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石台:山裡有個“豬豬俠”

2020年01月09日11:11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臨近臘月,安徽石台七都鎮七井山上一位農家婦女養殖的250頭土黑豬陸續被來自上海、南京、蕪湖等地客戶爭相搶購,賣出了每斤毛豬25元的“天價”,成為當地街頭巷尾熱議的新聞。

在去年大半年的時間內,生豬一直是人們較為敏感的話題。不少養殖戶、養殖場,在疫情的肆虐下“折戟沉沙”。但住在海拔800多米七井山的艾華卻是個例外,不但沒有損失1頭豬,讓村民吃上放心豬肉,還在“談豬色變”的特殊時期,帶動村民發展養殖業,被鄉親們戲稱為山溝裡的“豬豬俠”。

說起艾華今年的養豬竅門,作為艾華養殖場聯系人的農技人員潘炳新道出了原委。他說,這主要在於女主人的防控意識,在豬高熱病流行的那段時間裡,雖然當地政府和防疫部門千方百計地採取了許多措施,山下的豬還是有不少死亡。住在山上的艾華焦慮不安,畢竟,自己的豬圈裡有著數百頭豬,一旦染上病源,無論是對她的家庭還是周邊的農戶來說,無異是毀滅性的。

早在前些年,艾華就開始嘗試養豬。隨著經驗的不斷積累,養殖的規模也逐漸增大,從幾十頭發展到幾百頭,一直順風順水。在她的影響下,好多農戶產生了養豬的興趣。特別是近幾年脫貧攻堅中,山上貧困戶的主要產業就是養豬。“我哪知道今年出現這樣一種疫病,每當聽到哪裡哪裡有豬死亡,心裡就慌得不行,生怕這股‘邪氣’吹到山上來。”說起疫病最為嚴重的時期,艾華至今心有余悸。艾華說:“當時整晚整晚地睡不著,吃不下,思索著保護這批生豬的法子。既然藥物無法控制疫情,那就死馬當做活馬醫,干脆採用自己的土辦法,說不定有意外的效果。”

於是,艾華開始對養殖場實行全封閉,任何人都不許進入。同時,做好消毒工作,每次進入養殖場都需消毒,更換衣物,杜絕傳染源帶入。特別是疫情高峰期,艾華24小時都泡在養豬場,精心侍候幾百頭育肥豬和種豬。安裝上十幾台大吊扇,角角落落點上蚊香,每天24小時沒有停過,為豬群降溫和防蚊虫叮咬。豬圈隔天消毒1次,包括養殖場方圓1公裡的道路,他們都噴洒上消毒液。艾華說:“每天精神都緊繃著,隻有看到豬兒歡快搶食吃時,這一天才鬆了口氣,就這樣一天天挺下來。”

做好養殖場隔離和消毒工作的同時,在杜絕外來傳染源上,八棚村乃至整個七井山上的村民,齊心協力、眾志成城,效果明顯。沒有讓外地一塊豬肉流入當地,沒讓疑有傳染源的陌生人進入村裡,甚至艾華將自家農家樂飯店都停業4個多月。“在疫情期間,七井山上的菜市場停止銷售外地豬肉,包括外地走村入戶流動買菜人員,也停止帶肉上山出售。同時,由我家養豬場提供豬肉,解決村民吃肉問題。”艾華說。艾華隔三差五就宰殺一頭肉豬供應到七井山上的市場,讓村民吃到放心土豬肉。她還免費提供消毒水給養豬散戶,養殖場沼氣池的肥料也給鄉親澆菜施肥。

天氣漸冷,豬高熱病疫情有所減弱,生豬價格也水漲船高。許多農戶開始嘗試養豬。艾華養殖場近期向附近的橫渡、仙寓等鄉鎮提供了54頭小豬仔,並傳授養殖經驗。特別是對於貧困戶發展養殖業,首先保証他們豬仔供應,還幫助貧困戶銷售生豬,極大鼓勵了貧困戶養豬積極性。

艾華說:“在黨和政府好政策下,在鄉親們支持下,我們一起抵御住了豬瘟疫情,闖出一條養豬致富路。作為黨員,我們有義務帶動鄉親們一起發展,實現鄉村振興。”(江雪飛) 

(責編:郭宇、金蕾欣)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