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玻璃,创新实现“领跑”

2021年01月18日07:46  来源:安徽日报
 

  0.12mm世界最薄玻璃、中国首片自主研发的8.5代TFT-LCD玻璃基板、中国第一块30μm柔性可折叠玻璃……“十三五”以来,凯盛科技集团依托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蚌埠院”)的技术支撑和研发平台,着力攻克“卡脖子”难题,取得多项重大创新成果,让中国玻璃工业在参与国际竞争中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跨越。

  30μm柔性可折叠玻璃:连续40万次弯折不破损

  “我们自主研发的30μm柔性玻璃在测试设备上已经连续弯折40万次。”近日,在位于蚌埠市的凯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少波自豪地向记者展示,这种30μm柔性玻璃仅有A4纸三分之一厚度,薄如蝉翼,随意弯折却不破损不变形。

  近年来,随着5G、AI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柔性和折叠成为显示产业重点关注的发展方向和趋势。2019年起,中建材凯盛科技集团紧跟电子信息产业柔性和可折叠发展趋势,利用自身超薄玻璃的科研攻关和产业化能力,整合蚌埠院、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蚌埠光电材料等企业的技术优势,组建柔性玻璃联合实验室,成立协同攻关团队,针对柔性超薄玻璃技术指标要求,制定了可行的工艺路线和详细的技术实施方案,在国内率先开发出30μm柔性可折叠玻璃,产品性能与德国肖特相当,再创一项玻璃新材料领域中国第一、世界领先的成果。“柔性超薄玻璃如果应用到可折叠手机上,按照手机一天折叠40次和连续40万次弯折不破损计算,用这种柔性玻璃制造的手机可以折叠使用将近27年半。这意味着凯盛科技掌握了‘高强玻璃料方—原片生产—高精密加工’的超薄柔性玻璃全链条创新技术,具备自主产业化的实施能力。”张少波说。

  0.12mm超薄浮法电子玻璃:创造世界最薄纪录

  作为信息显示产业的关键功能材料,我国显示玻璃长期被美、日等国少数企业垄断,严重影响了我国万亿元信息显示产业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针对产业发展关键环节缺失,蚌埠院通过关键核心技术与装备的科技攻关,成功掌握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整套技术及核心装备,创新开发出中国特色的超薄电子玻璃浮法新工艺。2018年4月,成功研发量产出0.12mm超薄浮法电子玻璃,创造了浮法技术工业化生产的世界最薄玻璃纪录,成为目前国内唯一拥有0.12mm至1.1mm全系列品种超薄浮法电子玻璃技术的企业。成果荣获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8年中国工业大奖。

  近年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逐步向轻薄化、智能化、高性能化方向发展,而实现轻薄化、提升透光率、改善用户体验等任务主要由触控面板和显示面板来担当,作为面板上游关键原材料产品——超薄玻璃基板,就要用超薄玻璃来生产。“2013年以前,1.1mm以下的超薄乃至极薄玻璃,技术和产品一直被国外垄断,所有的超薄电子玻璃都需要进口。而现在,我们自主研发生产的0.12mm超薄浮法电子玻璃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以完全替代进口。”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材集团总工程师、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院长彭寿告诉记者。

  8.5代TFT-LCD玻璃基板:摘下行业“皇冠上的明珠”

  TFT液晶玻璃基板是液晶显示面板核心部件,是电子信息显示产业的关键材料,其生产控制精度与半导体行业相当,代表着目前全球现代玻璃规模化制造领域的最高水平。8.5代TFT液晶玻璃基板,被誉为信息显示玻璃行业“皇冠上的明珠”。长期以来,大尺寸液晶显示所需的8.5代TFT液晶玻璃基板核心技术完全被国外垄断,成为我国显示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

  2016年,彭寿带领团队攻关高世代液晶玻璃基板。2019年9月18日,中国首片自主研发的8.5代TFT-LCD玻璃基板在蚌埠下线,从点火投产到成功引板仅用70天,创造了自主生产高世代液晶玻璃基板的“中国速度”。相关产品很快获得市场认可,通过国内主流面板厂商的全流程梯度应用认证,成功导入大尺寸显示产业链,为我国千亿级信息显示产业“固链、补链、强链”,满足我国液晶显示产业对基板玻璃的巨大需求发挥了重大作用。“8.5代TFT-LCD玻璃基板产品实现工业化生产,使我国成为继美日之后第三个掌握高世代TFT-LCD玻璃基板生产技术的国家,这对全面提升我国电子玻璃在国际市场的主动权与话语权,保障我国信息显示产业安全意义深远。”彭寿表示,未来,蚌埠院将聚力为江淮大地打造“创新之城 材料之都 制造高地”,为实现安徽5000亿硅基新材料产业集群和蚌埠2000亿硅基新材料产业集群作出更大贡献。(记者 汪永安)

(责编:吴西露、金蕾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