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說起特色美食,就不得不提“牛肉饃”,這個直徑約50公分、厚約3公分的大圓盤,外表看似粗曠,內裡卻頗為講究,在百余年的傳承中,成為當地人舌尖上的美好記憶。
亳州特色早餐牛肉饃。苗子健攝
亳州牛肉饃傳承時間最長的,是位於和平路的李氏祖傳牛肉饃店,牆上“一根扁擔挑香一座城”的故事,講述了這款美食誕生、傳承百余年的過程。
初冬的細雨中,剛走進李氏祖傳牛肉饃店,就聞到一股香味,讓人渾身一暖。不多時,一鍋牛肉饃新鮮出爐,完整的圓形端出來,外表油亮金黃,一刀切下去,頓時香氣四溢。
即將出鍋的牛肉饃。王曉飛攝
食客們要多少,切多少,咬上一口,外焦裡嫩、滿口鮮香,再配上一碗咸淡適宜的“馬糊”,活力滿滿的一天就此開啟。
“正宗牛肉饃共有四層皮三層陷,面皮上下兩層是焦皮,中間兩層是軟皮,制作工藝非常講究,烹飪過程也非常考驗火候。餡主要是黃牛肉、紅薯粉絲以及我們的秘制配方。”牛肉饃是亳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第四代傳承人李朋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著精細的制作過程。
牛肉饃與“馬糊”的美食標配。王曉飛攝
1978年改革開放后,李氏開始向外傳授牛肉饃制作工藝,很多人也慕名而來學習,並將這款亳州美食帶到全國各地。雖然師出同門,但李朋到很多地方品嘗后,發現還是家裡的味道最正宗。
“牛肉饃制作,要看手藝和領悟力,口感更是源自對食材的嚴格要求。我們所有的原材料,包括面粉、牛肉、粉絲、香油等,全是精選譙城本地生產的農副產品,而且都是多年的合作伙伴。”李朋說。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亳州市位於皖北,以面食為主,盛產的小麥、紅薯、黃牛肉以及各種中草藥,在牛肉饃中都有體現。而李氏精選本地食材,既是對亳州本地農產品的一次濃縮,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群眾對本土農產品的信任。
牛肉饃制作過程。王曉飛攝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記者從譙城區獲悉,多年來,該區不斷推動糧食生產的規模化、標准化和產業化,大力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讓城鄉居民實現從“吃得飽”到“吃得好”“吃得健康”的轉變。
食客們在吃牛肉饃。王曉飛攝
以制作牛肉饃的面粉為例,位於譙城區的五得利集團亳州面粉有限公司、安徽佔元面粉有限公司、安徽三利面粉有限公司,都圍繞“優糧優產、優糧優購、優糧優儲、優糧優加、優糧優銷”建立完整機制,確保小麥從田間到車間的質量安全。
新鮮出爐的牛肉饃,切開后香氣四溢。王曉飛攝
2020年,譙城區還全面試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証制度,試行合格証制度生產主體達157家,已實施合格証生產主體39家,開具食用農產品合格証3.5萬張。全年農產品質量檢測52533批次,合格率100%﹔定量檢測數761批次,合格率100%。(韓震震)
安徽省出台全國首部長江江豚保護條例 長江江豚是世界上唯一的淡水江豚,也是長江流域唯一的水生哺乳野生動物,被稱為“水中大熊貓”。近日,《安慶市長江江豚保護條例》經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審查批准,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這是目前全國首部保護長江江豚的地方性法規。…【詳細】
安徽新基建項目名錄發布半年 入選項目建設碩果累累 “新基建”,新機遇。今年5月,安徽發布了全國首個新基建領域技術產品服務名錄,首批目錄中的896項技術將為推動安徽高質量發展打造強勁新引擎。時隔半年,這些項目建設情況如何?12月1日,記者走訪了成功入選名錄的三家本土科技企業,探訪下入選項…【詳細】
深入推進餐飲行業治理 不斷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餐飲消費是安徽消費增長的重要拉動力之一。據省餐飲行業協會統計,全省餐飲類市場主體超過25萬戶,其中小餐飲商戶佔一半以上,帶動就業超過百萬人。餐飲業作為典型的窗口行業、民生行業,在吸納就業、帶動三產發展、增加稅收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今…【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