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勝小康看安徽”系列報道

安徽淮北:“小推車”拉動“大扶貧”

周坤 楊賽君

2020年05月15日10:49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同時也是安徽省淮北市建市六十周年。

革命戰爭年代,淮海大地上的人民群眾用“小推車”將星星火種推向了大江南北。如今,在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戰場上,勤勞朴實的淮北人民繼續傳承“小推車”精神,固本強基、凝心聚力,創新基層治理,發展特色產業,激活內生動力,構建“大扶貧”格局,在奔小康路上大踏步前行。

濉溪縣四鋪鎮三鋪村黨員、村民一起討論村務 周坤 攝

固本:創新農村基層治理

鄉村治,百姓安,國家穩。

淮北市堅持黨建引領鄉村治理,全面推行農村網格化管理。按照“方便管理、相對穩定”的原則,以村民小組或自然村為基本單元,把行政村劃分為若干網格,每個網格成立一個黨支部(或黨小組),同步組建村民理事會,有力延伸了新時代黨在農村工作的“手臂”,進一步推動村黨組織加強對村裡各類組織的統一領導,規范群眾組織運行,使其有序參與鄉村治理、開展協商議事,探索出一條以黨建引領和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鄉村善治新路子,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新格局。

去年年初,淮北市濉溪縣黃集村的貧困戶張秀英為了早日脫貧致富,打算在原有二分地的花卉大棚基礎上擴大花卉種植規模。張秀英看中顧庄一塊農田,但多次協調無果,村兩委出面協商,效果仍不明顯。后經顧庄村民理事會成員多次登門協調,該塊農田的使用者最終同意張秀英租賃其田地擴建大棚。

“之前,村民之間在佔地、廢棄物拆除、房屋改造等方面發生‘小摩擦’時,村兩委人員出面調解,效果往往不好,如今在發揮村黨小組和理事會的作用后,很多矛盾都會迎刃而解。”黃集村第一書記劉衛東說。

“農村網格化管理”不僅讓百姓當家做主,更讓百姓獲得了真金白銀。

淮北市濉溪縣劉樓村有6個自然村3000多名村民,2017年,劉樓村黨支部按照淮北市的統一部署,把黨組織下沉到自然村網格內。現在,在6個黨小組的努力下,劉樓村已先后發展起了五、六個特色生態種養業,今年有望實現畝均純收入超過3000元,比過去提升30%以上。

目前,淮北全市調整設置2235個黨組織、組建2274個理事會,一縣三區設置“黨群連心站”“黨群微家”等農村網格議事活動場所1963個,有力延伸了新時代黨在農村村庄和城市社區工作的“手臂”。通過充分發揮村民理事會的帶動作用,讓大家勁往一處使,心往一處想,汗往一處流,大力發展現代特色農業,形成了“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的產業發展格局,真正成為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好幫手”。

在濉溪縣的扶貧車間裡,貧困戶正在制作服裝,在家門口就業脫貧。周坤 攝

強基:因地制宜 做大產業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因地制宜謀發展,淮北人用他們的實際行動進行了生動實踐。

開展農業特色產業扶貧服務月活動,自種自養貧困戶達標4703個,新型經營主體帶動貧困戶7613戶﹔投入資產收益扶貧資金2240萬元,開工建設高標准糧食倉儲項目,帶動貧困人口9467人增收﹔堅持“戶貸戶用”,強化風險監管,發放扶貧小額信貸717.5萬,帶動177戶貧困戶發展產業……淮北市全面推廣“四帶一自”模式,投入產業扶貧資金4268萬元,實施項目317個。

實踐証明,產業扶貧是最有成效、最快速度、防止返貧的脫貧舉措。

截至目前,淮北市累計12882戶34846人實現脫貧,22個貧困村高質量出列,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2.7%降至2019年的0.1%,剩余貧困人口319戶1021人。

面對剩下的為數不多的“硬骨頭”和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突發挑戰,淮北市及時協調解決帶貧主體生產經營困難,推動財政補貼、金融支持、信貸擔保、稅費減免等扶持政策,促進帶貧主體平穩健康發展,保障被帶動貧困戶應得利益。濉溪縣扶貧龍頭企業實有個數24個,目前已經全部復工滿產,帶動貧困勞動力就業1375人。

在臨渙鎮的茶館裡,黨員給村民們宣傳扶貧政策。周坤 攝

凝心:“茶館+扶貧”鼓足士氣

提起茶館,人們往往會想起老舍先生筆下曾經感染了無數大眾的京味《茶館》。然而,在淮北市濉溪縣臨渙鎮,有著大大小小近十個茶館,豐富了這裡百姓的精神生活。

臨渙鎮地處中原腹地、泡澮要沖,人口近10萬人,建檔立卡貧困戶3087戶6608人。如何解決這一龐大群體的文化生活貧乏、單調問題,成為了當地鄉村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

作為一座具有千年歷史的古鎮,石板老街、茶館、古茶文化為臨渙特色標簽。臨渙茶文化有著600多年的歷史,走在臨渙老街,隨處可見老百姓聚在茶館門口喝茶聊天的場景。

因此,近年來,臨渙鎮因地制宜、因材施策,利用當地群眾喜歡聚在茶館說事、茶館人流量大的特點,開展扶貧宣講活動,說書藝人以大鼓的形式向貧困戶說唱扶貧政策,讓扶貧工作“冒熱氣、接地氣、鼓士氣”。

“正是因為在茶館,受到扶貧宣講鼓舞,在當地扶貧干部幫扶下,置辦了一個燒餅爐,在老街賣燒餅。”臨渙鎮貧困戶劉錦玲告訴記者,曾經在家無所事事的她,如今靠著雙手打燒餅,一年掙了3萬多,如今已光榮地脫了貧。

“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脫貧致富不能等靠要。”濉溪縣臨渙鎮臨南村第一書記王西川介紹,在茶館裡定期舉行扶貧點評會、脫貧示范會,將“勤”和“懶”、“好”和“差”放在一起,算收入、找差距,著力解決“不想富、不會富”的問題,引導貧困群眾樹立“我會富、我要富、我能富”的堅定信念。

老平台,新手段,“茶館+扶貧”讓臨渙古茶文化與新時代脫貧攻堅精神,在一杯杯老茶中、一段段說書裡,完美契合,發揚傳承。

在綠錦花卉的大棚裡,眾多貧困戶在一起打理多肉植物。周坤 攝

聚力:各方攜手 共助扶貧

在淮北,扶貧已經成為社會各方力量共同參與的主戰場。例如,扶貧力量當中的巾幗擔當。

“今天,市婦聯來村開辦家政培訓班,淮北皖嫂金牌家政服務員和我結對,教我學習家政技能,市婦聯還能幫俺免費介紹工作!”5月8日,剛參加完“姐妹牽手助脫貧”家政培訓,濉溪縣四鋪鎮新庄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閆金鳳高興地說。

婦女既是工作對象,也是脫貧攻堅的重要力量。“姐妹手牽手·愛心助脫貧”活動,就是淮北市婦聯創新開展的“姐妹牽手助脫貧”系列活動之一。

淮北市婦聯副主席榮麗介紹,市婦聯主動對接基層婦女群眾需求,提供面點制作、家庭保潔、育嬰、養老護理等家政培訓菜單,貧困村和貧困婦女按需點單,淮北“皖嫂”家政送課進村,開展“姐妹牽手助脫貧 ”家政巡回培訓,增強脫貧致富本領。

“如今淮北發揮好市、縣、鎮、村(居)四級婦聯的聯動作用,形成了‘上面千條線,下面一張網、身邊一個家’的工作格局,為婦女就業創業、增收脫貧提供有力保障。”榮麗說。

走進淮北市濉溪縣的“綠錦花卉”大棚裡,200多種多肉植物令人目不暇接。今年32歲馮影正和婆婆一起正在打理著多肉植物。

前幾年因為公公患病,馮影一家人負債累累,因病致貧。為了還債,她開始從事花卉種植,但是創業之路幾經波折。在村裡的幫助下,馮影承包下連棟薄膜溫室大棚,建立起“綠錦花卉”品牌。如今,馮影花卉種養越來越好,收入也在一天天的增加,彌補了家裡看病的支出。

“十幾萬的欠債,已經還了一大半了,剩下的今年就能全部還掉了。”馮影告訴記者,盡管前段時間,疫情影響了花卉銷售,但是縣農委、婦聯、發改委等領導,輪番網絡直播“帶貨”,把疫情的損失降到最少。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像馮影一樣的巾幗扶貧基地,在淮北市還有很多。

當地抓好巾幗特色產業發展,爭取省婦女創業扶持轉移資金項目資金180萬元,其中15萬元項目資金用於扶持巾幗扶貧基地,為貧困婦女提供就業崗位,帶動貧困婦女通過發展種養殖增收致富。

走進安徽淮北,放眼脫貧戰場,一個個貧困村實現華麗蛻變,一個個扶貧項目建設如火如荼,一張張笑臉洋溢在貧困群眾臉上……“村村有主導產業、戶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致富門路”的“大扶貧”格局,正讓越來越多的百姓擺脫貧困,冀以小康。 

(責編:關飛、郭宇)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