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守土尽责 5年新增耕地81.3万亩

2020年12月09日17:59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人民网合肥12月9日电(陈曦)在今天上午举行的“美好安徽‘十三五’成就巡礼”新闻发布会上,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郜红建就安徽“十三五”土地要素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作简要介绍,“十三五”期间,全省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同时强化土地要素保障,服务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

践行“两山”理念 扛起生态文明建设责任

据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郜红建介绍,五年来,安徽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最新调查数据显示,全省耕地面积8828.9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7393万亩,连续21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这五年,全省累计新增耕地81.3万亩,采煤沉陷区修复耕地1.47万亩。全省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保护比例由38.75%上升到55.28%,实现了对城市周边优质耕地的永久保护,并初步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216.24万亩。

在被问到“十四五”期间全省耕地保护的举措时,郜红建透露,未来五年,安徽省将建立健全永久基本农田动态监管机制,完善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建设。

在强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方面,截至2019年底,安徽省“十三五”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率达到28.06%,提前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其中,2018年度下降率为7.54%,居全国第一。

对于 “僵尸和低效企业(项目)”,郜红建说,“通过兼并重组、盘活嫁接、整体转让等方式,实施低效用地再开发项目1505个,自2018年国家实施建设用地‘增存挂钩’机制以来,累计处置批而未供土地30.84万亩,处置闲置土地19.15万亩。”

此外,从2016年开始,安徽省完成治理废弃矿山2379个,治理面积22.2万亩。铜陵有色冬瓜山铜矿等66家矿山进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促进重大项目落地

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能耗指标围着项目走、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优化路径走。“十三五”期间,安徽省批准各类建设用地206万亩,供应国有建设用地224.29万亩,有力保障了全省约1400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产业项目落地生效。

自2020年1月,安徽省作为承接国家建设用地审批权委托8个试点省份之一后,出台了多项文件,确保委托用地审批权在省内依法高效运行。发布会上,郜红建例举了宁马城际铁路项目,从受理至发证,仅用时20天,较承接审批权委托前缩短约2个月。

据悉,目前安徽省已受理运转国务院和自然资源部委托审批单独选址、先行用地、用地预审建设项目44宗、10.7万亩;已完成审批建设项目27宗、4.56万亩,审批时限平均缩短近60%。

此外,在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中,省级审查时限由20个工作日压缩至10个工作日内。政务服务事项申请材料精简比例达60.9%,其中25个公共服务事项申请材料清零,实现网上即来即办、当天办结。厅全程网办审批事项占67.2%,其中不见面审批事项占45.4%,办结件平均用时6.1个工作日,办件时限提升48.4%。

(责编:吴西露、张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