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①:人大代表視察環巢湖濕地保護。高 博攝
圖②:隨著生態條件的改善,每年11月到次年3月,大批候鳥選擇在巢湖沿岸濕地及周邊水系越冬、停歇。馬豐成攝(人民視覺)
圖③:近日,巢湖岸邊的千畝油菜花進入盛花期。袁家權攝(人民視覺)
2020年11月24日下午,數百隻東方白鸛飛臨安徽省合肥市巢湖花塘湖濕地,一人多高的蘆葦隨風搖曳,東方白鸛在其間嬉戲覓食,好不壯觀,一時間,吸引眾多攝影愛好者圍觀。“從2018年起,東方白鸛每年都來巢湖越冬,今年是數量最多的。”巢湖半島濕地公園管理中心辦公室主任韓斗柱介紹說。
權責區分不清,保護意識不強,“心病”還需“新藥”醫
八百裡湖天,連淮通江。巢湖,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面積780平方千米,容積20.7億立方米,流域內常住人口1100多萬,形成歷史久遠,歷史文化內涵豐富。然而,污染、破壞、圍湖造田等,使得巢湖整體環境質量持續下降。2017年,中央第四環境保護督察組對安徽省開展了環境保護督察工作,巢湖作為重點問題被嚴肅追責。巢湖,成了合肥的一塊“心病”。
為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合肥市對巢湖進行了全面綜合整治。合肥市人大也關注到巢湖問題,積極為巢湖綜合治理履職盡責。
然而在調研中,時任合肥市人大常委會農工委副主任徐春雷發現情況遠比想象中復雜。
據徐春雷介紹,以前巢湖綜合治理主要依據的相關規范是包括《巢湖流域規劃》在內的多個單位各自制定的規劃。“但是這些規劃基本都是建設性的,內容更多是如何利用巢湖,而不是如何保護。”徐春雷說,“換句話說,原有的水法法律法規已經很難適應新形勢下保護巢湖的需要。”
此外,各部門間的職責很難厘清。“園林、城管、環保、林業等部門都涉及巢湖保護,都有相關的職能,但是權責交叉情況嚴重,往往會出現要麼多單位管理一件事,要麼一件事沒單位管理的情況。”合肥市人大常委會農工委副主任羅雲霞說。
“巢湖綜合治理開始比較早,但涉及部門非常多,很容易出現相互之間的協同配合問題,不同部門負責不同項目,也許出發點都是好的,但最終未必有好的結果。”徐春雷舉例說,“就好像有人栽樹,有人修壩,樹卻可能栽到原本需要修壩的位置上。”
當時,全國可借鑒的相關規章制度並不多,為此,合肥市人大在相關立法上下足了力氣。
2019年3月,《合肥市河道管理條例》立法工作啟動。2019年8月,合肥市人大常委會組織起草了《關於加強環巢湖十大濕地保護的決定(草案)》,並在2019年11月正式通過。2020年8月,《合肥市河道管理條例》正式通過。
《決定》和《條例》以巢湖濕地和合肥市河道為治理對象,明晰了各部門職責,增加了防洪應急處置措施,還將河長制以正式法規的方式固定下來。
合肥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汪衛東介紹,《決定》和《條例》為增強全社會濕地保護和河道管理意識,治理好保護好巢湖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
多層次督察,全方位監督,貫徹落實不打折扣
2020年11月24日,合肥市人大常委會會議室。
涉及巢湖濕地保護的9個市直單位的工作人員依次坐好。這一天,他們要代表各自部門向市人大匯報工作,接受人大監督。
“濕地最重要的作用是涵養水源、淨化水質,在濕地范圍內到底要種什麼樹必須講究科學,如果種了太多大樹,一旦蓄洪,樹木就會被淹死,到時候怎麼辦?”聽了關於濕地植被恢復的工作介紹,羅雲霞問道。
整個會場頓時安靜了下來。
正在匯報的工作人員誠懇地表示:“確實存在這樣的風險,針對這個問題我們會繼續研究,考慮適當減少喬木的種植,多補充一些灌木。”
類似這樣的活動,羅雲霞不記得參加了多少回。
2020年11月26日,合肥市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司勝平又來到了巢湖邊。“今年的汛情對巢湖流域影響很大,大量的植被破壞,現在又臨近冬天,恢復工作進展怎麼樣,得來看看。”
據了解,目前合肥每年都有針對巢湖的專項督察,同時會結合各種主題活動、時間節點,從不同角度對巢湖綜合治理進行調研和督察,一般在3個月以上,涉及的5個區縣,當地人大相關部門也會對轄區內的相關政府工作進行監督。
推進巢湖治理,不能指望一紙法規就能解決問題。為此,合肥市人大充分發揮職能,利用法律手段主動介入,通過現場查看、聽取匯報、座談交流、聯動督察等多種方式,監督相關部門推進相關法規貫徹落實,同時提出意見建議。
“每次接受人大監督的時候,我心裡其實都惴惴不安,生怕工作有什麼紕漏,但是一年來,隨著對相關法規的深入了解,逐漸了解了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能做的該怎樣做。”曾接受過多次監督的合肥市某部門負責人說。
“就目前情況來說,相關部門在具體工作當中仍然存在問題,人大可以在職權范圍內,通過制定相關法規令行禁止,為各職能部門畫上一根‘紅線’,綜合多方面意見,避免單一目標建設,確保全面實現巢湖綜合治理有力推進。”徐春雷表示。
汪衛東表示,以加強監督管理為抓手,從完善工作機制入手,明確環巢湖十大濕地保護和河道管理的具體定位規劃、主要方式、禁止行為和主要舉措,濕地建設保護和河道管理的規范化水平得到了提高。
建設思路改變,建設方案完善,法制力量成效初顯
巢湖湖濱國家濕地公園,工作人員董鄭龍正和工人們一道忙碌著。他們打算近期補種一些樹木。湖濱國家濕地公園2017年批復建設,自那時起,董鄭龍就在這裡工作,主要負責公共設施的維修和生態修復工程建設。濕地公園的變化,一點一滴他都看在眼裡。
“過去我們考慮更多的是旅游,而不是環保,換句話說,是開發利用為主,在開發利用的基礎上進行生態保護。但是隨著工作的推進,尤其是2019年以來,根據新出台的《決定》和《條例》,我們的想法逐漸變了,對生態修復的理解也逐步加深,取消娛樂設施、不改變地形地貌、不做路面硬化,全面恢復被破壞的生態。”董鄭龍說。
董鄭龍又指著眼前的樹木和草地說,現在濕地中種植的植被沒有景觀植物,全部是本地物種,一方面成活率高,另一方面符合原生性的需求。
“經過一年的推進,各方逐漸明細了責任,保護濕地的意識逐漸得到加強,對濕地規劃建設也起到了推動作用。”羅雲霞說。
以點帶面,《決定》和《條例》對其他濕地保護起到了借鑒指導和推廣作用。羅雲霞介紹說,目前合肥有不少河流和濕地區域,雖然並不在《決定》規定的十大濕地范圍內,但都開始按照要求自覺進行生態修復工作,效果良好。
目前,《決定》涉及的環巢湖十大濕地保護與修復工程建設有序推進,已累計投資52.75億元,恢復修復濕地6.2萬畝,種植喬灌林木300余萬株,水生植被431平方米,沿岸有記錄的鳥類總數已達300多種。三河國家濕地公園建設初步完成,據統計,濱湖濕地年接待游客已達100萬人次。
據了解,2021年,合肥市人大常委會將開展多項重點工作助推巢湖綜合治理。
在立法工作方面,將從水源保護入手,修改《合肥市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管好飲用水水源,促進管住、管好入湖之水,改善巢湖流域水質﹔還將修改《合肥市城市節約用水管理條例》,以節水措施保護好巢湖流域水資源。
在監督工作方面,將聽取和審議市政府關於2020年度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及巢湖綜合治理情況的報告,並開展巢湖流域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情況監督調研,以監督力量推動巢湖治理工作。
《 人民日報 》( 2021年04月08日 第 18 版)
黨建紅丨安徽馬鞍山:用心用力用情 辦好群眾“小事” 上世紀九十年代建設的老舊小區,經改造后舊貌換新顏﹔長期困擾居民生活的噪音,經調解后迎刃而解﹔留守老人沒有休閑活動場所,經協調后讓老有所樂成為常態…… 這些變化都得益於黨建引領,也是馬鞍山市當下“我為群眾辦實事”的最生動基層實踐。 …【詳細】
合肥:三類人員可免費參加就業技能培訓 記者昨天從合肥市人社局獲悉,今年6月至10月,全市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城鄉未繼續升學初高中畢業生可參加合肥市公共職業訓練基地2021年免費就業技能培訓。 合肥市提供免費技能培訓的4家公共職業訓練基地分別是安徽合肥技師學院(新站…【詳細】
油價年內第九漲 加滿一箱油多花9元 人民網北京6月28日電 (申佳平)今日(28日)24時,國內油價迎來今年第九次上漲。國家發改委官網顯示,根據近期國際市場油價變化情況,按照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自2021年6月28日24時起,國內汽、柴油價格(標准品,下同)每噸分別提高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