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聯全國文明城市中的宣州力量:同心共筑文明城 齊聲唱響幸福歌

2020年12月14日09:41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新冬又至,喜訊再傳。

11月20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京舉行。宣城市以地級市全國第16名、安徽省第一名的位次蟬聯榮譽,實現“兩連冠”。

眾志成城,久久為功,終得圓夢。從2017年首創首成、到2020年保留榮譽稱號,“全國文明城市”已經成為宣城人心中珍視的一塊瑰寶。這是一份跨越時光依然熠熠生輝的榮耀,是全城市民接續奮斗的文明升華。

在助力宣城市創建文明城市進程中,宣州區主戰場、主陣地、主角色的關鍵作用充分發揮。這份沉甸甸的成績,這張亮閃閃的招牌,傾注了該區人民的心血和汗水,承載著宣州發展的光榮和夢想。

全國文明城市是反映城市整體文明水平的最高綜合性榮譽,是目前國內含金量最高、影響力最大的城市品牌。

“創金牌”不易,“保金牌”更難。

三年來,按照宣城市委、市政府要求,宣州區委、區政府保持爬坡過坎的壓力感和奮勇向前的使命感,以打造全國文明城市標杆為目標,堅持常態長效創建,發動市民群眾廣泛參與,不斷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市民文明素質、城市文化品位、努力建設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諧宜居、人民滿意的文明城市。

在追求城市文明新高度的道路上,宣州區以歸零重啟的心態,以創則必優的決心,砥礪前行、不斷超越,奏響了創城榮光之歌。

用心用情 改善民生 奏響幸福之歌

一座城市的最高價值取向,莫過於讓生活在其中的市民更幸福。

2016年以來,宣州區綜合改造40個老舊小區,整治98條背街后巷,新建及提升2個農貿市場,12598戶改廁進行驗收……

行走在城市街頭,映入眼帘的是干淨整潔的街道、井然有序的交通秩序、規范便利的智慧農貿市場、貼心到家的公共服務設施。每時每刻,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民都能感受到城市的溫度。

創建文明城市最終為了誰?置身於城市發展的坐標中考量,隻有從老百姓最關心、最煩憂的堵點和痛點切入,才能不斷打磨出城市的品格和風骨,實現城市的華麗“蝶變”。

城市的痛點在哪裡,創建的焦點就在哪裡﹔城市的堵點在哪裡,創建的腳步就走到哪裡。自創建工作開展以來,該區秉承“創建為民、創建惠民、創建靠民”的工作理念,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將文明創建和推進民生實事相結合,把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作為短板、弱項來整治提升,相繼實施老舊小區改造、河道清淤截污、杆線整治、旱廁改造等工程,持續開展公共環境、交通秩序、市場改造提升等專項整治活動,一步一個腳印,持續攻堅克難,不斷筑牢文明城市創建基礎,增強市民群眾的幸福感、安全感和獲得感。

農貿市場是市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場所,也是創建文明城市的重要一環。位於宛溪北路的臨時農貿市場,由於其特殊的過渡性,硬件設施條件存在明顯不足,人員密集、交通擁堵、設施老化、環境惡劣,群眾反響強烈。

民有所呼,必有所應。創建工作開展以來,臨時農貿市場整治納入全國文明城市重點整改督辦項目。市場保潔頻次加大,亂堆亂放、佔道經營等現象明顯改善,“干淨衛生”成為臨時農貿市場購物新體驗。2020年5月,貝林智慧農貿市場正式投入使用,該市場突破傳統菜市場臟亂差的形象,舒適整潔的購物環境,並建立智慧溯源系統、數據採集系統、智慧公示系統,給周邊市民提供了一個健康安全、透明化、智能化的購物環境。

老舊小區基礎設施配套落后,“行路難”“停車難”等是老百姓反映最強烈的問題。宣州區以完善基礎設施為先導,重點實施道路瀝青鋪設整治、增設停車位、外牆滲水修復等項目,綜合改造40個老舊小區,惠及戶數13033戶。老舊小區改造直接關系居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宜居感。樓道“花臉”變“白臉”,坑窪道路變坦途,停車按線規矩放,回家的路亮起來……身邊的變化,群眾看在眼裡、挂在嘴邊、甜在心頭。

“改造后的小區處處都給人煥然一新的感覺。”在老舊小區富春公寓居住了17年的劉淮華感慨道。

除了老舊小區改造外,宣州區還著力強化城市“面源”上的治理。針對車輛亂停、行人亂闖等不文明行為,開展交通整治行動,查處各類交通違法600余起﹔對於違建、出店經營的現象,開展市容市貌集中整治行動,規范出店、佔道經營1200余起,清除“牛皮癬”3600余處。結合疫情防控要求,組織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和人居環境整治,清理衛生死角6000余處、清理垃圾30余噸。

一條條街巷、一個個小區、一家家菜市場……每一處都成了文明城市創建的主戰場,每個人都成為文明城市創建的生力軍,宣州區上下眾志成城、全力以赴,共建文明之城、共赴文明之約。

增綠添美 城市提質 奏響詩意之歌

以綠為底,精雕細琢,山水詩城更美好。

多年來,宣州區委、區政府踐行生態優先、綠色優先發展理念,將促進城市發展、提升服務水平、美化生態環境、引領社會新風尚融入到文明創建中,下足繡花功夫,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城市面貌煥然一新,讓老百姓享受到更多生態福利和城市發展成果。

冬日升起,雲開霧散。12月的麻姑山林場,滿山樹葉色彩斑斕,景色宜人。無人機鏡頭下,一條蜿蜒的山路在林中延伸,一直到叢林深處。成片的樹林,如畫卷一般延展。這是宣州區深化國有林場改革,有效保護生態環境的生動例証。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宣州區以“增綠增效”行動和創建國家綠化模范城市為抓手,最大限度挖掘造林空間,提升綠化水平,全面推進城鄉綠化一體化建設,推進“增綠、管綠、護綠、用綠、活綠”任務落實。今年以來,該區完成造林4825.3畝,任務完成率達160%。新增省級森林撫育示范片7處,創建黃渡鄉柏枧村、水東鎮七嶺村等5個森林村庄。

水岸同治,岸綠景美,人水和諧,南漪湖再現生態美。近年來,宣州區深入開展“清河”“清網”專項行動,通過清理河岸垃圾、退漁還湖、清污截污等一系列措施,創新開展砂石資源管理體制改革,系統推進南漪湖流域綜合治理,持續改善南漪湖生態環境。

推窗見綠、出門入園。一座公園濃縮了一個城市的幸福,一座公園見証了一個城市的文明,一座公園展示著一個城市的魅力。宣州區全力改善群眾運動休閑環境,先后投資1.1億元建成泥河生態主題公園,昔日臭水溝、污水河經過治理后清澈見底,環成一條水系,為城市帶來了靈氣。

文明創建促進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在宣州區,交通、供水、供氣、垃圾、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生態環境更加優美,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完善。

治理農村人居環境,打造“最美田園水鄉”。以“五清一改”為重點,全域推進村庄清潔行動。清垃圾雜物、清堰塘、清牆體廣告,推進農村改廁、違建拆除、全域綠化、垃圾分類,印發《全區人居環境整治攻堅行動方案》,對宣州區2019年度19個美麗鄉村、2個市級中心村、59個村庄進行驗收,完成2020年度6個市級中心村、8個美麗鄉村示范村、53個清潔村庄的選址和審批工作。

鄉村是文明之根。如今,美麗鄉村建設碩果累累,村民文明素質水平大幅提升,內外兼修,處處展現著城鄉統籌發展的新畫卷,鄉村文明之花遍地開放。

崇德向善 引領風尚 奏響文明之歌

文明是什麼?文明是一種信念力量,更是一種推動城市向上向善發展的內生動力。

“我喜歡這座城市的理由,是斑馬線前的一次次禮讓,是鄰裡之間的互幫互助,是遇到困難時有熱心的志願者。”不久前,退休后在上海兒子家養老的王全安老人又返回宣州區,准備在宣州區安度晚年。這座城市溫暖、有愛的文明因子,是留住老人的重要原因。

文明的腳步一旦扎根,城市就產生了蓬勃的力量。宣州區上下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契機,以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持之以恆地把文明城市創建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總抓手,有力促進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同步發力、同頻共振,實現文明城市與文明市民同成長,城市溫度與文明程度同提升。

來看一組數字:

宣州區活躍著86000余名注冊志願者,時時處處都有人在奉獻光與熱。

加速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已建成1個區級實踐中心、2個分中心、24個實踐所、203個實踐站。

中國好人、安徽好人、宣城好人當選數居宣城市第一。

在社區、小區、背街后巷建設“好人角”163個。

文明之於一座城,是繁榮昌盛、是和諧穩定﹔文明之於一個人,是舉手投足、一言一行。欲創“文明城”,先育“文明人”。

宣州區上下持續推進“好人成名人”工程,積極開展各級好人評選、推報工作,陳海鳴、薛小妹、史曉水、趙玉蓮等5人榮膺中國好人,鄧言懷等17人榮獲安徽好人,評選宣州好人共460人,其中“戰疫”好人50人。

在宣州大地,文明實踐的腳步鏗鏘有力。

群眾在哪裡,文明實踐宣講就延伸到哪裡。在宣州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宣講接地氣、有人氣。宣講內容緊扣群眾需求,提升服務溫度,“理響宣州”理論宣講志願服務隊先后走進全區24個鄉鎮街道新時代文明所和203個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進行宣講,實現基層陣地多輪全覆蓋。圍繞“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等專題,組織“理響宣州”宣講員深入園區企業開展宣講30余場次﹔走進校園開展宣講50余場次。截至目前,宣州區累計開展各類宣講活動3100場次,受眾達35萬人次。

時間的足跡,匯聚著前行的力量。自創建工作開展以來,文明因子已經融入宣州區的血脈,並化為發展的活力、潛力和魅力。

培育文明鄉風,建設移風易俗新平台。倡導喜事新辦、喪事簡辦,持續推進新風堂建設,截至2020年9月,共有新風堂57個,其中2020年新建25個,累計承辦酒席1586桌,節約費用共47萬元。

常態化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助力黨建引領社會治理,搭建理論宣講、政策法規、文化文藝、文明鄉風、扶貧助殘等服務平台。其中,宣州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扶貧助殘志願服務隊及所屬社會志願服務隊累計服務18900個小時,輻射受益殘疾人約5200人,參與志願者達3950多人次。針對貧困殘疾群體,助殘志願服務隊舉辦了8期農村貧困殘疾人技術培訓班以及5場殘疾人就業專場招聘會,幫助65名貧困殘疾人找到合適崗位、實現就業。

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准文明交相輝映,高顏值城市與高素質人文珠聯璧合。宣州區助力摘得“全國文明城市”金字招牌的背后,是大考之年的亮麗答卷,是全面小康的內涵展示,是文明創建的嶄新起點。

步履鏗鏘,瞄准新目標﹔意氣風發,勇擔新使命。文明創建,宣州一直在路上。(王珊)

(責編:黃艷、張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