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縣何灣鎮:一根網線 山貨出山

汪瑞華 張俊

2020年12月28日17:31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大家好,我手上拿著的,是產自何灣鎮黃山村的土雞蛋,個頭大營養足,吃起來嘛,就一個字——香!”

手機這頭,“郭掌櫃”說得津津有味,屏幕那頭,粉絲們紛紛點贊下單。

“郭掌櫃”名叫郭林,家住蕪湖市南陵縣何灣鎮,今年3月6日是她第一次帶貨直播。“雖說是頭一次,但足足播了5個多小時,忙得閑不下來,連午飯都顧不上吃一口。”回憶起大半年前的那次直播,郭林至今記憶猶新,也正是那次試水,打開了她的銷售思路。

其實早在2014年,平時愛琢磨的郭林,就通過開網店賺到了第一桶金,隨后,她的網店經營逐漸步入正軌。

何灣鎮地處偏遠山區,但是周邊小有名氣的農副產品集散地,土雞、大米、葛粉、中藥材更是遠近聞名。“酒雖香,但巷子深,過去農產品隻能是坐等外面人進來收,今年疫情之初,因為滯銷沒少犯愁。”何灣鎮黨委書記陶鵬飛坦言。

改變,源自一根網線,連接城鄉,對接產銷。

近年來,快速發展起來的農村電商,為廣闊鄉村架設了便捷的交易渠道,也為越來越多的偏遠山村開啟了新的致富門路。

抓住電商機遇,何灣鎮打造了集產品展示、電商培訓、配套服務、倉儲物流為一體的農產品線上線下展銷服務中心。作為鎮上的電商企業孵化基地,該中心已於今年10月18日正式啟動投入使用。

在何灣,郭林已經成了當地的小網紅,也是鎮上農產品的代言人。

實實在在的增收,讓越來越多的村民看到電商帶來的好處,不少人也有意開網店。因殘致貧的村民張先宏就是其中之一。今年以來,他通過抖音、微信等平台銷售自家飼養的土雞、芝麻、玉米等農產品,收入達5萬元。

電商解決了農產品的“出口”難題,農民自發發展電商的熱情也越來越高。“對於他們來說,手機就是新農具。”陶鵬飛形象比喻道。

值得一提的是,在當地鎮政府的支持下,何灣鎮專門成立了電商辦公室,招募“農家小鋪”電商志願者組建志願服務隊,吸納第一批本土電商“主播”志願者。不僅如此,郭林還牽頭搭建了“農家小鋪農副產品銷售平台”小程序,除了為每個村開設網上店鋪之外,還為草根電商創業者提供場地、貨源和技術指導。

“一家做得再好,效果也是有限,隻有抱團發展,才能把本地農特產品做成品牌,幫助更多貧困戶把農副產品賣出去。”郭林如是說。

以前草草打包就賣出去的土雞蛋,現在頗有創意地打上何灣鎮品牌﹔過去單賣的芝麻花生,如今做成了堅果萃,市場認可訂單多……陶鵬飛細數新變化,也有了新打算:“變土味農產品,為暢銷網紅品。”

“過去是種什麼賣什麼,今后是要什麼就種什麼。”陶鵬飛意識到,要立足當地的資源優勢,向規模化、標准化發展,在解決好流通和市場的前提下,把產業鏈拉長。

目前,何灣鎮在淘寶、微信小程序等銷售平台注冊店鋪50余家,農產品網上銷售額突破1000萬元,直接帶動30人創業就業。值得一提的是,全鎮18個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全部建立了網上店鋪,銷售本村農產品,增加村集體收入50余萬元。

(責編:吳西露、張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