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至县:“食旅小镇”巧“换装”

干煸泥鳅、猪肠糊、泥溪米饺……11月16日,驱车沿着236国道进入东至县“食旅小镇”——泥溪镇境内,红绿交融的绿化带两旁,十几处秀色可餐的“地标”美食微景观及墙绘,不断“闯”入眼帘,散发着“食旅小镇”无穷的文化魅力。
236国道沿线美食微景观。丁满莲供图
“今年人居环境整治之初,我们与黄山艺趣设计有限公司合作,对全镇进行‘微改造、精提升’全域性规划。”泥溪镇人居环境整治专班总工李军介绍,将泥溪传统民俗文化、地域特色、主导产业、自然风光等融入设计中,因地制宜打造景观节点、微景观区、微公园等。
“我们村可是大变样啦!以前这里垃圾堆成‘山’,臭气熏天,大家捂着鼻子绕着走。建成‘聊吧’后,大家没事就爱来坐坐。”在朱村村陈屋组“竹林聊吧”,刘松林开心地说,现在家家讲卫生,争创“最美庭院”,“环境美了,游客也多了,村里的民宿也更火热了。”
朱村村曾是贫困村,虽身处绿水青山,却一度脏乱不堪:垃圾随处倒、乱堆乱放、禽畜散养等脏乱差现象严重。今年4月,泥溪镇将朱村村陈屋组作为第二季度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组进行打造推广。同时派驻镇机关年轻干部到各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担任指导员。
朱村村陈屋组“竹林聊吧”。丁满莲供图
“围绕示范点房前屋后是否有杂物垃圾、生产生活物资是否堆放整齐等问题深入摸排,建立问题清单,谋划整改方案,并督促及时整改。”朱村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指导员何潇介绍,同时与村“两委”、驻村工作队通过夜间板凳会、入户走访等形式,宣传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群众整治热情高涨,主动拆除残垣断壁及危旧房,踊跃捐款捐物捐工。整治后的‘金角银边’、闲置地等打造成‘五小园’、绿化带,建成‘竹林聊吧’‘天然氧吧’等节点6处。”
推窗见绿,出门见景。漫步泥溪镇各村落,西湾村以“竹”元素为主题的竹景观、竹墙绘等随处可见;泥溪村叶岗公园花开正艳、孩童在游乐设施间嬉闹;元潘村金丝皇菊、参天银杏树、古徽道等成了网红打卡地......
“美丽庭院”外景。丁满莲供图
“围绕‘生态环境提升、基础设施改善、民生实事提质’总体目标,规划立足各村特色,深挖村庄基因、提炼个性标识,构建‘一村一韵’‘一村一景’,分季度明确工作重点,以‘绣花功夫’提升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促进人居环境‘示范美’带动乡村‘全域美’。在全县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排名中,泥溪镇已经三个季度蝉联第一。”李军说。
时光如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似笔,一幅村净、景美、人和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广袤的田野乡村正见证着一场“食旅小镇”巧“换装”的深刻变革。(丁满莲)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