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渦陽城關:創新“以孝治家,孝和天下”生活方式

2020年10月29日11:54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古老的渦河,流淌著千年道教文化的乳汁,滋養著一代又一代淳朴善良的渦陽人厚德載物、尊禮守義。以凡人善舉彰顯著渦陽人的品格風貌,把孝老愛親演繹成人間大愛,中國好人、道德模范名冠全國。

為進一步弘揚傳統孝道文化,大力營造“守望相助,鄰裡和睦”的和諧社會氛圍,渦陽縣城關街道在傳承發展“老子道教文化”的基礎上,創新發展“以孝治家,孝和天下”生活方式,讓中華傳統文化與新時代文明實踐激情碰撞、有機融合,在城關街道綜合文化站、15個社區設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定期開展老子文化、孝文化、家文化實踐活動,並把“道德講堂”、“孝文化大講堂”、“科普大講堂”宣傳教育平台作為社區學習品牌項目發展,定期邀請渦陽縣老子研究會、孝文化研究會知名學者、書畫愛好者開展知識講座、文化座談、藝術交流等活動。

2020年10月28日,渦陽縣城關街道在城關綜合文化站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舉行了“以孝治家”孝文化座談會和書畫藝術交流活動。安徽省歷史文化研究中心家文化工作委員會副主任萬曉源同志應邀出席並重點闡釋了家風與家庭建設的現實意義,良好的家風能夠體現家族成員精神風貌、道德品質、審美格調和整體氣質的家族文化風格,孝老愛親、禮尚仁愛等良好的心態、意志、教養、價值觀、生活習慣,都是人生無形的財富,都能夠有效促進社會和諧。

亳州市政協委員、渦陽縣孝文化的倡導者、踐行者孫修亞發表了“心和家和天下和”家國文化觀點,並引証《孝經》論點為依據,“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以“孝”為紐帶,把家庭的“事親”、國家的“事君”與個人的“立身”結合在一起,“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 人在家中,家在國中﹔國依托於家而存在,家因人而繁榮,三位一體,渾然天成。

渦陽縣老子文化研究會著名專家王振川、知名學者馬杰分別以老子《道德經》觀點論述了“道之根本源於孝,立身當以孝為先”。並闡釋了“孝”的真諦:潔身自好,力爭上游,孝敬父母,敬奉師長﹔上精忠報國,下愛人以德。最終發展成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

渦陽縣政協、老子研究會愛好者王燚、羅賢子、宋月杰、王立等也紛紛建言獻策,提出“以孝治家”應充分依托厚重的歷史文化資源,以修身齊家和天下的思想,把孝老、厚德、和合、尚禮、傳承、發展深度融合,搭載“鄰長制”基層組織體系建設宣傳快車,與法制宣傳、思想道德建設、民生工程建設等社區日常工作相結合,常態化開展,持續化推進,為“老子故裡,道德之鄉”再添佳話、再創輝煌。

安徽省歷史文化研究中心孫林、李氏文化研究會李進德、太上文化中心姜標等還潑墨揮毫,以書畫交流形式詮釋孝文化、家文化、和文化,把古典詩詞中關於孝文化的經典語句以書畫藝術形式展現出來,營造“以孝治家,孝和天下”的社會氛圍,激勵社區居民和廣大青少年學習踐行孝文化和書畫文化藝術,為進一步構建和諧溫馨鄰裡關系社會環境打下基礎。(韓五更)

(責編:劉穎、關飛)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