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牛人”造“飛天機器牛” 驚艷亮相牛年春晚

將繼續用創新推廣傳統文化

2021年02月18日09:52  來源:合肥晚報
 

本報訊 在今年春晚的創意表演“牛起來”節目中,一頭造型巨大、外形可愛的“飛天機器牛”驚艷亮相,與劉德華等藝人的“合作”,引起了許多觀眾關注。實際上,這頭“飛天機器牛”是由安徽懷遠一名化學老師馬承剛設計制作。2月17日,記者聯系到馬承剛,回想此次春晚的經歷,馬承剛仍難掩興奮之情。

第二次參與春晚,終於圓夢

去年12月4日,馬承剛接到牛年春晚節目“牛起來”中飛天機器牛設計制作的邀請。實際上,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受到春晚的邀請了。

馬承剛今年44歲,是懷遠一中的一名化學老師。業余時間,他熱愛鑽研中國傳統扎彩藝術和航空模型飛行技術。2018年,他被認定為蚌埠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扎彩龍”代表性傳承人。多年來,他一直致力於用科技給傳統文化“賦能”,上傳在社交平台上的相關視頻作品瀏覽量超1000萬,引起了很多晚會導演的關注。之后,他設計制作的航空模型系列飛行模型、中國傳統文化符號系列飛行模型等先后應邀參加星光大道2020年度總決賽、央視《東西南北賀新春》百色分會場等國內大型節慶和晚會活動。

馬承剛告訴記者,去年春晚,他曾受邀做一個飛行鳳凰的作品,之后,在央視總台也進行了“試飛”且效果不錯,但最終沒有入選。“一直感覺遺憾,所以今年接到邀請時非常激動,覺得終於又有機會圓夢了。”

反復試驗,在央視熬了3個通宵

接到邀請后,馬承剛立刻趕赴沈陽,帶領十幾人組成的團隊開始制作。馬承剛介紹,此次“墨小牛”的制作難度很高。一方面,體型較大,長約5.4米,高2.6米,最寬處約3.1米。同時,造型復雜,制作過程中既要滿足結構強度,又要保証材料輕盈,足以漂浮。為此,馬承剛帶領團隊進行了一次次方案的制定和試驗,最終選用團隊研制的一種獨特發泡材料進行制作。

“雖然體型巨大,但其實用一根手指就能把它抬起來。”馬承剛介紹,“墨小牛”的內部充滿惰性氣體氦氣,讓它能夠輕鬆漂浮起來。小牛的側面和尾部還有一套動力組,由不同方向的無刷電機構成,螺旋槳轉動時,可以控制它在舞台上上升下降的方向。

然而,“墨小牛”在北京進行總裝后到春晚彩排現場的第一次試飛卻並不順利。“室內外溫差達到30多度,進去之后,‘墨小牛’就被其內部氣體撐破了。”馬承剛介紹,當時已經凌晨5點,他和團隊成員緊急將“墨小牛”抬出室外維修。“在央視准備節目期間,我們熬了3個通宵。”

將繼續用創新推廣傳統文化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次次的試驗,“墨小牛”正式登台。“由於牛太大,在直播現場飛的話,不好‘上下’台。因此導演組決定提前一天在春晚現場進行錄制,之后利用‘雲’制作技術,在直播中呈現。”

當馬承剛在節目中看到“墨小牛”登場時,難掩激動之情。“春晚是中國人最重視的晚會之一。我的家人和朋友也很為我驕傲。這幾天,我還不時翻出這一片段反復觀看,這次春晚經歷我終身難忘。”

“非遺文化,傳統文化,要想繼續發揚光大,除了繼承,更重要是創新。”馬承剛表示,接下來,他還將結合新材料、新技法,新的表現形式,通過作品把更多中國元素表現出來,用創新更好地推廣傳統文化。 (記者 劉暢司晨)

(責編:范曉琳、常國水)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