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山成景區、荒地化良田、村庄變公園……
暮春時節,走進安徽省廣德市的各個鄉村,千裡沃野生機勃勃,農家土屋煥然一新,村民致富喜上眉梢,這樣的場景比比皆是。打“山水牌”、吃“綠色飯”、走“生態路”,鄉村新圖景正描繪在廣德的綠水青山間。
過去因為水患幾近荒涼的趙村,開始發展田園綜合體,讓農村有了新“盼頭”﹔過去挖山開礦的白雲村,發展現代農業激活動力,讓農民有了新“奔頭”,作為安徽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程先行示范區,廣德市鄉村振興的步伐,鏗鏘有力。
白雲村航拍。廣德市委宣傳部供圖
“民房變客房、田園變花園、農產品變商品。”這是老辜多年來,躬耕田園綜合體總結出來的心得。
老辜名叫辜積武,是土生土長的廣德人。細數起他的從業經歷,可謂豐富至極,採過礦、開過車、干過苗圃,如今又搞起了田園綜合體。
用他自己的話來說,過去是靠山吃山,吃資源飯﹔如今雖然改行了,但還是吃資源飯,不同的是,資源不再是不可再生的礦山,而是綠水青山、鄉村生活。
農歷三月,當記者來到位於廣德市邱村鎮趙村的田園綜合體時,被眼前的萌寵樂園、陽光草坪所吸引,一幅現代鄉村畫面呈現在眼前。
田間碧水盈盈,山坡綠意盎然,置身其中,好不愜意。
趙村田園綜合體航拍。廣德市委宣傳部供圖
老辜的田之潤農業公司成立於2017年,多年來,致力打造趙村田園綜合體·故土田源景區,整個項目規劃面積2860畝,計劃總投資1.8億元。
隨著鄉村振興的推進,田園綜合體已經成為備受關注的“風口”,老辜早在培育苗圃的的時候,就有了想法。在他看來,“農業+文旅+社區”的田園綜合體模式,以產品和運營為驅動,以文化旅游為核心,結合農村“三變”,實現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帶動鄉村全面發展。
2017年流轉土地,2018年啟動建設,2020年開始試運營……短短三年時間,老辜的田園綜合體從無到有,如今已經成為廣德市民假日休閑的網紅打卡地。在今年清明小長假期間,一天的游客量少則都有數千人。
和老辜一樣,賦予“靠山吃山”新解的,還有白雲村益廣生態農業負責人馮康生。早在1996年,老馮就跟礦山打起了交道,他坦言,“過去吃礦山飯,確實掙了錢,卻也讓當地的綠水青山不堪重負,這也是他為什麼回過頭來發展現代農業的原因之一。”
走進位於邱村鎮白雲村益廣農業的高標准農田,放眼望去,一片綠意,遍地的油菜,正鉚足了勁兒向上生長,為一個月后的收獲做最后的沖刺。
“礦區變景區,荒地化良田,關停的礦區如今披上綠衣。”徜徉在青山綠水間,村民對村子的變化,是交口稱贊。
而三年多前,這裡還是“雨天冒黑水,晴天冒黃煙”的螢石採礦區。上世紀70年代起至2018年,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落,採礦高峰期擁有5家礦石浮選廠、100余家洗礦企業,從事採礦工人逾千人。
趙村田園綜合體·故土田源景區裡的萌寵樂園。廣德市委宣傳部供圖
採礦帶來經濟收益,但欠下一筆難以估量的生態賬、民生賬。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我們意識到解決生態問題刻不容緩,決心要養山富山,把弱點變成亮點。”白雲村黨委書記盧萍如是說。
隨后,白雲村打響了一場生態治理戰,先后清理廢石廢渣400余畝,拆除房屋88間,恢復林地300多畝。復綠、護綠,更要增綠,該村先后累計復墾土地124畝,目前綠化面積已經達300余畝。
荒地轉化為千畝良田,礦車換成先進的機耕設備,礦山也披上了綠衣,白雲村用近4年時間,把長達幾十年的採礦史徹底終結,走上了一條“退黑增綠”的轉型之路。
生態改觀帶來的變化,老馮感受尤深,“同樣是靠山吃山,發展理念一變,發展效果截然不同。綠水青山才是我們可持續發展的最大本錢。”站在過去礦區的半山腰,如今再看,綠水青山盡收眼底。
黨建紅丨安徽馬鞍山:用心用力用情 辦好群眾“小事” 上世紀九十年代建設的老舊小區,經改造后舊貌換新顏﹔長期困擾居民生活的噪音,經調解后迎刃而解﹔留守老人沒有休閑活動場所,經協調后讓老有所樂成為常態…… 這些變化都得益於黨建引領,也是馬鞍山市當下“我為群眾辦實事”的最生動基層實踐。 …【詳細】
合肥:三類人員可免費參加就業技能培訓 記者昨天從合肥市人社局獲悉,今年6月至10月,全市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城鄉未繼續升學初高中畢業生可參加合肥市公共職業訓練基地2021年免費就業技能培訓。 合肥市提供免費技能培訓的4家公共職業訓練基地分別是安徽合肥技師學院(新站…【詳細】
油價年內第九漲 加滿一箱油多花9元 人民網北京6月28日電 (申佳平)今日(28日)24時,國內油價迎來今年第九次上漲。國家發改委官網顯示,根據近期國際市場油價變化情況,按照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自2021年6月28日24時起,國內汽、柴油價格(標准品,下同)每噸分別提高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