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宣州區推深做實林長制改革

2021年03月12日11:27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宣城市宣州區是國家級生態示范試驗區、全國綠化模范縣,也是安徽省首批林長制改革試點縣區。2020年,宣州區圍繞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和實現林業高質量發展,自覺踐行新發展理念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以全國林長制改革示范區建設為總抓手,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扎實推進林長制改革。

緊盯人財事,凝聚林長制工作合力

壓實林長責任。印發《2020年宣州區林長制工作要點》,明確工作任務。編制區級林長手冊,分鄉鎮街道梳理出全年林長制工作重點,將工作進一步細化,每季度向區級林長發放工作提示單。2020年,區級總林長、副總林長調研、調度林長制工作23次,三級林長330人,深入責任區6928人次,協調解決問題320個。同時,對476名生態護林員開展專項核查工作,進一步壓實護林工作責任。

強化資金保障。進一步加大資金籌措力度,聚焦林長制各項工作任務。禁食野生動物處置安排資金566.8萬元,增綠增效行動365萬元,鬆材線虫病防治242萬元,發放公益林、天然林補償資金593.3萬元等。

加強執法監督。為做好森林公安轉隸后的行政案件查處承擔工作,宣州區整合成立執法大隊,並組建護林大隊1個,護林中隊26個。扎實開展2020年森林督查,全面完成546個變化圖斑核實及案件查處工作。

深耕量質效,強化生態保護各項工作

擴綠量,以“增綠增效”行動為抓手,最大限度挖掘造林空間,提升綠化水平,全面推進城鄉綠化一體化建設。2020年,完成造林5125.3畝,任務完成率170%。新增省級森林撫育示范片7處,創建黃渡鄉柏枧村、水東鎮七嶺村等4個森林村庄。積極開展自然保護地優化整合,完善自然保護地“四有”基礎性工作。

提綠質,進一步深度拓展合作,積極主動對接長三角,在安徽省率先與浙江省麗水市白雲山林場簽訂《現代化國有林場合作框架協議》,實現優勢互補。以鬆材線虫病防治為重點,採取三年一次性招標方式,全面完成2019-2020年鬆材線虫病除治任務,全區共清除枯(病)死鬆樹36679株,清除率100%。組織開展古樹名木保護和修復工作,巡護古樹名木627株,修復一級古樹名木6株,二級3株。

增綠效,依托優質森林資源,大力實施綠色產業富民工程,加快發展森林旅游等新型業態。幼林地種植金蕎麥綜合效益研究成果入選國家林草局科技成果庫,宣城華科宣木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榮獲安徽省“十大皖藥”產業示范基地建設單位。深入推進林業精准扶貧,結合林長制“一林一技”,開展貧困戶自種自養培訓38場1300人次,帶動貧困戶穩步脫貧。

聚焦點線面,推進示范區先行區建設

突出林業改革試點。依托國有森興林業開發有限公司建立的林權收儲中心,探索林權抵押貸款新模式,促進林業適度規模經營,2020年完成林權收儲貸款6筆274萬元,涉及林地抵押面積1996畝。

嚴守信貸風險底線。牢牢把握林權質押的政策性定位,進一步降低中小微經營主體的融資成本,將林權收儲服務費保持在0.6%。嚴格守住防控擔保風險的底線,將林權收儲服務費收入的50%轉為風險補償金,保証收儲業務的長期健康穩定開展。

擴大質押貸款覆蓋面。在對該區公益林分布情況、每戶享受的公益林補償面積、收益群體等信息進行統計和分析的基礎上,對公益林規模較大的管護主體且有貸款需求的,宣傳公益林補償收益權質押貸款的積極意義。積極與湖商銀行、郵儲銀行等金融機構對接,推廣公益林補償收益權質押貸款模式,爭取金融機構的業務支持。宣州區與湖商銀行確定了公益林補償收益權質押貸款合作方式,水東鎮祁梅村完成公益林收益權質押貸款一筆40萬元。(吳蒙  朱蔓妮)

(責編:黃艷、張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