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本网原创

广德村版“新华书店” 点亮“诗和远方”

汪瑞华 张俊
2023年02月22日10:46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走进广德市四合乡宏霞村洪冲村民组,循着新铺的柏油路,拐个弯、上个坡,几株有些年头的杉树格外显眼。

大树下,石头砌起的台子,赫然立着“四合書屋”四个大字,要知道,这里的前身,是洪冲村小的所在地。

如今,四合书屋又是广德市图书馆的流动服务点。人民网 张俊摄

如今,四合书屋又是广德市图书馆的流动服务点。人民网 张俊摄

踏过青石板、迈过青草地,透过校舍的玻璃窗,虽然没有了往日教室的布局,但排放整齐的木桌和沙发椅,依旧给人一波“回忆杀”。挨墙打造的整体书柜,摆满了图书,乍一看去,似乎朗朗书声犹在耳畔。

恰逢周末,微弱的阳光透过云朵,洒在窗台前,9岁的曾熳怡在父母的陪伴下,饶有兴致地翻看着漫画《父与子》,一家三口静静阅读,享受着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光。

“一直爱看书,也喜欢逛书店,现在家门口有了图书馆,离家近、书又多,只要有空,就带她过来。”曾熳怡的父亲提及的图书馆,就是去年10月30日正式对外开放的“四合书屋”。

曾熳怡(左)在父亲的陪伴下来书屋打卡。人民网 张俊摄

曾熳怡在父亲的陪伴下来书屋打卡。人民网 张俊摄

如今,曾熳怡一家三口成了书屋的常客。

农家书屋“搬”到农民家门口,农村公共文化资源触手可及,农民文化生活有了更直接的载体。

2022年,闲置多年的洪冲小学,经过盘活改造,变成了四合书屋,打开放以来,几乎天天都能吸引不少村民前来阅读、打卡,为村里增添了一道“新风景”。

说起洪冲小学的过往,已经年过半百的李祖明打开了话匣子,“我从小就在这里上的学,最多的时候,有学生300多名,后来校舍荒废,看着还挺可惜的。”

对他而言,洪冲小学虽然早已失去了办学功能,但却承载了几代洪冲人的记忆。

闲置村小就地盘活,成了乡村书屋。人民网 张俊摄

闲置村小就地盘活,成了乡村书屋。人民网 张俊摄

四合书屋的负责人双喜介绍,虽然书屋不大,但功能齐全,目前拥有各类图书2000多册,涉及农技、少儿、文艺等多个领域,涵盖名著、期刊、漫画以及小说等诸多类别,基本能满足村民的阅读要求。

开业至今,乡村阅读气氛越来越浓厚,书屋人气渐旺。大年初二,只歇业三天的书屋重新开放,多的时候一天有上百人前来光顾。

自从开业以来,不少年轻人成了四合书屋的常客。人民网 张俊摄

自从开业以来,不少年轻人成了四合书屋的常客。人民网 张俊摄

“平时借阅书籍的村民,多以孩子和年轻人为主,考虑到大家作息,会在朝九晚五的营业时间上,适当放宽。”双喜说,“通过募集活动,书屋里的书籍不断更新,俨然一个乡村版的‘新华书店’了。”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书籍的借阅之外,还赋予了书屋茶吧、会议以及研学等功能,实现“一专多能”。开业以来,这里因地制宜举办了“乡村未来 艺术无界”艺术节、乡村振兴文化旅游节、原味四合摄影展以及四合文创系列产品发布会,不断提升乡村书屋的吸引力。

四合书屋被山林环绕。人民网 张俊摄

四合书屋被山林环绕。人民网 张俊摄

就在前几天,广德市图书馆在四合书屋设立了流动服务点。“相当于图书馆的分馆坐落在四合乡,为乡村书屋服务加码。”双喜形象比喻道,多方资源介入,将文化惠民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让书香“飞入寻常百姓家”。

如今,四合书屋已成为当地群众休憩歇脚、充电学习的“文化粮仓”。在双喜眼里,把书屋开在农村,就是想通过涵养心田、淳朴民风,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引领群众走上乡村振兴“快车道”。

(责编:关飞、李阔)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