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长:文明实践“金钥匙” 打开乡村振兴“百宝箱”

2021年04月20日10:05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刚刚在课堂上学到的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经济收益高,生态效益好,让人很感兴趣。”提到刚刚在镇农业科技推广培训班上学到的新技能,90后回乡大学生汪骏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汪骏国是天长市石梁镇蔡河村骏国家庭农业合作社负责人,他承包了450亩农田,为了发展高效绿色生态农业,今年他主动提前报名参加了由天长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和天长市石梁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共同举办的培训班。

近年来,作为全国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安徽天长将推进文明实践,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服务基层科技科普需求,提升群众科学文化素质,视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之举。通过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与基层党建、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相融合,天长市有效激活了乡村振兴“源动力”。

发挥文明实践资源优势,激发乡村振兴创新力量

天长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基层所(站、点)等阵地,统筹发挥科技、农业、气象、卫生等部门单位的人才优势和技术力量,大力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活动,努力打造“智惠行动”服务品牌,服务助力全市乡村振兴。

以“科普大篷车下基层”“农业科技志愿服务大讲堂”“农村电商讲座”为代表的一批特色活动受到群众的欢迎。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技志愿者们主动作为、甘于奉献,走进农村一线答疑解惑,开展科普教育、破除封建迷信、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成为文明实践活动的生力军。

目前,天长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已入选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名单,计划围绕水稻、芡实两大主导产业,搭建科创平台,实施十大工程。此外,天长市还在打造农旅融合基地和旅游环线,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

发挥志愿服务主体作用,汇聚乡村振兴文明力量

天长市以志愿服务常态化、项目化、便利化为目标,努力打造一支以党员干部、“五老”“五青”人员、新乡贤、乡村网红等为主体的“红马甲”队伍,把志愿服务的种子撒向乡村田野。

天长在村(社区)普遍组建了政策宣讲、移风易俗和环境整治志愿服务小分队。他们结合当地生产生活实际,常态化开展“一刻钟宣讲”“幸福千秋·守望相助”结对帮扶、移风易俗宣传教育、环境管护“双捡”等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志愿服务活动。

义务植树、无偿献血、垃圾分类入户宣传以及“我们的节日”“村晚”等群众性文艺活动也受到了广泛欢迎。通过把握基层群众思想特点,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天长市有效增强了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实效性和感染力。

近年来,天长市还突出文明实践主阵地的作用,统筹整合各类资源,全面推进移风易俗,通过建立健全“一会一队一约”(红白理事会、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红白喜事公约)机制,着力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杜绝铺张浪费,树立文明新风尚,取得明显成效,带来了党风正、民风淳,人情少、负担轻。

发挥模范好人示范作用,释放乡村振兴榜样力量

近年来,天长市积极发挥模范好人的示范带头作用,大力开展乡风文明建设活动,努力释放“头雁效应”,助推乡村振兴。

“中国好人”黄宗玉战胜身体的残疾,长期扎根天长市农村基层从事农经工作,他以感恩之心、敬业之情,坚守初心担使命,情系群众解民忧。作为天长市“一刻钟宣讲员”,黄宗玉按照天长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基层所、站的要求,结合身边事、身边人,参与面向乡村群众的宣讲活动,努力讲好“红色故事”,传播“党的声音”,让群众看到了推动社会进步的“正能量”,触摸到了鲜活价值观。

目前,在天长市,已有100多名各行各业的模范好人像黄宗玉一样,被吸纳进微宣讲志愿者的行列中,他们以“网格一刻钟”宣讲等多种形式,以乡音传党音,用乡情释国情,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榜样力量,提高全体群众的文明素养,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让“科学技术 ”赋能美丽乡村,让“人才红利”助力产业发展,让“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天长市正在进一步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激发农村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活力,切实发挥其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作用,助力乡村振兴。(李濂 费小珊)

(责编:黄艳、张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