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是發展的鮮明底色

安慶“十三五”期間推進綠色發展綜述

2020年10月19日09:53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2.jpg

  安慶石化全力打造綠色花園企業。 全媒體記者 徐火炬 通訊員 劉潔 攝

  “十三五”以來,安慶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聚焦污染防治攻堅重點領域,堅定不移推進高質量發展,生態保護取得顯著成效,建設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市步履鏗鏘。五年來,依托良好生態環境,安慶市產業不斷升級、綠色理念深入人心,老百姓實實在在享受到綠色發展的紅利。

  守住綠色發展“生命線”

  2015年,隨著合成氨裝置的全線停產,曙光集團開啟了東部老廠區退城進園工作;2017年,原華中路生產區徹底關閉,高標准異地重建新廠區總投資達50億元,其中環保投資佔總投資的8.2%;2019年,曙光集團整體搬遷至安慶高新區,新建的煤制氫、丁辛醇等精細化工產品項目投產達產,年經濟規模跨上30億元台階,轉型升級成效顯著。

  曙光集團的搬遷升級是安慶市踐行長江大保護的縮影。

  為牢牢守住生態必須優先的“紅線”和發展必須綠色的“生命線”,安慶市嚴把環境准入關,嚴格落實“1515”方案,扎實開展“禁新建、減存量、關污源、進園區、納統管、建新綠、優產業、強機制”八大行動,做好長江干流岸線1公裡、5公裡、15公裡三段線“十清”“四控”“四優”工作。目前,城區沿江1公裡范圍內化工企業全部退城進園。

  通過退城進園、技術革新、工藝優化、產品升級等綜合手段,一批污染大、能耗高的企業脫胎換骨,產品品質和經濟效益同步提升。此外,安慶市嚴格控制高污染、高耗能項目落地,落實園區規劃環評要求,推動優質產能向園區集中,推動落后產能加快淘汰,促進全市產業結構和產業布局的調整優化。

  五年來,安慶市不斷延伸綠色產業鏈,大力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工程,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產業正在形成集群集聚發展。以安慶石化C4、丙烯腈等化工原料資源為基礎,己二腈、ABS、紫外光纖等化工新材料產業初具規模。

  服務企業提升環保能力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環保。坐落於桐城經開區的匯通汽車部件有限公司由於粗放式發展帶來嚴重的環境問題,在中央和省環保督察中被環境執法部門立案查處,責令停產整改。如何讓企業恢復生機?生態環境部門通過“四送一服”,進企業宣傳政策法規,匯通公司管理層意識到,要順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趨勢和高質量發展要求,開啟“轉型升級、綠色發展”的改革之路。

  如何讓企業提升環保能力?安慶市工業園區陸續推行“環保管家”制度,生態環境部門會同園區管理部門邀請行業專家,幫助企業查找問題,設計系統性提升整改方案,指導規范整改。引薦專業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第三方公司,幫助企業重新編制環評、完善治污設施。在多方幫扶下,該公司加快設備更新換代,先后投入近千萬元,引入先進環保設施,控制廢氣、粉塵、廢水排放,從源頭預防到過程控制再到末端治理,用精細化管理支持綠色發展。

  像匯通公司這樣通過督促指導走上綠色發展之路的企業還有很多。

  近年來,安慶市探索出一系列制度模式,貼身指導,服務企業高質量發展。持續開展重點企業能力提升年活動,指導企業制定環境管理提升計劃,針對難點問題,主導治理會商;完成全市110家重點污染源在線監測、聯網、運維等建設,建立“智慧環保”系統網上巡查機制,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在全省率先建立生態環境“議事廳”制度,有針對性地解決企業升級轉型面臨的污染防治難題……安慶石化、安徽華泰、安徽時聯、潛山華業等一大批企業因此受益,實施了污染防治設施升級改造,實現了環保能力再提升,充分激發了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

  推進綠色理念深入人心

  2017年,安慶市全面啟動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創建工作,編制《安慶市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規劃》,明確大氣、水、土壤環境治理目標和六大類53個重點項目,強化突出環境問題整改,努力使環境質量穩定達標並持續向好,群眾獲得感穩步提升。

  截至目前,各縣(市、區)均開展了生態創建工作,全市累計建成1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3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市),6個省級生態文明縣(市、區)。

  推進綠色發展,沒有旁觀者。安慶市貫徹落實生態文明理念,強化排污者責任,健全環保信用評價,推行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完善生態環境議事公眾參與制度,創建綠色家庭、學校、社區,推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正在安慶市逐漸形成。

  綠色發展,綠色是前提,發展是目標。依托良好生態資源,安慶市推行“全域旅游”、發展新興產業、深耕有機農業,正源源不斷創造著綜合效益,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堅持生態優先,緊緊抓住綠色發展新機遇,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綠色發展道路,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安慶,正在綠色發展的道路上闊步前行。(全媒體記者 項珍 通訊員 馬海平)

(責編:歐愷、關飛)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