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本网原创

安徽肥西:创新推行“节点工作法” 奋力跑出跨越发展加速度

2022年06月30日09:53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原本2年的工期,如何在短短4个月内完成?当前,摆在肥西县面前的是一场“硬仗”。

今年9月,引江济淮工程将实现试通水试通航。派河作为引江济淮工程唯一一条穿主城区而过的河流,水质必须提前达标。然而,从看似不可能到目前开工节点完成率已达99%,肥西县是如何做到的?

实现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与肥西县的“节点工作法”有很大关系。去年以来,该县针对项目建设常遇到的管控缺乏抓手、项目推进慢、出现问题推诿扯皮、问责难等问题,探索实行“节点工作法”,以信息化为基础,通过细化节点设置、“线上+线下”督查督办、强化结果运用等措施,将重点项目建设管理节点,强化政府执行力,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从安置点、人才公寓等重点工程建设,到新能源汽车全链条、高端智能制造、大健康产业推进,再到潭冲河以南、紫云湖、群英湖三大片区建设,“节点工作法”被贯彻运用到肥西县当前各项重大、重要项目中。

政府工作的“线上施工图”

时时“盯一眼”手机,是目前肥西县很多党政干部的一个习惯。

手机上,一个重点项目智能管理系统频频牵动着他们的“神经”。这个由肥西县自主研发的系统,收纳着政府部门近九成的重点工作内容。党政干部要“盯”的,既有各项工作完成的节点,也有县领导及相关部门针对此项工作的“调度”及“反馈”。

重点项目智能管理系统。肥西县委宣传部供图

“我们要求半小时内必须做出回复。”肥西县委督查办主任邢昌科介绍,一旦系统里有“调度”或“反馈”,负责这项工作的党政干部的手机上立马会有提示音,还会有短信提醒。“超过5分钟没有回复,我们也要电话提醒。”

政府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节点化、节点工作责任化。肥西县“节点工作法”,依托重点项目智能管理系统和政务协同办公(OA)督办系统,将全县政府投资项目、产业项目、招商引资项目等重大项目以及领导交办重点督办任务,全面纳入信息化系统,根据每个项目、事项的具体情况,设置若干个重要时间节点,按照时间节点进行推进。

“有了这些系统和‘节点工作法’,政府工作就有了‘线上施工图’,什么时间完成什么工作,一看便知。”

据悉,截至目前,肥西县重点项目智能管理系统及OA系统共设置督办节点2219个,涉及政府投资、招商引资、产业、征迁、拆迁等重点项目512个。

节点支撑的“政府KPI”

刚刚就任肥西县花岗镇党委副书记的程子光,马不停蹄投入新岗位的工作。

花岗镇承接着肥西县产城融合示范区的大部分建设项目。这些项目开工前,程子光需完成土地清表及征迁工作。

之所以“这么拼”,是因为每一项工作都设置着相应“节点”,程子光得在节点前完成任务。一旦完成不了,等着他的将是“黄牌”,甚至是“红牌”。年底,肥西县还将根据节点完成情况、红黄牌数量对各乡镇及县直单位进行绩效考核(KPI)。

天下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

肥西县“节点工作法”,采取线上巡查、实地察看、会议约谈等多种方式及进行全过程督办,保障节点按时完成。

“我们会根据每个项目、事项的具体情况,设置若干个重要时间节点。”邢昌科介绍,督办节点按重要程度分为“一般节点”“重要节点”和“核心节点”。

属地综合考核得分。肥西县委宣传部供图

完成节点不是简单“走过场”。任务完成后,责任单位线上图文并茂反馈任务完成情况,由牵头单位、督查考核部门、分管领导或主要领导批示后予以销号。

“全程督办”保证了节点的高质量完成。肥西县利用“智慧工地”项目,对全县已安装智能摄像头的工地,随时通过系统连线项目现场,查看工地施工画面,询问项目进展,实现24小时云上督办调度。另外,该县还组织督查专员深入一线督查,对项目建设质量、进度情况实地察看,跟踪问效,确保重点项目按时保质完成。

而未完成节点的,系统自动计入黄牌并扣分。节点黄牌后,责任单位线上反馈节点超期原因,并重新承诺完成时间,经分管或主要领导审定后重新录入系统。黄牌节点任务在承诺时间再次到期后仍未完成的,系统自动计入红牌并再次扣分后,纳入重点督办事项。

据悉,肥西县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定期召开“红黄牌”约谈会。“责任单位要说明节点未按期完成原因,现场气氛很紧张。”一位参加过约谈会的肥西县干部这样描述。

今年以来,肥西县已召开红黄牌约谈会3次,对59个红牌项目点对点督办。

实时在线的“一线考察档案”

在就任花岗镇党委副书记前,程子光担任该镇党委委员。而此次重用,与此前他在重点项目中的“节点工作”表现优异有关。肥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何桂明解释。“他负责的29个项目中,有6个项目提前交地,其中4个项目提前1个月交地,2个项目提前4个月交地。”

而同期重用的还有三河镇党委副书记侯皓。这位90后党员,在肥西县三河镇小南河治理中表现突出,按期完成节点,赢得组织考察认可。

节点工作法的核心在于运用,运用的终极追求则在于结果。肥西县坚持多劳多得、奖优罚劣,把项目考核结果与奖惩挂钩、与干部选用挂钩。

肥西县建立组织部门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机制,成立“9+1”一线考察工作组,坚持“每周一通报、每月一考察、每季度一评比”,深入全县各单位和生态环保、信访维稳、征地拆迁、疫情防控、园区升级等重点中心工作一线,结合项目关键节点完成情况,通过实地走访、现场查验和个别谈话等方式,深入项目现场考察识别干部,客观全面了解干部现实表现。

该县将项目智能管理系统节点按时完成情况自动关联纳入干部一线考察档案,全方位记录干部履职情况和工作实绩,与干部评价使用挂钩。同时,定期发布红黄牌扣分典型负面案例,记入一线考察档案并进行全县通报。

一年来,肥西县组织部门共深入县委县政府重点中心工作和重大斗争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开展一线考察36次,重点考察干部350余名,发现表现突出的一线干部89名,提拔重用8人,晋升职级6人,重点关注22人,“召回”领导干部2人,努力让“躺平式”干部躺不住。

比学赶超的“赛马机制”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今,肥西县的党政干部越来越深刻感受到这句话的含义。

肥西县政府办公地的会议室、电梯间等人员流动较多场所,都设置一块电子显示屏。显示屏循环播放着各单位得分和红黄牌情况。“红黄牌多的单位领导看到后压力很大,脸上感觉挂不住。”

部门综合考核得分。肥西县委宣传部供图

头雁勤,群雁才能“春风一夜到衡阳”;头雁惰,结果只会“万里寒云雁阵退”。

为此,肥西县出台《肥西县提升干部状态八条举措》,引导该县干部时刻保持“在状态”。其中,有建立“赛马”机制、实施领导干部“召回”管理制度等举措。

值得一提的是,肥西县确定了“赛马机制”,是在“赛马”中“选马”,让发展有为的部门干部有位。根据年度考核结果和重点工作、重大任务完成情况,赋予牵头单位领导和部门“一把手”不同的选人用人建议权,年度综合考核靠前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向县委推荐的人选,在干部提拔使用中优先考虑……

“治本在得人,得人在审举,审举在核真。”安徽省肥西县正积极探索推行的“节点工作法”,为赓续高质量发展“肥西速度”,贡献一个基层治理“肥西样板”,铸就一批“敢为肥西向上派”的“肥西队伍”。(陶伟)

(责编:范晓琳、张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