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和县:机制完备 让险情处置“快准狠”

2020年07月26日11:22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7月19日,安徽和县功桥河水位11.67米,超保证水位0.67米。功桥镇先黄圩外河水位超历史最高。

何军是和县水利局水利工程调度中心主任,19日凌晨巡堤时,他和同行人员发现了先黄圩的第一处滑坡险情。“根据近期雨情水情,很可能还有其他险情出现,我们要格外留意。”完成开沟导渗、打桩等一系列处理后,何军没能安心。

汛情发生后,有着20年的水利从业经验的何军和其他14名专业技术人员被第一时间派驻各镇,他负责为牛屯河及功桥河沿线22公里长的堤防提供技术指导。

每天早上,何军都会和其他驻地技术人员会商,研判雨情、水情以及可能会发生的险情,并及时提醒所在防汛指挥所。随后沿着堤坡展开一天的巡查,开挖导渗沟,给险点制定处理方案等。“巡堤查线要做到眼耳手脚并用,眼看有无明显的渗水点和潮湿的地方;耳听有无水声;脚踩背水坡有无发软的地方;最后手摸来判断是何种漏洞问题。”何军介绍道。

“最危险的情况是,第二天,第7段长滑坡又发生了叠加险情。”何军回忆道。20日,第7段已固定好的滑坡又接连出现管涌、跌窝险情。“管涌处大量带土,上部又出现直径约0.8米的跌窝。如果不及时处置,就会有堤防垮塌、决堤的可能。”

险情十万火急。由水利部门先期制定的应急处置方案立即启动。县镇村各级干部、民工、公安交警部门、解放军战士等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各司其职,一场大排险随即展开。

“第一步是坡面开沟导渗,降低浸润线,稳定堤坡;然后在滑坡处堤脚打木桩阻滑;三是采用土键支坡固脚;四是对滑裂面上部土体削载;五是对管涌部位采取养水盆与压渗处理,以降低渗透压;六是对跌窝开沟引流至下方养水盆,将水体排出,并对跌窝开挖后回填导渗材料。”汛前准备好的应急方案现场变现,给解除错综复杂的险情节约了大量时间。但难点也摆在眼前:一般,养水盆只能建在塘边或堤脚,而滑坡和跌窝的出现,让养水盆难以搭建。

“那就在坡上架!”何军等专家提出构想。他们用装有黏性土的麻袋做封底,用木桩作为支撑,篾笆扎成墙,并外面围上花皮布防渗。为保持盆体稳定,还在盆后部固定了一个导流管,以控制盆内水位。

6小时后,第7处险段情况终于稳定。“物资的及时调运也是此次抢险成功的保障。这次出险段点位多,距离长,如果没有及时的物资保障,是无法在一天内完成7处总长约400多米的滑坡险情处理的,第二天养水盆所需材料的也难以保障。”县水利局局长余高峰说道。

“和县多次险情处置得当,得益于我们的‘八有’机制:任务有分工、工作有提示、会商有意见、应急有方案、督查有通报、整改有反馈、处理有决定、嘉奖有命令。”该县副县长、县防指常务副总指挥长毛祚双介绍,“截至目前,县防指共召开18次会商会,发出35期督察通报,5条嘉奖令,通报嘉奖11人,有力保障了全县防汛工作的开展。”(郭彤彤)  

(责编:欧恺、郭宇)

推荐阅读