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代表议财政”之四:

安徽:财政积极有为  兜住民生底线

2021年01月31日15:19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促进复工复产,增添企业信心。”

“落实长江禁捕,利国利民。”

“一江清水出新安,积极探索生态文明新路。”

……

安徽省两会期间,人民网安徽频道围绕复工复产、生态环保等主题采访了部分省人大代表,我们来看看他们怎么说?

促进复工复产 增添企业信心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一大批中小企业面临发展困境。铜陵市财政部门迅速贯彻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及时出台应对疫情扶持企业发展政策措施,严格落实疫情期间社保费减免,快速兑现失业保险稳岗返还、一次性稳定就业补贴等,迅速拨付涉企资金,打出了一套财政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组合拳”。

“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定了企业的经营信心,发挥了‘镇定剂’的作用,疫情期间,信心比黄金更宝贵。”省人大代表、铜陵三佳山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正龙说,“这些政策不仅大大减轻了企业的负担,也让企业可以拿出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研发中,进一步促进产品结构优化。我们2020年营收同比增长超15%,目前订单已经排到了2021年11月份。”

长江禁捕 利国利民

安徽省财政厅积极响应长江“十年禁渔”的重大决策,省级共统筹20.4亿元推进长江流域重点水域退捕禁捕。池州市财政局聚焦“六无四清”“七个到位”目标,建立长江禁捕退捕资金投入责任机制,足额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加大资金保障力度。

省人大代表、贵池区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康启忠向记者介绍情况时指出,落实长江禁捕退捕工作要求,关键是要做好渔民转产安置保障。他提到,2020年,池州市累计投入3906万元,全面落实各项保障政策,需转产安置的1591名渔民全部实现了转产转业,全市退捕渔民养老、医疗、住房保障率均达到100%。

惠民生 暖民心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刚刚过去的2020年,安徽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实施民生工程,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切实兜住了基本民生底线。

“因疫情影响,我们村贫困户不能外出打工就业。但是通过参加技能脱贫培训民生工程,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真正端稳了就业‘饭碗’,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安徽省人大代表、潜山市塔畈乡体元村党支部书记彭代高向记者说道。

一江清水出新安 探生态文明新路

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事关发展全局,事关子孙后代福祉。近年来,黄山市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牢牢扛在肩上,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20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各级环保资金3.2亿元,推进污水处理、流域生态综合整治、大气精细化管理等30个重点项目建设,支持77个建制村开展饮用水源环境保护、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等。

“好山、好水、好空气,是黄山发展的生态底气。我们学院也积极加入到新安江水环境治理过程中,利用新安江生态保护资金,在率水支流,黄山学院率水校区内建设了‘水西河(黄山学院段)人工湿地’,并成为了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的专业实习基地。”省人大代表、黄山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的钱丽萍介绍,“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第三轮试点已经圆满收官,水排污权交易试点也在全省率先开展,水权确权登记试点进入实施阶段,‘新安江模式’在全省和全国其他9个流域、13个省份复制推广,这些成绩都是黄山人民向皖浙跨省流域生态补偿工作交出的满意答卷。”(杨赛君)

(责编:苏恒、张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