下吳村山場面積大,過去隻種小麥、油菜和水稻這些傳統作物,后來改成板栗和桑葚,再后來又發展白茶……
產業好不好,試過才知道。近些年來,下吳村逐漸形成了黨員干部沖在前,群眾再跟進的氛圍,上馬的都是經過驗証的好產業,群眾可以最大限度地規避風險。
“支部先引領、黨員帶頭干、群眾跟著闖”已經成為下吳村逆襲發展的秘訣,一時間,村兩委的戰斗力充分發揮了出來,還定期舉辦培訓班,手把手地教群眾種茶致富。值得一提的是,為將產業基礎打牢、市場搞活,下吳村還建起了白茶產業基地,注冊了“兔子嶺”茶葉品牌,開啟了電商銷售模式。
下吳村茶園。郎溪縣委宣傳部供圖
如今,開網店、拍視頻、做直播,在下吳村已不是新鮮事。對不少村民來說,手機就是他們的“新農具”,接單、賣貨就是他們的“新農活”。
在村兩委的帶動下,以茶葉為主導的產業優勢不斷釋放,發展后勁持續增強。2017年,依靠發展茶產業,下吳村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50萬元,順利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目前,全村茶葉種植面積達到10820畝,成為了凌笪鄉唯一一個茶產業專業村。
要說過去是窮則思變,那麼現在是變則思通。
隨著村容村貌的改變,看到鄉村旅游的興起,下吳村又決定支持村民把農房變客房,發展農家樂和民宿。然而怎麼改?能不能賺錢?沒有游客又咋辦?一連串疑問讓村民心裡直打鼓。
郎溪縣凌笪鄉下吳村羅市茶鄉一隅。郎溪縣委宣傳部供圖
依托好山好水好資源,花大力氣看到好商機,眼瞅著沒人出手,村兩委商量后決定,還是黨員帶頭先試,這時,吳定義站了出來。
吳定義是村裡的茶產業帶頭人,過去主業跑運輸,現在轉行做茶葉,曾經的門外漢,如今的“茶專家”,憑借著一股韌勁,老吳硬是完美跨界,把小小的一葉茶做得風生水起。
這不,當下茶葉季,忙於生產銷售的他,還忙著民宿的裝修,“爭取農家樂能在今年十一開業,到時候帶動茶葉和農副產品銷售的效益會更加明顯。”
現任下吳村黨總支書記的蔣福金,在村裡一干就是20多年,當過會計、干過民兵營長、擔任過村委會主任。他告訴記者,眼下正圍繞深度旅游開發,在村裡推廣民宿和農家樂,利用周邊天目湖景區旅游的外溢效益,做好銜接。在他看來,這也是長三角一體化的基層實踐。
翻開村集體的賬本,前兩年賬面上有20萬,已經讓村干部們樂得合不攏嘴了,現在翻番還拐個彎,蔣福金說,“照這麼漲下去,振興下吳可就在眼跟前啊。”
如今的下吳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人居環境日益優美,村子在變,村民的精氣神也在變,“山兩邊”的走動也頻繁起來。在黨建引領下,干部群眾一起蹚出了一條致富路,下吳村也從過去的貧困村逆襲成今天的鄉村振興示范村。
黨建紅丨安徽馬鞍山:用心用力用情 辦好群眾“小事” 上世紀九十年代建設的老舊小區,經改造后舊貌換新顏﹔長期困擾居民生活的噪音,經調解后迎刃而解﹔留守老人沒有休閑活動場所,經協調后讓老有所樂成為常態…… 這些變化都得益於黨建引領,也是馬鞍山市當下“我為群眾辦實事”的最生動基層實踐。 …【詳細】
合肥:三類人員可免費參加就業技能培訓 記者昨天從合肥市人社局獲悉,今年6月至10月,全市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城鄉未繼續升學初高中畢業生可參加合肥市公共職業訓練基地2021年免費就業技能培訓。 合肥市提供免費技能培訓的4家公共職業訓練基地分別是安徽合肥技師學院(新站…【詳細】
油價年內第九漲 加滿一箱油多花9元 人民網北京6月28日電 (申佳平)今日(28日)24時,國內油價迎來今年第九次上漲。國家發改委官網顯示,根據近期國際市場油價變化情況,按照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自2021年6月28日24時起,國內汽、柴油價格(標准品,下同)每噸分別提高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