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河东博米业:品牌响不响 品质说了算

汪瑞华 陈若天

2021年01月06日10:29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天色渐暗,下了一整天的雪,慢慢停了下来。与室外阴冷的天气相比,位于五河县的安徽东博米业生产车间,依旧是灯火通明。随着脚步的靠近,踏雪的声音,渐渐被厂房里传来的机器轰鸣声覆盖。

“2018年技改之后,日产大米从原有的300吨提升到了400吨,现在基本是满负荷生产。”东博米业总经理史自顺,晚饭都顾不上吃,又钻进了车间。

安徽省东博米业创立于2010年,经过10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拥有10栋标准化粮食仓库,年可储备原粮6万吨。

早年跟随父亲,开始从事粮油加工,史自顺打小就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时隔多年,即便现在生活条件远好于过去,但一把稻子一碗米,在史自顺心里的分量,依旧是沉甸甸的。

“品牌是粮食质量的通行证。”史自顺说,品牌建设是实现粮食生产由注重规模扩张向注重质量提高转变的重要抓手。

机器轰鸣的车间里,技术员正在查看新加工出来的大米品质。人民网陈若天摄

近几年,东博米业的品牌快速崛起,家喻户晓,“好吃、营养、更安全”的品牌形象逐渐深入人心。“沱河”“浍河”商标被授予安徽省著名商标,“沱河”大米、“浍河”大米荣获“安徽省名牌产品”称号,企业也获评安徽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2018年位列全国大米加工重点企业50强的高新技术企业。

五河县地处皖东北淮河中下游,因境内淮水、浍水、漴水、潼水和沱水五条河流汇集而得名。当地水源充沛、气候适宜、土壤肥沃,作为皖北地区优质中晚籼稻的主产区,水稻生产条件好,大米品质优。

为了把原粮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生于斯长于斯的史自顺,始终把“立足三农,服务百姓”作为办企宗旨,在成立东博米业之后,不断创新经济模式,推进产业链提质增效。

“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通过品牌建设,把五河大米资源优势变为经济发展优势。”简单明了的一句话,道出了史自顺对粮食的一抹情怀。

随着消费需求的提档升级,消费观念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转变,粮食质量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粮食,一头连着农田,一头连着餐桌。出生农民家庭的史自顺,向来懂得这层联系。他告诉记者,做优做强粮油品牌,是粮食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企业是粮食品牌建设的主体,近年来,东博米业在水稻基地建设、优良品种推广、优质产品开发、优质品率提升、营销体系搭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实验室内,技术员忙着检测大米质量。人民网陈若天摄

“品牌响不响,品质说了算。”史自顺告诉记者,为了提升大米品质,东博米业建立了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将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要素紧密结合起来,有效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经过几年发展,东博大米品牌效应逐步显现,与建厂初期相比,水稻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优质大米的产量稳步提升,种粮农民的收入也跟着蹭蹭往上涨。

值得一提的是,在做好传统营销渠道的同时,东博米业还致力于搭建“好粮油”线上线下销售平台,构建经济高效的粮食销售渠道,不断提高产品的市场覆盖率和占有率。

在与美菜网合作的基础上,东博米业建立自己的营销网站、手机商城APP和电商平台,打造全领域、全方位的营销网络,同时,积极参加国内外产品展销会,扩大品牌在市场的认可度。

如今,东博米业“沱河”“浍河”等大米品牌的美誉度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产品更是远销到了福建、广西、广东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

(责编:吴西露、张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