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古井,留存千年。輕輕的走近它,井中幽幽深邃泉水,清澈如鏡,一縷陽光投射進來,仿佛要洞穿歷史的煙雲……
在城隍廟,就曾經有這樣一口古井,它是不少周邊老人共同的記憶。2017年,這口青磚砌成的古井在城隍廟大廟改造中被挖掘出來。這口古井井壁用青磚砌了雙層,青磚之間用生石灰填充,既保証了井的堅固耐用,又達到過濾水中雜質的目的。古人造井的智慧,由此可見。
古井訴說著怎樣的歷史故事,請聽小編道來~
據嘉慶《合肥縣志》記載,廬州府城隍廟始建於北宋皇祐年間。“古井應該跟廟同齡。”據文化部門工作人員介紹。古井是城市文脈重要的組成部分。在現代生活中,自來水基本普及,古井的供水作用已逐漸淡出,但它在城市景觀、文化傳承上的價值依然是不可替代。據相關人員介紹:“一般來說,古代的寺廟、道觀等建筑內均有水井,既提供飲用水源,又是修身養性的重要場所。由於古代建筑大量使用木制材料,防火是重中之重,井水也是主要的消防水源。城隍廟內的古井,很可能是北宋年間的,一般建廟都會打井。”
作為一口歷史悠久、“閱歷十足”的古井,必然流傳眾多故事,文人騷客爭相留下墨寶傳世,民間傳說演繹出神秘的色彩。相傳當年南宋詞人、音樂家姜夔轉徙江湖,寓居合肥期間,曾來過城隍廟,看到百年銀杏樹下的此口古井,為其題名“杏泉”。后大廟經歷代修繕,此名稱也隨時代的變遷而被湮沒和遺忘。
姜夔何許人也?
姜夔(1154年—1221年),字堯章,號白石道人,漢族,饒州鄱陽(今江西省鄱陽縣)人。南宋文學家、音樂家。在湖州居住期間,姜夔時時四處游歷,往來於蘇州、杭州、合肥、金陵、南昌等地。公元1190年(紹熙元年),他客游合肥,寓居赤闌橋,和范仲訥為鄰。公元1191年(紹熙二年),姜夔從合肥出發,泛巢湖,作《滿江紅》詞,以浪漫的筆法和想象,謳歌巢湖仙姥,兼懷古嘆今。
姜夔對詩詞、散文、書法、音樂,無不精善,是繼蘇軾之后又一難得的藝術全才。
關於這口古井還有另外一段傳說故事。
附近的老人說:" 這口井是人們的救命之泉。清末廬州一帶瘟疫流行,廟內人就靠這口井清災保康寧的。說來也怪,不論是豐水的時節,還是干旱年月,它總是滿盈盈的,明淨清冽。" 因此,當年善男信女來城隍廟拈香、禮拜都要拜拜古井,仿佛井裡深藏玄機,能開悟眾生。
雖是傳說,多也無法考究,但是古井故事自古就被周邊百姓代代相傳。這口古井,已經不再承擔生活取水的“時代任務”,更多的是找尋歷史記憶的源泉……
大廟裡的銀杏樹繁枝茂葉,屹立在戲台兩側,樹下的古井顯得是那樣古朴、淡靜、深邃……每每都有幾位老人在談論著它的今與昔。
如果想一睹古井的神秘風採
請來廬州府城隍廟大廟
聆聽著關於它的美麗的傳說......
來源:文藝合肥
黨建紅丨安徽馬鞍山:用心用力用情 辦好群眾“小事” 上世紀九十年代建設的老舊小區,經改造后舊貌換新顏﹔長期困擾居民生活的噪音,經調解后迎刃而解﹔留守老人沒有休閑活動場所,經協調后讓老有所樂成為常態…… 這些變化都得益於黨建引領,也是馬鞍山市當下“我為群眾辦實事”的最生動基層實踐。 …【詳細】
合肥:三類人員可免費參加就業技能培訓 記者昨天從合肥市人社局獲悉,今年6月至10月,全市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城鄉未繼續升學初高中畢業生可參加合肥市公共職業訓練基地2021年免費就業技能培訓。 合肥市提供免費技能培訓的4家公共職業訓練基地分別是安徽合肥技師學院(新站…【詳細】
油價年內第九漲 加滿一箱油多花9元 人民網北京6月28日電 (申佳平)今日(28日)24時,國內油價迎來今年第九次上漲。國家發改委官網顯示,根據近期國際市場油價變化情況,按照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自2021年6月28日24時起,國內汽、柴油價格(標准品,下同)每噸分別提高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