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有地兒說,理有地兒講,矛盾有人管。”這在蕪湖市灣沚區灣沚鎮的桃園村,幾乎成了家喻戶曉的一句口頭禪。
桃園村,位於蕪湖市灣沚區的東北部,屬典型的丘崗地區,該村擁有萬畝桃林,歷來有“青山綠水弋江畔、桃花園裡有人家”的美譽。
在村裡頭,有一群“閑不住”的老人,他們義務充當“和事佬”,在田間地頭,在村居院落,專門做鄉親們的調解工作,用自己的“嘴皮子”解開村民之間的“心結子”。
俯瞰灣沚鎮桃園村。陳若天攝
走進桃園村村部的一間會議室,牆上粘貼的“老前輩調解工作室”幾個大字,格外醒目。“這裡就是調解室的‘根據地’,村裡有個大事小情的,調解工作室的幾位老人都會在這碰個面,說道說道。”桃園村黨委副書記施其紅介紹說。
話音剛落,隻聽《好運來》的手機鈴聲就從門外飄了進來,此時的施其紅,頭都沒抬,就用肯定的語氣應和道:“老陶來了!”
施其紅說的老陶,原名陶登根,今年75歲,是“老前輩調解工作室”的成員之一。此外工作室還有梁庭華、張宏圖、張朝秀、張定瑜和胡宏清,除張宏圖是一名律師之外,其余5人的平均年齡超過了70歲。
“老前輩調解工作室”成立於2016年,五位老人都是發起人,他們當中,有的當過村支書、有的任過村民組長,還有干過村委會主任,不僅在村裡頭德高望重,處理村民矛盾糾紛時也有兩把“刷子”。
就拿陶登根為例,1983年他就在村裡頭干會計,這一干就是8年,隨后又當了5年村委會主任,之后還在鄉調解委員會干了3年,直到1999年退休。
“每當看到當事人握手言和的場面,我們就覺得這嘴皮子沒白磨。”感到快樂,心懷成就,是五位老人自願沖在調解第一線的共同原因。“退休下來,閑著也是閑著,能為村裡的鄰裡關系和民間糾紛幫襯幫襯,我們也很開心。”陶登根如是說。
今年8月,村裡的一戶人家,因魚塘歸屬問題,讓母女倆鬧得不可開交,三天兩頭地吵,嚴重的時候都吵到了派出所。得知情況后,陶登根自告奮勇,“這事不能再鬧下去了,得往開了的說。”
見到老村委會主任出面了,又是擺事實,又是講道理,帶講帶勸的,一趟功夫就把問題給化解了,母女二人各讓一步。雖然氣性是消解了不少,但還是不怎麼見面。
“這不農忙剛剛結束,准備這兩天再去撮合撮合,爭取今年過年,能讓他們一家子坐在一起吃個團圓飯。”性格耿直的陶登根不願就此打住,而是瞅著機會趁熱打鐵,讓母女二人重歸於好。
在村裡頭,村民有了心結都習慣找“老前輩調解工作室”給說道說道。灣沚區委宣傳部供圖
“農村矛盾原因很多,但多數還是土地流轉、宅基地糾紛、子女贍養等問題,特別是土地爭議,因為在農村,村民對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尤其在乎。”陶登根補充道,很多在被人看來並不起眼的小事,如果不能及時處理好,就可能釀成大問題。
說起調解的訣竅,陶登根毫不避諱,“也沒什麼特別的方法,就是土洋結合,小道理得講,大道理也得說。用百姓的法兒,平百姓的事兒,最能事半功倍。”
多年來,“老前輩調解工作室”不僅成為桃園村基層治理的潤滑劑,也為鄉村振興帶來了文明鄉風。在很多村民眼中,五位老人就是文明的標杆,在他們的引導下,移風易俗也成了村裡的新時尚:紅白喜事攀比的少了,逢年過節賭博的陋習沒了,就連出人情隨份子也都不超過200元。
值得一提的是,得益於鄉風文明,桃園村2016年獲得“安徽省好人集體”稱號,2017年評上“安徽省文明村”,2018年拿到全國最美村鎮“鄉風文明獎”,不僅這些,今年桃園村還入選了全國村級“鄉風文明建設”優秀典型案例。
黨建紅丨安徽馬鞍山:用心用力用情 辦好群眾“小事” 上世紀九十年代建設的老舊小區,經改造后舊貌換新顏﹔長期困擾居民生活的噪音,經調解后迎刃而解﹔留守老人沒有休閑活動場所,經協調后讓老有所樂成為常態…… 這些變化都得益於黨建引領,也是馬鞍山市當下“我為群眾辦實事”的最生動基層實踐。 …【詳細】
合肥:三類人員可免費參加就業技能培訓 記者昨天從合肥市人社局獲悉,今年6月至10月,全市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城鄉未繼續升學初高中畢業生可參加合肥市公共職業訓練基地2021年免費就業技能培訓。 合肥市提供免費技能培訓的4家公共職業訓練基地分別是安徽合肥技師學院(新站…【詳細】
油價年內第九漲 加滿一箱油多花9元 人民網北京6月28日電 (申佳平)今日(28日)24時,國內油價迎來今年第九次上漲。國家發改委官網顯示,根據近期國際市場油價變化情況,按照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自2021年6月28日24時起,國內汽、柴油價格(標准品,下同)每噸分別提高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