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核酸檢測:一場刀尖上的賽跑

2020年02月13日18:01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安徽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2月7日決定,在全省集中開展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核酸檢測初篩工作。日前,坐落合肥市包河經開區的合肥千麥醫學檢驗實驗室通過安徽省臨床檢驗中心調研論証,經省疾情防控應急綜合指揮部辦公室確認,成為安徽省第一批可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的第三方檢測機構。

2月9日晚,包河區疾控中心將檢測標本送達千麥醫學檢驗實驗室。至此,實驗室第一批樣本檢測工作正式啟動。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既是“前線”也是“后方”的千麥實驗室內,“白衣戰士”們徹夜鏖戰。

工作人員正在進行核酸檢測。

據了解,PCR檢測結果是新型冠狀病毒確診的重要指標,也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依據。究竟核酸檢測實驗室檢測環境如何?檢測有哪些流程?檢測過程中最關鍵的樣本處理是如何進行的?帶著問題,記者採訪了該醫學檢驗實驗室相關負責人。

據了解,因生物安全等級高,檢測環節多,核酸檢測實驗室(PCR實驗室)對氣流控制、負壓環境等有著嚴苛的要求。在合肥千麥,整個實驗室內部分區嚴格,各無菌操作間互不干擾。檢測人員進入實驗室的消毒防護嚴密有序,部分處理過程由穿戴全套防護設備的檢測人員借助隔離櫃完成,確保檢測安全。

“一般來說,我們在接收到裝在密閉容器裡的實驗標本后,會通過專用通道送抵實驗室,這一過程,是絕對防止泄漏的。”該負責人介紹,在標本進入PCR實驗室后,隨著密閉容器一並放入滅活裝置進行滅活操作。“滅活結束,檢驗人員將其從密封罐體中取出,上機進行離心操作,離心完成再進行核酸提取。核酸提取結束,緊接著,上擴增儀分析,確認樣本中是否存在病毒,並獲得最終結果。”

該負責人坦言,在實驗室,檢驗人員每天都在與可能存在病毒的樣本“作伴”。“每一輪樣本操作由我們3—5名實驗人員緊密銜接配合完成。疫情來勢洶洶,要求我們必須以專業嚴謹的態度,對每一份標本、每一步檢驗負責,確保檢驗結果准確無誤的同時,保証檢測過程既有速度、也有質量,為抗擊疫情贏得更多寶貴時間。”

據悉,當前合肥千麥醫學檢驗實驗室已接收覆蓋合肥、安慶、阜陽等省內多個城市地區疾控中心的新型冠狀病毒標本。從接樣到最后出檢測結果,單一樣本檢測需6小時左右。同時,依據實驗室檢測能力,每天可檢驗核酸樣本1000份左右。(楊賽君 王嫣然 鐘洪亮)

(責編:金蕾欣、關飛)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