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南:脫貧攻堅“不打烊” 文明實踐進林場

2020年10月20日11:49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國網淮南供電公司、淮南市委講師團分別向林場村捐資5萬元和3萬元,用於林場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和黨建陣地建設。”夾溝鎮林場村第一書記李 金銘在捐資儀式上宣布。

10月17日是我國第7個“國家扶貧日”,同時也是第28個“國際消除貧困日”。國網淮南供電公司和中共淮南市委講師團組織干部職工,到定點幫扶村淮南市潘集區夾溝鎮林場村開展“脫貧攻堅‘不打烊’ 文明實踐進林場”為主題的扶貧濟困、志願服務等系列活動,以實際行動助力林場村走好脫貧“最后一公裡”。淮南市委講師團團長張鬆、淮南市委講師團副團長、夾溝鎮林場村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李金銘、潘集區委常委、宣傳部長、統戰部長王靖、國網淮南供電公司副總政工師權勤升、夾溝鎮和林場村有關負責同志出席活動。

義務宣講 文明實踐在行動

一邊是安全用電、節約用電知識、電費電價政策的宣傳,一邊是黨的扶貧政策的宣講,在“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進林場”咨詢台的兩側,淮南市委講師團和國網淮南供電公司的義務宣傳員們正忙著為林場村的村民進行義務宣講。

“鄉親們,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用電安全,使用電器時應保持手干燥……”

“黨的政策好啊,‘兩不愁’‘三保障’‘一安全’讓咱們貧困群眾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日子也有盼頭了。”

“新時代文明實踐所作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陣地,我們也想把當前的新思想、新政策、新知識帶到貧困村裡來,讓村民在精神上也‘新’起來。”淮南市委講師團團長張鬆如是說。

據了解,自2017年結對駐村幫扶以來,淮南市委講師團和國網淮南供電公司始終積極響應淮南市委市政府關於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有關要求,廣泛發動干部職工,堅持把扶貧工作與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相結合,發揮電力行業和理論宣講的職能優勢,努力使林場村在脫貧致富奔小康的路上呈現出新面貌、新風尚。

精准幫扶 捐資助貧在行動

接過捐贈牌,林場村村支書陳 軍笑得很開心。

“這下我們村黨建活動再也不用愁沒地方去了。”捐資儀式上,林場村老黨員陶老激動地說。

向林場村的捐資儀式已經連續舉辦了三年,自2017年淮南市委講師團和國網供電公司結對駐村幫扶以來,每年都會向林場村捐贈一部分扶貧資金,用於加強村子基礎設施建設和發展特色產業。

“在國網淮南供電公司和市委講師團的攜手幫助下,這兩年我們村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扶貧光伏建起來了,路燈公路等基礎設施好起來了,龍蝦養殖等特色產業也發展起來了,村民們的日子也紅火起來了。”林場村村支書陳 軍動情地說。

消費扶貧 助農幫銷在行動

“今天,我們和供電公司簽訂了特色農產品的認購協議,總金額近4萬元,解決了我們農產品的銷路問題,增加了我們的收入,讓我們村離脫貧致富又近了一步。”在公司和林場村扶貧農產品認購簽約儀式上,潘集區夾溝鎮林場村鵬禹西瓜種植合作社和鴻博水產養殖合作社的負責人說。

國網淮南供電公司始終將消費扶貧、消費助農作為扶貧工作的重要內容,通過鼓勵廣大干部職工用“以購代捐”認購貧困村農產品、貧困村特色農產品“進食堂”、“進工會慰問品”等多種形式,助力消費扶貧。

今年以來,公司共購買林場村特色農產品近8萬元。同時,該公司利用國家電網公司搭建的“惠農幫”和“愛如電”等網絡銷售平台,幫助林場村“酥瓜”“吊西瓜”等特色品牌產品進行網上銷售,拓寬了產品銷售的“路子”,也讓村民們多賺了“票子”。

教育扶智 光明驛站在行動

一雙雙渴望的眼神,一張張真摯的笑臉,游戲中,“大朋友”和“小朋友”的開心互動為整個活動增添了許多生機與活力。

“這些彩色的書包、彩筆、文具盒你們喜不喜歡?”

“你們的理想是什麼,寫在紙上,然后折成紙飛機,放飛理想。”

扶貧日主題活動中,國網淮南供電公司的青年志願者們為林場村的留守兒童送去書籍和學習用品,和他們一起玩游戲、踢毽子、話理想,為他們送去物質和精神上的雙重關愛。

“小朋友們,我們一起踢毽子好不好,和哥哥姐姐們兩兩一組,踢得多的有獎品哦。”

“我們來玩你畫我猜,看看誰猜得又快又准。”

活動中,志願者大哥哥大姐姐們和孩子一起玩耍,一起嬉戲,歡聲笑語也讓林場村村部熱鬧起來。

“教育扶智是國網安徽電力2020年全國扶貧日活動內容之一,通過發揮公司青年志願者‘愛心媽媽’‘知心姐姐’‘陽光哥哥’等志願角色作用,間接轉移留守兒童的‘親情飢渴’,也讓留守兒童們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國網淮南供電公司團青專責王 銀在採訪中說。

扶貧日活動中,國網淮南供電公司黨員服務隊的隊員們還前往部分貧困戶的家中,為他們檢修用電線路,更換空氣開關和LED燈泡,確保他們用上放心電。

脫貧不是終點,而是美好生活的起點。未來,該公司將繼續秉承著“脫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的原則,扛起幫扶責任,發揮職能優勢,打好定點幫扶、教育扶貧和消費扶貧“三張牌”,點亮林場村致富脫貧路。(陳慶驍 文/圖)

(責編:范曉琳、金蕾欣)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