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安徽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和排头兵,滁州市加快与南京、苏州、上海等地在交通互联、产业互补、创新平台共建、民生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合作对接,一批快速通达道路、特色发展平台、高端产业项目、优质教育医疗资源落地建设,全面提升了滁州市的发展质量。
“‘大江北’协同发展区要加快融入南京都市圈,立足顶山—汊河、浦口—南谯新型功能区等重点发展板块,加快和南京江北新区产业协同发展、优势互补。”滁州市政协委员戴颖告诉记者,要抓住战略机遇,推动滁州高质量发展,必须在产业布局、开放创新、城市建设上发力。
目前,滁州市为对接“大江北”,正统筹推进“7+7+2”重点板块,即7家省级以上园区对标沪苏浙一流园区,全面提升承载力;7大新区新城坚持产城融合,提升项目建设和人气;顶山—汊河、浦口—南谯2个新型功能区完成了国土空间规划策略研究,成立了市场开发主体,华瑞微半导体等项目落户建设。
随着滁宁城际铁路、宁淮、合新铁路和沿江高铁、宁洛高速“四改八”、南浦一级公路等快速通道的建设,滁州与长三角地区的时空距离进一步缩短,也让产业发展、社会事业、民间交流的合作提升更加便利。去年,该市亿元以上项目新签约476个、新开工578个、新竣工385个、新投产270个,同比分别增长11%、23%、20%、49%。南玻太阳能面板、福斯特光伏胶膜、英发太阳能、东方日升等一批大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开工,晶科能源一期投产运营、隆基乐叶产销两旺,目前该市组件、光伏玻璃产能均占全省60%以上。
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立讯精密3C无线充电项目当年签约当年投产,创维智能家电一期投产运营,惠科光电“27寸曲面屏”成功点亮。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扩区发展,获评长三角共建省际产业合作示范园,已引进项目200多个。
目前,滁州市规上企业总数达1836家,居全省第二;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600家,居全省第三;战新产业产值增长31%,居全省第一;省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总数达6个,居全省第一。中国家电研究院安徽分院、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华东检测基地、武汉大学(滁州)智慧能源研究院等一大批研究检测机构、创新平台落户,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一批知名高校在滁建实训基地、研究院(中心)。(记者 罗宝)
党建红丨安徽马鞍山:用心用力用情 办好群众“小事” 上世纪九十年代建设的老旧小区,经改造后旧貌换新颜;长期困扰居民生活的噪音,经调解后迎刃而解;留守老人没有休闲活动场所,经协调后让老有所乐成为常态…… 这些变化都得益于党建引领,也是马鞍山市当下“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最生动基层实践。 …【详细】
合肥:三类人员可免费参加就业技能培训 记者昨天从合肥市人社局获悉,今年6月至10月,全市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城乡未继续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可参加合肥市公共职业训练基地2021年免费就业技能培训。 合肥市提供免费技能培训的4家公共职业训练基地分别是安徽合肥技师学院(新站…【详细】
油价年内第九涨 加满一箱油多花9元 人民网北京6月28日电 (申佳平)今日(28日)24时,国内油价迎来今年第九次上涨。国家发改委官网显示,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21年6月28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下同)每吨分别提高2…【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