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五朵·安徽紅

映山紅丨蕪湖灣沚:活了水 火了村

人民網記者 張磊

2021年04月25日09:22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現在水清了,環境好了,兒女們回家的次數也多了。”蕪湖市灣沚區陶辛鎮奚村村民張志德站在自家小院裡,非常愜意。

去年,他家還處於“臨水不見水”的窘境。那時候,河岸雜草叢生,掩映著墳頭,垃圾遍地。眼不見心不煩,張志德索性改了大門,原地搭建了衛生間和廚房,與水一隔了之。

蕪湖灣沚陶辛鎮古圩堤兩岸。人民網記者 苗子健攝

如今,村裡進行了水系綜合治理,通過河溝清淤及岸坡整治,恢復了溝塘、河湖、濕地等各類水體的自然連通,再通過貝類基地淨化,把丟失多年的綠水又找了回來,曾經臟亂河灘也打造成了公園綠地。

張志德見了,心裡別提多高興。他積極響應村裡號召,主動把衛生間和廚房拆了去,改為小菜園,從此豁然開闊,推門見水見綠。

奚村世代依水而居,源水而興,形成了青蝦養殖和蓮子種植等特色水產業。生於斯、長於斯,對於奚村人而言,水與他們休戚與共。

蕪湖灣沚奚村煥然一新的水環境。人民網記者 苗子健攝

據當地人介紹,奚村所在的陶辛鎮古為陶辛圩,至今仍有古圩堤保留。陶辛圩筑於北宋大觀二年(1108年),相傳陶淵明的后裔按“井字型”布局開鑿溝渠,形成溝溝相通,渠渠相連的十縱十橫水系,累計長達100公裡,身臨其境,如入迷宮,素有“水上迷宮”之稱。

歷史發展進程中,看到因道路施工、生產經營等種種原因而被隔斷、阻塞的水系,奚村人痛心不已。

“鄉村要振興,首先要讓水活起來。”奚村黨委書記駱耀庭告訴記者,該村依托水系綜合整治項目,建設了百畝淡水貝類養殖基地,利用淡水貝類極強的水質淨化能力,形成優良水質帶動農村小微水體內部活水循環。

奚村青蝦養殖大戶迎豐收。人民網記者 苗子健攝

水活了,村子也活了,以前臟亂差、車子都進不來的地方,如今恢復成了原汁原味的田園水鄉,老百姓不僅享受到好風景帶來的好心情,也實實在在享受到水環境改善帶來的紅利。

奚貴寶是奚村青蝦養殖大戶,入行20多年,和水也打了20多年交道,他說,“青蝦產量高不高,關鍵就看水質好不好,現在病虫害比以往少多了,產量年年漲,品質越來越好,收益自然‘水漲船高’。”

蕪湖灣沚奚村張社自然村。人民網記者 苗子健攝

奚村的美麗轉身只是灣沚區治水成果的一個縮影。

2015年,灣沚區(原蕪湖縣)以全國首批河湖管護體制創新試點縣建設為契機,率先探索建立 “河長制”,啟動實施 “三水共治”工程,既統治統管河湖較大水體,又緊抓農村微小水體整治,把20畝以上塘壩和1公裡以上溝渠等近1000個微水體納入河湖長制統一管理﹔建立“一河一檔”,編制“一河一策”,每年投入治理資金1500萬元,持續開展“清”水、“暢”河行動,突出清淤泥、治水體、通水系、活水網,以水為脈串聯起一個個美麗鄉村和一片片美麗田園。

2020年,灣沚區(原蕪湖縣)又被水利部、財政部確定為水系連通及農村水系綜合整治項目試點縣,試點以來,新開水系連通0.88千米,拆除圈灘堤埂10千米,清淤疏浚河溝、湖塘82萬立方米,新建及改建生態護岸102.2千米,配套連通涵閘、泵站、橋梁等建筑物39座。

“水系連通及農村水系綜合整治的建設,顯現出在推動鄉村振興上的積極作用,實現了水利+休閑農業、水利+旅游融合發展,展現了宜居、宜業、宜游的新氣象。”蕪湖市灣沚區水務局副局長丁美健說。

蕪湖灣沚奚村煥然一新的水環境。人民網記者 苗子健攝

水活了,鄉村游火了。2020年國慶節期間,灣沚區共接待游客33.5萬人次,其中鄉村旅游為25.5萬人次,佔比76%。

優越的水環境也成為撬動灣沚區城鄉經濟發展的杠杆,一批圍繞水做文章的文旅項目紛至沓來。

2021年以來,上海鳩茲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與灣沚區政府簽訂投資3.4億元的鳩茲部落田園綜合體項目﹔黃山陽光投資有限公司與區政府簽訂投資10.8億的六郎枕水官巷水街田園綜合體項目﹔洋灘河文旅投資開發有限公司與區政府簽訂投資1億元的洋灘河水上游樂項目。據不完全統計,全區拉動高效觀光農業產業、城鄉旅游等業態社會資金達32億元。

(責編:關飛、張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