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宣城:“三言两语”学党史 “乡音俚语”入人心

汪瑞华

2021年06月29日15:33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战士们节衣缩食,艰苦奋斗,硬是把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处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党史文化墙上,南泥湾的故事历久弥新。教学楼边上,半亩菜园绿意盎然,戴着红领巾的同学从地里抽出南瓜、茄子,额头上沁出一层细密的汗珠。

每周五下午放学,这里就成了宣城市旌德县旌阳镇新桥中心小学的“南泥湾”。173名学生在老师的带动下,将耕读文化和党建相结合,在这片空间挂起“南泥湾”“北大荒”“学大寨”等红色标识,传承红色基因,润物无声。

“今天我给大家讲述的是许家朋烈士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先进事迹。”6月21日上午7点50分,位于安徽宣城绩溪县的安徽黄山恒久链传动公司冲压、不锈钢车间里,车间“微党课”准时开讲。

在广德市东亭乡颂祥村夏南昌家里举办的党史学习会。广德市委宣传部供图

一方长桌前,车间党支部书记戴曙光讲得认真,党员们听得仔细。说到动情处,戴曙光还不忘握指成拳,饱含着力量。

“平时生产很忙,所以我们就利用上班前10分钟,在不影响工作、不影响休息的前提下,带着大家在生产经营之余充充电。”戴曙光说,“微党课”时间简短、主题突出,大家都能参与进来,也都能当主讲人,深受党员们欢迎。

几乎在同一时间,广德市东亭乡颂祥村“党小组之家”夏南昌的家里,一场党史学习会正在进行。12名党员围坐在一起,共同学习关于“硬骨头六连”的报道。“每天抽出10分钟,和大家一起重温红色党史,感觉很充实!”夏南昌说。

这是宣城市创新“三言两语”学习法、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三个场景。

近期,宣城市围绕“短、精、快”目标,对学习内容进行优选、提炼,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扩大学习覆盖范围,让学习教育灵活度更高、针对性更强、吸收率更好。

“短”在时间,更“短”在距离。宣城市各地各部门利用学生课前3分钟、工人早会前10分钟、机关例会前10分钟、乘坐公交车10分钟等时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同时打造“庭院课堂”“板凳课堂”“实境课堂”等学习阵地,以面对面形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宣讲3300余场,受众超16万人次。

短,并不意味着效率打折扣。

宣城市精心挑选培育宣讲队伍、讲解员队伍、志愿者队伍等,为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推进打牢基础。同时,精心提炼优化学习内容,开设学习专题,研发学习课程,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优质素材。

其中,宣城市委党校开发党史系列教学专题36个,重点围绕党史尤其是新四军史开发、打磨的6个教学专题,更是成了新四军精神的主打课程。

短和精,直接带来的效果就是快速传播和传达。宣城市充分发挥全媒体作用,畅通线上渠道,扩大党史学习教育传播范围,采用直接、直观的方式,直达受众,让党史学习内容更易领悟吸收。目前,宣城市区150座公交电子站牌、385辆公交车、999辆出租车24小时滚动播放党史宣传标语,做到城乡全覆盖。

在郎溪县,大鼓书说唱党史深受群众欢迎。郎溪县委宣传部供图

“三言”接地气,“两语”入人心。

宣城市用心、用力、用智讲好“专业术语”,着力提升学习教育专业化水平,确保能够学到“点子上”、悟到“心坎上”,同时采取农村基层党员群众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用符合当地特色的“乡音俚语”表现出来,让党史学习教育更易理解、更受欢迎。

“两语”创新,遍地开花。旌德县建成“用档案讲述党史”的红色记忆展示厅,展出1919-1949年皖南革命历史资料图片204幅、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书籍内刊81册、文书档案97卷等,在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中铸魂育人。郎溪县编创大鼓书《欢庆建党一百年》,用安徽省传统戏曲剧种——皖南大鼓的曲艺形式说唱党史,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责编:吴西露、张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