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五朵·安徽紅

基因紅丨青山埋忠骨 三代守英魂

陳浩 張俊

2021年04月03日07:09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臨近清明,曹老爺子開始忙碌起來。

3月29日,他匆匆扒完午飯,提上柴刀、拎起祭墳用的“紙標”,鎖上院門,向山上進發。

曹老,全名曹言堂,家住安徽省霍山縣太平畈鄉洪峰村,今年63歲。去山上,為的是祭掃一座無名紅軍墓。

霍山,是一塊紅色熱土。土地革命時期,這裡是紅28軍的根據地之一。反圍剿是慘烈的,據曹老回憶,村裡老人們常說,當年,幾乎戶戶都養了“彩號”(傷病員)。一些犧牲的紅軍戰士,隻能就地埋葬,其中大部分墓地與他祭掃的一樣,沒有立碑,隻有一個墳包。

祭掃是從曹言堂爺爺輩開始的。爺爺過世后,母親接著祭掃。前年,94歲的老母親離開后,他接過了“接力棒”。前前后后80余年,三代人一如既往地守護著革命英魂。

從曹老家到無名墓,有4裡地。看似不遠,但都是山路,陡得很。山裡的天氣說變就變,眼看烏雲密布,老爺子不由得加快腳步。這山路,年輕人走上一段都夠嗆,更何況患有慢阻肺的曹老。

從家到無名紅軍墓有4裡地,曹言堂往往要走上1個小時。人民網 張俊攝

不過,他本人倒是不以為然。“這水泥路已經很好了,以前,就是土路。寬的地方不到1米,窄的地方隻能下一隻腳。”記者了解到,2010年后,曹言堂的母親已經行動不便,但仍堅持上墳。他隻得喊上兒女,連攙帶扶,偶爾還要背上一段,才能完成母親的心願。

曹言堂的母親生前由孫子背著去給紅軍無名墓上墳(資料圖)。吳芳攝

約摸50分鐘,帶隊的曹老轉下土路,側身下一個陡坡、踮腳穿過小溪,再手腳並用往山上爬了5分鐘,無名墓到了。

曹言堂清理無名紅軍墓上的雜草。人民網 張俊攝

正如前面所說,說是墓,不過是一個墳包。曹老先是揮起柴刀,清除雜草,再徒手撿走墳上的樹葉、雜物。最后,在一根細長的樹枝上挂上“紙標”,插在墳邊。“有了‘紙標’,就說明有人來上過墳。”

忙活完這一切,曹老站定墓前,陷入沉思。或許,他在心中默默祭奠因保護鄉親而付出生命的紅軍戰士們﹔或許,他想起了曾在解放戰爭中浴血奮戰的舅舅﹔或許,他在念著曾經一同來上墳的家人。

前兩年,曹老一家三代守英魂的故事被媒體挖掘並爭相報道。面對採訪,他總是擺擺手說:“這有啥,村裡無名紅軍墓還有不少,鄉裡鄉親都是這樣祭掃的。”

為無名紅軍墓祭掃,曹老一家三代堅持了80多年。人民網 張俊攝

在他眼中,祭掃既是代代相傳的家風,更是一種感恩。“如果沒有紅軍戰士的保護,當年鄉親們更不得安生。”他說,眼下,更是多虧黨和政府的政策好,自己才能摘掉貧困戶的“帽子”。記者了解到,目前,曹老家有茶園,還種著茯苓、天麻等中藥材,山場也流轉了出去,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明年,我想著在這裡立一塊碑,顯眼一點,也好看一點。”曹言堂老人說,等自己年紀再大一些,會讓兒女替自己來祭掃,“總之,隻要我們家還在這裡,就會一直祭掃下去。”

(責編:歐愷、張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