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心臟,是人最重要器官之一,也是循環系統中的動力。心臟病的危害也早已為人們熟知,但對其表現出的症狀,很多人卻弄不明白,要知道,一般“傷心”了,身體很受傷。你的心臟還好嗎?
警惕心臟病發病年輕化趨勢
猝死,是指平時身體“健康”或病情基本穩定的患者,發生非預料中的突然死亡,一般將發病后1小時內死亡定為猝死的時間標准。研究表明,近年來我國猝死發生率有上升趨勢,導致猝死的最直接和密切因素多與疾病有關。
對於青少年來說,猝死的第一大殺手是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冠心病是老年猝死的最常見原因。此外,其他心臟病,如主動脈夾層動脈瘤、主動脈瓣重度狹窄、惡性心律不齊等,也是導致猝死的原因。
青年人猝死有幾大特點:1.預警症狀少,隻有少數的患者有胸悶、不適等症狀。2.猝死誘因不明確,一部分患者猝死是由運動誘發的。3.年輕人最常見的猝死原因是致死性心律失常、冠狀動脈疾病、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是與遺傳相關的,患者心肌比正常人增厚很多,這類患者在檢查心臟超聲和心電圖時都有特異性改變,可以早期識別。
臨床發現,冠心病發病趨年輕化,目前國內有明顯升高的趨勢,這部分人也是潛在的猝死人群。為什麼心臟疾病會找上年輕人呢?
生活節奏加快,工作學習的壓力過大,生活不規律,飲食不科學,煙酒過量等,導致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最后引發冠心病。冠心病最常見的危險因素有三個: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另外這些疾病有一定的遺傳因素。
心臟病可能會被它們觸發
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的心臟病專家尼採·戈德堡認為,如果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或牛皮癬性關節炎)病史,那麼你更有可能發作心臟病。懷孕期間患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女性,心臟病發作的風險相對更高。
外界環境寒冷。美國加州橙縣海岸紀念醫院心臟和血管疾病研究所的心臟病專家桑吉夫·帕特爾解釋說,氣溫明顯降低之所以會導致心臟病發作,是因為當天氣寒冷時,身體會試圖保存其核心區域的熱量,不讓熱量“逃離”身體,包括動脈在內的身體血管會因此主動收縮,使管腔變得狹窄,增加心臟病發作風險。
開始一種新的鍛煉方案。堅持鍛煉是值得提倡的,但要注意鍛煉方法。如果你是個習慣久坐的人,直接進入高強度運動,很可能導致心臟病發作,因此需要做足准備工作,再慢慢開始。事實上,任何一種大的、突然的變化都會引發心臟病,老年人甚至可能由於過度性生活導致。
癌症。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心臟病和癌症間存在相關性。某些癌症治療方法(如胸部放療)會增加患冠心病的風險。治療癌症的藥物,如阿霉素和赫塞汀也會增加心力衰竭的風險。
空氣質量差。長期暴露在惡劣空氣中會增加心臟病發作的風險。此外,生活在空氣質量較差地區的人,外出活動的機會減少,也會增加心臟病發作的可能。
腿部持續抽筋。平時腿抽筋,絕大部分都是良性的。但如果每次在短距離行走時,你都會有抽筋感,坐下來有所緩解,可能說明這是外周動脈疾病(PAD)導致的。它意味著,你的血管可能存在動脈粥樣硬化,或者外周動脈狹窄和阻塞。若不及時治療,外周動脈疾病就可能在未來引發冠心病。
什麼症狀說明心臟不好
1.有胸悶、心慌、胸痛的症狀,就是心臟病嗎?
不一定。心臟病的常見症狀包括胸悶、心慌、胸痛,但出現這些症狀,不代表就是心臟病,也可能是神經功能調節失衡所引起。另外,劇烈運動、過度勞累時也會出現胸悶、心慌,但需要區別的是,非心臟器質性病變引起的胸悶、心慌持續時間不會很長,休息后可能就會好轉,而心臟病患者活動量大時會加重不適。因此建議,為了保險起見,出現該症狀的人應該去醫院進一步診斷,以明確是否有心臟病變。
臨床上經常會見到因神經官能症引發的心臟病症狀,也就是說患者經過檢查,心臟沒有器質性病變,卻總感覺心慌得很厲害,或者胸口悶、難受、呼吸困難,女性較為常見。這是由於受焦慮、緊張、情緒激動、精神創傷等因素的影響,人體中樞神經興奮和抑制過程發生障礙,受植物神經調節的心血管系統也隨著發生紊亂,引起了一系列交感神經張力過高的症狀。這類人要學會減壓、放鬆心情、適度運動,必要時應該進行心理治療。
2.有的年輕人經常心跳加速,這是心臟病變的信號嗎?
出現這種情況的年輕人,多數可能不是心臟疾病,尤其是年輕女性。另外,沒有基礎疾病的人在情緒波動、精神緊張、受到驚嚇、運動后、過量吸煙、喝酒后,都可能出現心跳加速的情況,如果在上述條件下出現這些症狀,不用太擔心。但心率過快肯定不好,如果成人每分鐘心跳超過100次,就算心動過速,容易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病風險,因此我們應該學會控制情緒、適度運動、戒煙限酒。
3.心裡經常咯噔一下,感覺像是停跳了,這是得了心臟病嗎?
這個問題應該引起重視,可能是早搏。早搏的發生率很高,健康人和有心臟疾病的人均可發生,精神壓力大、飲酒、喝咖啡、睡眠差等因素是誘因。早搏有良性和惡性之分,沒有心臟病的早搏是良性的,如果症狀不明顯,對生活沒有影響,可不用治療。但如果是冠心病、高血壓等引起的早搏,應該引起足夠重視。因此,發現早搏還是應該去醫院,讓醫生檢查是否有心臟基礎疾病。
4.一感冒就不舒服,感到心慌、胸悶、氣短,這跟心臟有關嗎?
有一定關系。感冒發燒后出現胸悶、氣短等症狀,建議到醫院做心電圖,如果發現早搏、傳導阻滯等,要警惕病毒性心肌炎。但大家不用緊張,因為大多數人的不適是一過性的,真正發生重型病毒性心肌炎的人很少。生活中,我們應該加強鍛煉,預防感冒。
5.什麼症狀應該懷疑是心臟病?
心臟病的表現非常多,例如冠心病、心絞痛患者除了胸悶、心痛、心慌、氣短、嗓子發緊等症狀外,還可能有胃痛、腹痛、頭暈、腹脹等不典型心絞痛的表現。雙下肢疼痛、浮腫等,也可能是心衰表現,最好馬上去醫院,以便及時發現病情。
6.預防心臟疾病最有效的方法是什麼?
簡單來說就是兩種:一是改變生活方式,戒煙戒酒、適當運動、飲食有規律、葷素搭配、少吃油膩﹔二是高危人群循証用藥,比如有高血壓的人一定要按醫囑規律服用降壓藥,有糖尿病的患者控制好血糖,血脂高的人要管好血脂等。
六種食物最護心臟
豆類。黑豆、黃豆、豌豆、蠶豆、扁豆、鷹嘴豆等豆類營養豐富,低脂肪高蛋白,富含復雜的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以及多酚和皂苷等活性物質,有助降低膽固醇。一項涉及25項相關研究的綜合分析發現,每天吃130克豆類食物可以使“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降低0.17毫摩爾/升,收縮壓降低2.25毫米汞柱。研究還發現,每天吃一杯豆(約合200克)可以使體重降低0.34公斤,體脂總量降低0.34%。
咖啡。咖啡富含生物活性多酚(主要是綠原酸)、咖啡因(具有刺激作用的生物鹼)以及大量的礦物質鉀。一項針對18.6萬名參試者長達16年的跟蹤調查發現,與不喝咖啡的人群相比,每天至少喝4杯咖啡的參試者早亡風險(包括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降低18%。每天喝1杯咖啡也可使早亡風險降低12%。咖啡中多酚物質的主要作用包括:降低血糖濃度、抑制脂肪吸收、促進脂肪組織中三酸甘油脂的分解。
茶。茶葉富含黃酮類化合物和多酚類抗氧化劑。一項涉及66名冠心病患者的研究發現,經常喝紅茶可以顯著改善血管內皮健康,逆轉冠心病患者血管舒縮功能障礙。中國一項涉及20萬名男性和30萬名女性的大規模研究發現,每天喝茶(任何一種茶)可以使缺血性心臟病風險降低8%,心臟病相關風險降低10%。專家表示,喝茶最好不要加糖、甜味劑或奶油。
蘑菇。大量臨床研究發現,經常吃蘑菇保護心臟。蘑菇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而且有助增加體內維生素D水平。蘑菇中的多種氨基酸和β葡聚糖(多糖)等物質可防止動脈粥樣硬化、降壓降脂和調節免疫系統。經常吃蘑菇還可減少心臟病並發症,如代謝綜合征、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等。
富含歐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具有護心功效的歐米伽3脂肪酸可分為海洋來源的歐米伽3多不飽和脂肪酸和植物來源的α亞麻酸。前者主要包括三文魚、金槍魚、鯖魚等深海肥魚。一項涉及22萬名參試者的大型分析研究發現,適量吃魚,冠心病死亡風險可降低7%。植物來源的歐米伽3脂肪酸主要包括綠葉蔬菜、核桃、菜籽油和大豆油、亞麻籽油等。
富含維生素B12的食物。維生素B12缺乏容易導致嚴重的血液疾病和神經疾病。多項大型前瞻性研究發現,補充維生素B12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或復發風險。富含這種營養素的食物有瘦肉、發酵豆制品等。
研究人員同時強調,添加糖和能量飲料最不利於心臟健康。前者增加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血管疾病風險,后者升高血壓、增加血小板聚集以及心律失常風險。
十個習慣讓心臟更健康
改善飲食和加強鍛煉是公認有效的護心法。但美國近期報道稱,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除了吃動之外,還有很多小方法可以起到保護心臟健康的作用。
1.擁抱。研究表明,與愛人相依偎能使自身釋放一種有助降低血壓、釋放壓力的激素,催產素。
2.大笑。大笑能刺激血管擴張,最大幅度可達22%,進而增強血液流動,降低血壓。
3.食用巧克力。可可豆中富含的抗氧化物質,可以增強免疫系統功能,幫助身體抵御外來傷害。
4.養寵物。數據顯示,飼養寵物的人血壓相對較低,患心臟病的風險也低於不飼養寵物的人。這可能是因為養寵物的人比不養寵物的人鍛煉時間更多。
5.每周吃一天素。少吃肉是保護心臟的重要措施之一,研究表明,適當素食可以降低32%的心臟病風險,建議每周至少有一天吃素。
6.站立。無論工作還是休息,我們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坐著,一定程度上會增加患心臟病的風險。站起來,在辦公室裡散散步,和同事聊聊天,或者每隔幾個小時在附近轉一轉,都可以改善心臟健康。
7.保持適度睡眠時間。每晚需要保証7~8小時的睡眠。研究表明,睡得太少會令心臟病風險增加48%,而睡得太多也會令患病幾率增加38%。
8.咖啡因。每天喝1~3杯黑咖啡有助於穩定心率。
9.遠離噪雜的公路。研究表明,在高速公路上,你接觸到的噪音每增加10分貝,心臟病的發病風險就會上升12%。
10.結婚。調查發現,已婚人士的心臟相對單身者更為健康。對女性來說,持續10年的穩定婚姻可以使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13%。
心臟病人的運動原則
大量研究証明,有規律的運動對心臟病有積極的預防和治療作用。《柳葉刀》上的一項研究顯示,對那些糖耐量低的患者來說,如果他們每天多走2000 步或進行約20分鐘的適度步行運動,一年下來,患心臟病的風險就會減少8%。目前建議,心臟病患者運動應遵循“1、3、5”原則。
“1”指運動時的心率不超過170減去年齡數。運動處方通常包括運動強度、頻率、時間和類型等方面。拿運動強度來說,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情和心肺功能測定結果,制訂一個“靶心率”,即運動時所要達到的心率。但一般來說,運動時的心率不超過170 減去年齡數。此外,運動前后要數脈搏,以運動后增加不超過20 次/分鐘為宜。
“3”指每天步行約3000 米,時間在30分鐘左右。一般情況下,運動要定量,避免運動強度過小或過大。很多時候,心臟病患者剛開始運動時,也許僅能維持5~10 分鐘,隨著心功能的恢復,運動時間會慢慢延長到30 分鐘或更久。臨床上認為,合適的運動量應是運動后微微出汗、呼吸略快但感覺舒暢,無明顯疲勞感,第二天睡醒后心率仍然穩定。
“5”指初始運動每周不超過5天。最開始的時候,依據個人情況,每周活動最好別超過5天,隨后可增加至每天都活動。大家要將運動變成生活中的固定環節,就好像吃飯一樣。要知道,三天打魚兩天晒網的效果,可能比干坐著不動更糟糕。
還需要提醒的是,心臟病患者一旦開始運動后,應該密切關注身體反應,如果運動后次日早晨感覺疲勞,運動中心率加快或減慢、血壓異常、運動能力出現下降、因呼吸急促而不能自由交談、面色蒼白等應馬上停止並在醫生指導下調整運動計劃。另外,心臟病患者參加運動鍛煉是有一定危險的,運動量、次數、時間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量體裁衣”。(人民健康網綜合自原創、生命時報)
黨建紅丨安徽馬鞍山:用心用力用情 辦好群眾“小事” 上世紀九十年代建設的老舊小區,經改造后舊貌換新顏﹔長期困擾居民生活的噪音,經調解后迎刃而解﹔留守老人沒有休閑活動場所,經協調后讓老有所樂成為常態…… 這些變化都得益於黨建引領,也是馬鞍山市當下“我為群眾辦實事”的最生動基層實踐。 …【詳細】
合肥:三類人員可免費參加就業技能培訓 記者昨天從合肥市人社局獲悉,今年6月至10月,全市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城鄉未繼續升學初高中畢業生可參加合肥市公共職業訓練基地2021年免費就業技能培訓。 合肥市提供免費技能培訓的4家公共職業訓練基地分別是安徽合肥技師學院(新站…【詳細】
油價年內第九漲 加滿一箱油多花9元 人民網北京6月28日電 (申佳平)今日(28日)24時,國內油價迎來今年第九次上漲。國家發改委官網顯示,根據近期國際市場油價變化情況,按照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自2021年6月28日24時起,國內汽、柴油價格(標准品,下同)每噸分別提高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